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河的兩岸都是四季常青最蔥翠的草坪。從校友居的樓上望去,對岸草場上,不論早晚,永遠有十數(shù)匹黃牛與白馬,脛蹄沒在恣蔓的草叢中,從容地在咬嚼,星星的黃花在風中動蕩,應(yīng)和著它們尾鬃的掃拂。橋的兩端有斜倚的垂柳與橘蔭護住。水是澈底的清澄,深不足四尺,勻勻地長著長條的水草。這岸邊的草坪又是我的愛寵,在清朝,在傍晚,我常去這天然的織錦上坐地,有時讀書,有時看水;有時仰臥著看天空的行云,有時反撲著摟抱大地的溫軟。
但河上的風流還不止兩岸的秀麗,你得買船去玩。船不止一種:有普通的雙槳劃船,有輕快的薄皮舟,有最別致的長形撐篙船。最末的一種是別處不常有的:約莫有二丈長,三尺寬,你站直在船艄上用長竿撐著走的。這撐是一種技術(shù)。我手腳太笨,始終不曾學(xué)會。你初起手嘗試時,容易把船身橫住在河中,東顛西撞的狼狽。英國人是不輕易開口笑人的,但是小心他們不出聲地皺眉!也不知有多少次河中本來悠閑的秩序叫我這莽撞的外行給搗亂了。我真的始終不曾學(xué)會;每回我不服輸跑去租船再試的時候,有一個白胡子的船家往往帶譏諷地對我說:“先生,這撐船費勁,天熱累人,還是拿個薄皮舟溜溜吧!”我哪里肯聽話,長篙子一點就把船撐了開去,結(jié)果還是把河身一段段的腰斬了去。
你站在橋上去看人家撐,那多不費勁,多美!尤其在禮拜天有幾個專家的女郎,穿一身縞素衣服,裙裾在風前悠悠地飄著,戴一頂寬邊的薄紗帽,帽影在水草間顫動,你看她們出橋洞時的姿態(tài),捻起一根竟像沒分量的長竿,只輕輕地,不經(jīng)心地往波心里一點,身子微微地一蹲,這船身便波波地轉(zhuǎn)出了橋影,翠條魚似的向前滑了去。她們那敏捷,那閑暇,那輕盈,真是值得歌詠的。
(選自《徐志摩散文》,有改動)
賞析
作者以陌生的眼光來看異國風情,感覺非常新鮮,處處充滿詩意,讓我們感覺到一種超凡脫俗之美。選文濃墨重彩地畫了康橋的“點”,布局上,把恣蔓的草叢給牛馬的脛蹄,把仙姿給素裙紗帽、長篙輕點的女郎,把春的長袍披給康橋,把康橋——還給自己。一條河的走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的百轉(zhuǎn)柔腸;船撐得好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葉扁舟,去留由己的小情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