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銘信
——美國宇航員真的在1969年7月登上月球嗎?
——全球變暖實際上是一個騙局?
——到底是誰射殺了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
——全球金融真的完全受到羅斯柴爾德家族操縱嗎?
每一件重大事件的背后,從著名人物的生死到全球范圍內的有影響力事件,似乎都隱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黑暗秘密”或“驚天陰謀”,這就是陰謀論帶來的世界。
何為陰謀論?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所謂的陰謀論。一般來說,“陰謀論”通常是指一些人對主流認可的歷史或者當代事件表示懷疑,認為該事件的真相被故意隱瞞了,是人為策劃的一場陰謀。此外,“陰謀論”也被稱為“黑手論”,顧名思義,就是有些人認為事件背后有一只“黑手”在操控事情的發(fā)展和結果。
“陰謀論”的解釋標新立異,不同于一般廣為人知、官方證實的解釋。它們屬于異類邏輯,似乎任何一件自然發(fā)生的事情,事后都可以被描繪成事先策劃的產物。人們宣稱揭示了未知的事實,并且聲稱有明確的證據,只是這些證據遙不可及,無法獲取。陰謀論擁有一個無止境的過程,證據不斷涌現(xiàn),但永遠無法有一個最后的完整解釋。而缺乏足夠證據的陰謀論,就會成為很多謠傳的溫床。
如果你沒有一個堅決的立場,使自己確信某種事實,一旦你進入“陰謀論”世界,就如同進入了一個類似于愛麗絲夢游仙境里兔子洞那樣的黑洞,在那里,沒有什么事實是不會被懷疑的,也沒有人值得完全信任,你需要不斷地分析權衡判斷,再分析權衡判斷……
也許有些人覺得自己深諳其道、能夠足夠理性地判斷,但還是忍不住關注和評頭論足這類事情,這無形中又進一步擴大了陰謀論的傳播范圍。即使你根本不信一些有關“陰謀論”的胡說八道,但是當你將這場“陰謀”事件作為日常談資的時候,陰謀論已經成功捕獲了你的思維,并成為你腦海中的焦點。
陰謀論的廣泛市場
如今,有關“陰謀論”書籍可以說是十分泛濫,令人們目不暇接。幾乎每一個值得注意的國際政治和經濟事件,都會附帶一些“陰謀的雜音”,比如貨幣陰謀、石油戰(zhàn)爭陰謀、低碳陰謀。在經濟繁榮的表象之下,可能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帝國的陰謀和金融的潛規(guī)則:巨額貸款從何而來?是誰主宰著全球金融的興衰?是誰布下了重重的金錢騙局?或者是暗示著全世界的帝國主義都時時刻刻想滅亡中國,想陷害中國。從國際油價到轉基因種子,似乎每一次異動背后都能看到別有用心的“陰謀”。
而隨著這類陰謀論書籍的流行,一些諸如羅斯柴爾德家族、骷髏會、兄弟會等等“隱秘組織”,也成為人們飯后的談資。
一項持續(xù)三年之久的調查顯示,至少有一半的美國人認為,政府沒有告訴人們9·11恐怖襲擊事件的真相;約25%的美國人相信,美國政府是在知情的情況下,故意允許這一襲擊的發(fā)生;還有些人提出了一個新觀點,即該事件是美國政府自導自演的;還有證據顯示了華爾街的投資顧問們在9·11的前一天先知先覺拋出了大量股票。
在英國,2012年,超過1700名受訪者中,有25%的人相信戴安娜王妃是被暗殺的,另有13%的人表示他們不確定。2015年的一項調查中,18%的英國人認為全球變暖是個騙局,而超過一半的人相信,歐盟官員正在把每個國家的主權偷偷轉移到歐盟。
登月騙局、戴安娜王妃之死、肯尼迪遇刺、9.11事件、貨幣戰(zhàn)爭、中國威脅論等等,這些吸人眼球的歷史事件,通通被列在全球十大陰謀之中。
在轟動一時的馬航MH370失聯(lián)事件上,其中不乏以陰謀論觀點指責官方結論,認為另有隱情。而且隨著事件不斷的發(fā)展,陰謀論也在跟著進化,并且都涉及到政治因素。
剛開始,搜救區(qū)域毗鄰南海爭議海域,陰謀論多指向美國,認為美國是借此“探明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實力”。當搜索區(qū)域擴大到馬六甲海峽后,印度又成了陰謀論的主角,認為美國和印度趁機扼住馬六甲咽喉要道,以此遏制和威脅中國。后來,隱瞞某個陰謀的幕后黑手變成了馬來西亞政府,有人懷疑這是馬來西亞國內的政治斗爭而導致的劫機事件。
如今,可以說陰謀論的盛行和人們對其的消費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現(xiàn)象。我們不禁會納悶,陰謀論是如何產生的呢?
陰謀論在鉆縫隙
讓我們回到MH370失聯(lián)事件中,不得不提的是,這是世界民航史上最神秘、失聯(lián)時間最長、也毫無先例的一個失聯(lián)案例,再加上馬來西亞國家本身主導搜救能力相對較弱,組織工作混亂,使得各種陰謀論有了最適宜生長的“沃土”。
而空難事件本身其實也是盛產陰謀論的沃土。一方面,因為空難調查的技術手段專業(yè)性強,普通人難以完全理解透徹;再加上空難調查需要的時間長,在等待真相的漫長時間中,很容易就會冒出各式各樣的言論。另一方面,國際航班空難往往牽涉多個國家,這就會被某些政治陰謀論者放大成:某個國家利用“空難”,進行政治博弈和軍事偵察諸如此類的陰謀論,就像1983年韓國民航波音747客機空難、1988年英國洛克比空難等等。
除了空難,像外星人、太空探索之類的事件,也是滋生陰謀論的搖籃之一。
最著名的例子莫過于“羅斯威爾陰謀”了,或者也可以叫做51區(qū)陰謀。1947年7月,農場主麥克·布萊索在新墨西哥州羅斯維爾地區(qū)的西北部發(fā)現(xiàn)一些奇怪的殘骸碎片。布萊索無法辨識這些殘骸是什么東西,但他報告給了羅斯威爾陸軍航空部隊基地的軍官。此外,還有多位證人自稱親眼目睹美國軍方在野外搬運外星人尸體,還被軍方要求忘掉他們的所見所聞。這個事件在幾年的反復傳播之后,變成了最著名的外星人陰謀論,人們懷疑軍方藏有外星人的秘密,甚至和外星人有著某種接觸。
美國軍方不斷澄清:羅斯威爾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殘骸碎片來自一個墜毀的監(jiān)控氣球,它是一個高度機密的項目的一部分,所謂外星人尸體是軍方熱氣球實驗的假人,而飛碟殘骸只是一個普通的飛行器。
但是事情已經過去好幾年,很多物件已經不復存在,而且這又屬于機密項目,美國軍方無法向人們報告清楚。這些“漏洞”,也就為陰謀論留下了活動的空間。
追溯起源和流行
英國近代著名的學術理論家、哲學家卡爾·波普爾應該是第一個提出“社會陰謀論”一詞的人,但你若是以為陰謀論是近現(xiàn)代才出現(xiàn)的,那你就錯了。
據研究,其實陰謀論早在幾千年前就產生了,時間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古羅馬時期,那時陰謀論者甚至是一種普遍的“職業(yè)”。在荷馬史詩中,特洛伊城可怕的戰(zhàn)爭是因眾神的忌妒和憤怒造成的,為戰(zhàn)爭的真正原因尋找了更簡單顯目、但卻被人們廣泛接受的替罪羊,而這本著作在很長時間里深深地影響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和倫理觀。
文字、印刷技術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使得陰謀論的市場更廣泛、更深入民間了。法國歷史學家阿蘭·佩雷菲特曾經感嘆道:印刷業(yè)出現(xiàn)的最初100年里,主要職能就是印刷各種針對羅馬教廷的謠言小冊子。
中國的陰謀論也有悠久的歷史。在《后漢書》中寫到:春秋時,晉國卿大夫趙盾的堂弟趙穿殺了國君晉靈公,身為正卿的趙盾竟然放過了趙穿,晉國的史官據此在記載這件事時就寫成“趙盾弒其君——其心可誅也”,懷疑趙盾是刺殺事件的幕后主使。誅心論的產生,說明當時的人們(儒家學者)已經懷疑任何事件的背后,都有一個掩藏著的真相。
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社交網絡讓信息的傳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更遠,有些信息本身并不是在傳遞事實,卻會借助網絡傳播得更快。所以網絡這種最新的傳播工具,也被歸咎成陰謀論興起的一種重要手段。
陰謀論的魅力
所以,陰謀論可謂貫穿了整個人類的歷史,可是它為什么如此長盛不衰呢?
我們首先分析一下陰謀論的本身的特點,不能否認,陰謀論中的“陰謀”富有戲劇性,非常吸引人。經常是幕后黑手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1997年8月31日,一代佳人英國王妃戴安娜因車禍香消玉殞。當時,已經與丈夫查爾斯王儲離婚的戴安娜是和情人多迪一起遇難的。原因是酒后駕車的司機受到狗仔隊驚擾后,駕駛失去控制,釀成車禍。
但有人認為戴安娜與多迪是被英國情報機構暗殺的,原因是不能接受戴安娜改嫁,還嫁給穆斯林教徒。還有人認為戴安娜死時已經與外遇有了身孕,皇室無法容忍。盡管多次反復的調查證明了:沒有陰謀。但相信王妃被暗殺的人仍舊存在。
這種被英國情報機構等幕后黑手掌控全局的情節(jié),就好比于好萊塢為了娛樂大眾、所拍攝的幕后黑手能肆意操縱他人命運的陰謀大片一樣,具有吸人眼球的效果。那些影視作品、小說等藝術形式中的勾心斗角、爾虞我詐、投機取巧這些陰謀策略,也成為權謀文化流行的一部分。
另外,一些陰謀論的邏輯雖然異類,但卻簡單直接,通俗易懂而且令人印象深刻。陰謀論可以把復雜的經濟問題、政治問題,甚至是無法解釋的隨機事件, 用簡單的“陰謀”來解釋。尤其是在普通民眾不容易理解的領域,陰謀論可以讓普通民眾有更簡單的解讀方式,更容易被人相信和傳播。
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們,也許不知道金融領域的次級貸款是怎么回事,但當你告訴他們,國外有個姓羅的神秘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制造了經濟危機時,這陰謀故事可能就傳播開了??梢韵胂笠幌?,一邊是各種看不懂的數(shù)學模型,另一邊是簡單清晰的陰謀論,一般情況下,大家都會選擇在自己理解范圍內的解釋方法。
然而,這種情況可不是只發(fā)生在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們身上,《紐約時報》曾刊登了一項令人驚訝的研究,表明當面對不熟悉的領域的陰謀論時,即便理性的人也會相信,而這些人并不局限于普通大爺大媽這樣的社會邊緣人士。有些陰謀論的參與者和傳播者,具有神智健全的頭腦和強大的敘事能力,他們也成了陰謀論的支持者。
雌雄莫辯的陰謀論
陰謀論真假難辨的特點,也是一個關鍵因素。陰謀論者提出的任何質疑,都可以用“陰謀”來解釋,如果這個“陰謀”被事實證明不能成立,他們總能毫不費力地改變原來的證據進行補救,或者用另一個更大的陰謀來解釋之前的陰謀存在的漏洞。
舉個大家所熟悉的例子,1969年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登月,這件事雖然已經過去將近50年了,然而這個人類歷史的“一大步”卻一直備受質疑,有不少人堅信,這個所謂的登月其實就是一場騙局。
質疑者提出了登月的十大疑點,包括登月照片中的天空沒有星星;登月艙降落時沒有在月面撞擊出一個坑洞;登月艙降落時產生的強勁氣體會吹走附近的塵土,所以不可能在登月艙附近出現(xiàn)太空人的腳印;以及月球上是沒有空氣的,當太空人在插國旗時,卻可以看到旗幟在風中飄揚等。
這些質疑仔細看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美國官方也給出了強有力的科學回應,諸如沒有星星是因為曝光不足;國旗飄動是因為,宇航員帶上月球的是一面塑料制成的美國國旗,上方還有橫桿展開國旗,當宇航員用力握住豎桿插入月球土壤中后,旗桿晃動,帶動旗幟擺動,成為“迎風招展”的旗幟。
按理說,官方解釋之后應該能平息那些質疑聲音。但是質疑者為了持續(xù)“陰謀”產生的效果,又放出了新招:官方的解釋只是證明了這些照片可能是在月球拍的,卻不能證明它一定不是在地球上拍的,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拍攝的照片和紀錄片,極有可能是在好萊塢電影棚中偽造出來的。
在陰謀論的世界中,想象是不受限的,這種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自證能力,讓很多人即使認真思考來質疑陰謀論之后也無法找出破綻。因此,登月究竟是不是一場騙局,仍舊在爭辯之中。
人類本能的心理不安
但是接收者相信這些“陰謀”,僅僅是因為它們所散發(fā)的“誘人魅力”或是真假難辨嗎?
美國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在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后指出,我們出于本能,會高估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而低估了偶然性的作用。此外,人的本性難以忍受模糊不清的事情,并有希望將未知事物解釋清楚的沖動。當人們置身于一個未知的環(huán)境下,就像置身于完全黑暗的世界,無法預測和掌控的感覺會令人們感到不安和恐懼。
此時,我們回顧一下馬航MH370失聯(lián)事件,2014年3月8日,當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宣布MH370航班與地面失去聯(lián)系后,再也無法給出更多的信息。在漫長等待中,不能獲知事情真相的人們心懷不安。為了消除這種不安,有些人會按照自己的經驗拼湊出線索,腦補出“合理解釋”:馬來西亞政府隱瞞了真相,是因為那是國內的政治斗爭而導致的劫機;飛機已經被美國人劫持到秘密基地,用來威脅中國。
在人們想象的世界里,認為有果則必有因,因此人們就很容易將臆想中的因素輕易聯(lián)系在一起,得出“合理解釋”,甚至會有茅塞頓開的感覺:原來是這么回事。卻忽略了真實的世界,其實充滿各種偶然和意外。一旦這樣“因果合理的解釋”被發(fā)布出來,必然得到迅速的傳播。
大腦的不對稱偏差
對我們來說,相信有“驚天陰謀”,因為這個“驚天陰謀”似乎是合理的。相反地,對于反陰謀論者來講,陰謀論者已經偏離了正常的思維。
但最新的心理研究表明,陰謀論不只偏離了正常的思維,我們的大腦在思考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怪癖,使陰謀論看起來具有一些直觀的合理性,這種怪癖叫做“不對稱偏差”。
比如位列全球十大陰謀論之一的肯尼迪遇刺事件:1963年,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乘坐敞篷車經過德克薩斯州首府達拉斯的大街時,向沿途群眾揮手致意,卻突然遭到槍擊而身亡。但暗殺發(fā)生后,槍手奧斯瓦爾德很快被捕,卻在從警局押往監(jiān)獄途中被酒館老板杰克·魯比槍殺,而杰克·魯比當場又被警察擊斃。幾個月后的官方得出結論:奧斯瓦爾德是個人行為,背后沒有人指使。但幾十年來,民間對這個官方結論的質疑聲從未停止,各種版本的陰謀論層出不窮,也永遠是陰謀論者探究不盡的熱鬧話題。
聽聞總統(tǒng)在公眾場合遭到暗殺,于是人們就會“緊張”地想,這是一件大事情呀,這么重要的人物,在這么嚴密的保護下還能遭到暗殺,背后肯定有某種重大的陰謀。人們不會想:可能是一個不起眼的人突然感到很不高興,然后拿起槍去發(fā)泄情緒,就改變了歷史的進程。因為這么重大的事件與這么普通的解釋之間是不對稱的,這樣的解釋不可能令人們滿意。
心理學家表示,這種不對稱偏差為人們懷疑公共部門隱瞞、歪曲信息提供了空間,常常導致人們支持陰謀論,用偏差思維追隨恐怖襲擊或者一個名人的死亡等引人注目的事件。許多人對這些事件的官方解釋是不滿意的,認為真相肯定遠不止于此,于是他們認定,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巧合,那些所謂的巧合之間其實都有著某種不可告人的聯(lián)系!
大腦的另一怪癖——信者恒信
另一個大腦的怪癖是,一旦有事情發(fā)生,我們會假設某人(或某物)可能在這件事中的地位,幫助自己理解模棱兩可的事件。這種怪癖也被用來解釋為什么有人相信宗教,有人相信鬼神的存在。這其實也就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思維方式。
公元1321年,有一則正在進行中的陰謀在法國南部傳播開來:有人試圖謀害歐洲所有的基督徒,而到那時所有的水井都會被下毒。下毒者則被歸咎到猶太人身上。這些謠言最終導致了猶太人被大量的謀殺與虐殺,他們被處于火刑,沒收財產,以及禁止從事商業(yè)貿易。
依照某些基督徒的說法,猶太人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了魔鬼,他們在暗中主宰、影響著整個世界??梢妼幙尚牌溆械乃季S,產生的影響或者后果是多么巨大。
在之前的案例中也有類似的情況,馬航MH370失聯(lián)事件里的美國、印度到馬來西亞政府,沒有一個能躲得掉陰謀論猜想;太空第一人事件中,作為前蘇聯(lián)競爭對手的美國同樣沒能躲過。
2015年的一項研究就表明了大腦偏差可能使一些人傾向于陰謀論。在研究中,調查人員以上述的肯尼迪遇刺事件作為一個測試案例,首先讓志愿者表態(tài)是否相信這個事件是一場陰謀,然后讓志愿者閱讀各種證據,包括陰謀論和反陰謀論證據。結果發(fā)現(xiàn),兩種證據的混合,使人們更加相信原有的信仰,而不是放棄或改變原有的觀點。志愿者們都認為符合他們現(xiàn)有的信念的證據更具有說服力,而反面的證據則不可信。
這就好比你相信鬼神之論,在看到一些有關這方面的故事,或聽到別人的一些講述之后,你的相信程度又加深幾分一樣。你若是有那么一點點相信陰謀論,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再次接觸到有關陰謀論信息的話,就會越來越深陷于陰謀論的泥潭中。
如罌粟花一般
陰謀論,政治斗爭需要它,抹黑宣傳需要它,制造新聞需要它,學術作秀需要它,娛樂大眾也需要它。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只要有人類社會,陰謀論永遠在行動……
它就像是漫山遍野的罌粟花,作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雖然無傷大雅,但一個社會如果過多流行陰謀論,可能會造成破壞性后果,它挖掘人們內心最深切的恐懼和最黑暗的偏見,使整個社會彌漫著一股深深的不安。因此,我們要警惕陰謀論的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