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
自主學習是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科學習品質(zhì)提升的重要也是關鍵的學習方法之一,在小學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中應該盡量孩子們動起來,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自主去閱讀、思考和發(fā)現(xiàn),這需要我們營造能夠讓學生富有生氣互動的課堂。
我們老師在新課程理念學習消化之后,基本上都重視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確立和主體性的激發(fā)。但是,在某些老師思維里還存在漠視學生的能動意識,也有一些老師沒有為學生創(chuàng)設活動意識或者沒有掌握很好的創(chuàng)設的方法。其實,我們在以促進學生的有效發(fā)展的課堂的中心目標前提下,要努力改變課堂教學程式,想法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發(fā)展的天地。
一、了解學生,力求因材施教
我們的教學要了解學情,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小學生是天真活動,具有強烈好奇心的,他們對新奇的事物和問題都有著與生俱來的探究熱情,因此,讓學生獲得學習提升的方法很必要。況且我們的學生材質(zhì)稟賦的差異,他們課堂接受和吸納的能力有著差異,如果我們不能重視和努力提升他們而施教,那么,有些學生的知識能力就跟不上,就會掉隊。陶行知先生告誡我們在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的情境進行教學,“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教得少,學得快教得快,學得慢教得慢”。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就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在備課、教學甚至作業(yè)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注意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能力、個性特長來確定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和學法指導的方法,努力做到群體目標與學生個體目標有機結(jié)合。如備課中,我們就思考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差異性和接受的效果。在《二泉映月》教學中,我給學生提出基本的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讀會寫課文中的19個生字,能夠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這樣的預習任務是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完成的。但是班級極少數(shù)的學生可能還是有一些小難度。因此,我們在課堂上就讓他們來讀來寫,關注他們,鼓勵他們,讓他們感受老師的關切和提升的信任。而對一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我布置他們在能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提前準備背誦相關段落,自己查找資料,聽《二泉映月》感受音樂內(nèi)容,體會阿炳的精神;選用文章寫月色的部分詞語來寫寫自己觀察到的月夜景色等。在課堂導入中,我們播放《二泉映月》讓同學們仔細聆聽體會,盡量讓不同學習能力和層次的學生去回答表述。
可見,我們在教學中要多關注學生的需求,將教學的重難點盡量分層推進,讓那些愿意學想學而能力不強的學生有參與的機會,有表現(xiàn)自我的信心。
二、營造氛圍,提升主體參與熱情
我們的課堂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要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通過不斷降解的問題調(diào)動學生自覺自愿的閱讀與思考。如教師教學中要注意儀表儀容,盡量態(tài)度和藹微笑教學;用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去引領學生感受和諧課堂;通過老師的肯定和鼓勵感化學生、讓學生生成親近之感;不要遏制學生的積極性。如《歡樂的潑水節(jié)》教學中我遇到有的學生把“樂曲”讀成了樂(lè)曲,我沒有板起面孔批評,而是肯定這位學生整個段落讀得流暢有感情,但是還有一點點小小的問題,哪些同學愿意幫助他呢?這時候有其他學生站起來說:“應該是‘樂(lè)趣,樂(yuè)曲這里讀錯了!”這樣的方式能夠讓該生不很尷尬,也提升其他同學傾聽的關注程度,使得他們的主體意識增強。當然,我們要肯定和表揚,如學生讀得好,我們要讓其他同學說說具體好在什么地方,讓全班同學進行操練一下。這樣,我們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漲,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從課前的預習切入,讓學生能夠動起來,在對一些重難點問題上,我們要讓他們合作解決,在具體解答要他們講清楚自己的思考過程。如《三顧茅廬》這篇課文故事描寫很精彩,人物的性格特點鮮明,環(huán)境描寫也很有特色,我們可以讓學生說說。在分析人物的時候,有的學生對主要人物如諸葛亮等說些他們其他的事件,只要學生愿意說,我們就讓他們說;如果他們說的不夠準確,我們在幫助補充。如此,學生就能夠?qū)θ宋镉懈嗟牧私?,也能增強多文章?nèi)容的把握。在具體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將主要內(nèi)容設計成問題,如“三顧”為什么有效有略,人物是通過哪些方法和刻畫的?這樣,孩子們就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增加知識,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
另外,重視合作,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方法。我們要讓學生有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更要讓他們獲得學習的方法。如《北大荒的秋天》學習中,我們導入之后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測,讓他們讀生字詞,自己去組詞。在具體學習時,讓他們小組合作討論,這篇課文怎么圍繞題目寫的,寫了哪些內(nèi)容,在具體描寫中有什么樣的寫作順序和描寫方法,然后還可以讓他們討論“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原野”“物產(chǎn)”各是怎么寫的,我們獲得了什么知識,如在寫熱鬧非凡的原野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方法,大家自己想想說幾個相似的句子。再如《灰椋鳥》教學時,我就讓學生說說自己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小組合作思考討論解決。學生對“灰椋鳥歸林的場景”能夠找出具體的詞語,思考出其特點是壯觀與歡快。如此,讓學生在讀中品,在讀中思,學生們就能在合作中解決要學的問題,能夠提升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教學設計,更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盡量營造更夠讓學生愉快、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生出有自由自主輕松的學習心境。從而提升課堂效率,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洪澤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