簡巖
科技部近日印發(fā)《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簡稱《基準》),來自中科院和高校的8名科學家在科學網和“知識分子”微信公眾號上聯合署名撰文,指出《基準》存在一些“不嚴謹、不科學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一條是第48條中“知道力是自然界萬物運動的原因”違反了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此外,批評者還認為,《基準》把爭議性的內容作為科學素質的基準也是不適宜的,如要求公眾“知道陰陽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觀念”。
出現爭議在于,《基準》是以什么樣的標準來制定的。關于科學素質,中國現在認定的也是制定《基準》時引用的定義,即對科學素質的描述性定義: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科學素質的定義在不同國家和不同的歷史時期既有共識也存在差異??茖W素質最早由美國學者赫德在1958年提出,表示個人所具備的對科學的基本理解。后來美國國際科學素質促進中心主任米勒和美國學者肖瓦爾特兩者的描述有了某些差異。
米勒提出了科學素質的3個維度:對科學原理和方法(即科學本質)的理解;對重要科學術語和概念(即科學知識)的理解;對科技的社會影響的意識和理解。肖瓦爾特認為科學素質是,明白科學知識的本質;在和環(huán)境交流時,能準確運用合適的科學概念、原理、定律和理論;采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做出決策,增進對世界的了解;和世界打交道的方式與科學原則一致;明白并接受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相關性;對世界有更豐富、生動和正面的看法;具有許多和科學技術密切相關的實用技能。
按照米勒的定義,把“陰陽五行、天人合一”這樣的中國古代哲學的內容劃入科學素質的范圍內有些不妥,但是,按照肖瓦爾特的定義,把“陰陽五行、天人合一”這類哲學內容歸入科學素質也勉勉強強,因為簡單地說,哲學也就是人們對世界的看法。
不過,中國古代哲學可以寫進《基準》,那么中國現代和當代哲學以及西方國家的主要哲學思想是否也應當寫入?
顯然,《基準》的內容現在還無法取得共識,但是現在有人批評《基準》,同樣是一種科學素質和科學精神,即批評精神,勇于質疑。
因此,關于公民科學素質基準還需要進一步討論,以擴大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