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麗娟+王戈逸
摘 要: 人名和地名不僅僅是單純的語言符號,更是一種社會文化符號,深受時代背景、社會因素、價值觀念等的影響,存在顯著的文化差異,激蕩著強烈的文化張力。人名、地名的不同翻譯版本,有利于人們更好地解讀文化內(nèi)涵。
關鍵詞: 文化 人名 地名 《飄》
一、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及經(jīng)濟全球化,在文化張力的牽引下,跨文化交流日益廣泛,文化相互滲透和交流。人名和地名是社會文化的符號,具有特定的文化內(nèi)涵。但是,中華民族人口眾多,港澳臺問題復雜,人名、地名翻譯的統(tǒng)一規(guī)范化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周巧琴提出:“翻譯不僅僅是兩種不同文化之間的轉換,更加涉及兩種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協(xié)商?!彼浴都t樓夢》為例,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對楊絳譯本和霍克斯譯本中的人名英譯進行分析,認為翻譯的目的是實現(xiàn)文化交流。李娜提出:“在一些特殊語境下,人名地名翻譯還需要考慮其內(nèi)涵和隱含意義,依據(jù)美學和語用等值效果進行翻譯?!边@為文化張力的釋放進一步提出了理據(jù)。
二、從時代背景角度歷時分析翻譯差異
米切爾·瑪格麗特的Gone with the Wind成書于1936年。20世紀40年代,傅東華首次將這本小說引介入中國。當時的中國內(nèi)外交困,人們普遍同意文學要服務于政治意識形態(tài),文學作品特別重視團結人民,抵御外辱;反之,政治意識形態(tài)對文學也有很大的影響,政府鼓勵作家描寫正面反映主流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文章。以此時代背景為襯托,Gone with the Wind雖然存在消極革命的嫌疑,但這部小說舒緩了人們在戰(zhàn)時的緊張情緒,在中國開始流傳開來。傅東華將小說中的人名、地名翻譯為中國式的名稱,與當時的中國文化緊密相連。
80年代后期,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以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學為代表的外國文學作品涌入中國,人們對異質(zhì)文化表現(xiàn)出極大的寬容和尊重,他們開始從不同的角度評價和翻譯外國作品。
陳良廷譯的《亂世佳人》鑒于讀者接受能力的增強和讀者的新的期待,采用了大量異化翻譯策略。他不僅翻譯了傅譯本中刪除的部分,還保留了美國原汁原味的表達方式,讀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原作者想要傳達的意愿。文化背景的差異導致陳良廷和傅東華選擇了不同的翻譯策略,翻譯文學地位的轉變迫使陳良廷更多地考慮讀者的口味和教育背景。
受當時文化張力的影響,考慮到中國普通百姓的接受水平,傅東華將小說中的人名、地名翻譯成順口易記的中國化名字。他依照中國傳統(tǒng)的取名方式,分別將主人公們命名為“郝思嘉,衛(wèi)希禮,韓媚蘭”等?!昂隆保袊男帐现?,諧音“好”;“思”,思考,動腦筋;“嘉”代表善、美、歡樂和幸福,寄寓了譯者對郝思嘉的祝福。在小說中衛(wèi)希禮是一個十分熱愛南方的人,“衛(wèi)”指保護,防護;“?!贝硐M?,盼望,暗示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禮”,有禮節(jié),十分符合衛(wèi)希禮的衛(wèi)道士形象,與角色設定不謀而合。韓媚蘭是一個善良而寬容的人,“韓”,諧音“涵”,寓意包容、包含。在中國,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蕙質(zhì)蘭心”比喻女子心地純潔,品質(zhì)高雅,十分符合韓媚蘭的性格特點。
傅東華對一些次要人物名字的翻譯也頗含中國氣息。他將Jeems和Pork分別譯為“阿金”和“阿寶”?!队衽_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中的“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阿”加于某些人的姓、名、小名、排行前用作稱呼,往往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鞍ⅰ币材馨凳咀鸨瓣P系,如《三國志士別三日》中的“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阿金是湯家雙胞胎兄弟的跟班,而阿寶則是郝思嘉家里的管家。陳良廷所處的年代,中國人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已增強,他將Scarlett OHara譯為“斯佳麗·奧哈拉”,將Melanie Hamilton譯為“玫蘭妮·漢密爾頓”,這樣的名字一眼就能看出是西方人的名字,同時從名字中能看出人物的形象特征。
傅東華將很多地名翻譯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陀,硅,屯,坡”,如“餓狼陀,落迦硅,曹氏屯,鐘氏坡”。這樣的翻譯具有很強的中國氣息,貼近中國人的生活,會讓讀者有親切感。在中國,“屯”是建有一圈防御性圍墻的寨子,后來演變?yōu)榇迓?,多指較小的村莊。北京的“三里屯”,因距城三里而得名;沈陽的“皇姑屯”,由皇姑墳改名而來。“坡”指傾斜的地方,如“馬嵬坡,長坂坡”。“陀”有山岡的意思,如北京的“將軍陀”。陳良廷翻譯的地名則比較西方化了,多為音譯,如“亞特蘭大,洛夫喬伊,查爾斯頓”。
三、從文化的角度共時分析人名及地名的內(nèi)涵
胡笑瑛認為:“姓名不僅是代表特定社會成員的符號,更是一種文化載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姓名有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的命名要尊重相應的文化傳統(tǒng)。一般來講,一個人物的名字通常傳達著某種文化信息?!蔽幕瘡埩υ醋杂凇白鹬匚幕瘋鹘y(tǒng)”的需要。
小說中的人物常常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些人物甚至在人們心中已成為經(jīng)典,經(jīng)久不衰,他們的名字已經(jīng)成為一個符號、一個標簽。金庸是中國極負盛名的小說家,他的智慧不僅僅表現(xiàn)在他作品中升揚的哲思、濃厚的文人氣質(zhì),更體現(xiàn)在細微之處,人物名字往往獨具匠心,契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缎Π两分腥赵律窠糖叭谓讨鳌叭挝倚小比我馔秊?、我行我素。雪山派的“白自在”鶴立獨行,人如其名?!渡涞裼⑿蹅鳌防锏摹澳履畲取痹醋浴渡袝ご笥碇儭贰暗勰睿畲仍诖取??!澳履畲取蹦畹氖恰皸羁怠?,“慈”指仁愛、和善,這正是善良溫柔的穆念慈所具有的品質(zhì),與《天龍八部》里“木婉清”的名字有異曲同工之妙?!巴袂濉痹从凇对娊?jīng)》“有美一人,婉兮清揚”,美麗清冷,仿佛不食人間煙火。“王語嫣”有笑語嫣然之意?!鞍⒅臁薄ⅰ鞍⒆稀边@一對姐妹的名字取自《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薄爸熳稀背S脕肀扔饕孕皝y正或真?zhèn)位煜部捎靡员扔魅似返母呦?,“阿朱”和“阿紫”確實是一對性格人品截然相反的姐妹。
地名蘊含極為豐富的自然或社會人文信息,可以反映某一民族、某一地區(qū)及某一歷史階段的地貌特征、物產(chǎn)、經(jīng)濟、歷史、生存環(huán)境及宗教信仰等文化內(nèi)涵。例如山海關,關在漢語中暗示了shut themselves behind a critical spot,而英語中則指a mountain pass,利于通行。相似的例子還有長城、四合院等。這些名字的言外之意體現(xiàn)了巨大的文化張力,或者可以說,語言符號是由一系列社會歷史因素決定的,識別這些符號是社會共同體的交際活動。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祈求福祿壽的良好愿望,壽寧縣、壽安山、萬壽橋以“壽”為名,祈求多壽;昌盛街、昌樂縣、昌瑞山等以“昌”為名,希冀安康繁華。歷史上的中國,朝代更迭,戰(zhàn)火紛飛,民不聊生,現(xiàn)代地名中有很多以“太平”、“永寧”、“永和”等象征和平安寧的詞語命名的地方。古老地名往往蘊含深厚的歷史根源,例如河南的地名中仍然保留著眾多古國名稱?!懊芸h(西周),項城縣(春秋)”中的“密、項”就是上古沿用至今的名稱。時間積淀下的文化張力促使文人學士們拿舊名作為城市的別稱,蘇州擁有包括闔閭城等十多個別稱?!拔幕蟾锩睍r期,北京許多道路名稱打上了革命的烙印,“八寶樓胡同”改為“滅資路”,“東交民巷”改為“反帝路”等,反映了當時的政治文化色彩。
四、結語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各國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愈發(fā)頻繁,語言和文化也相互滲透。語言作為文化載體,在交際中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形式上,翻譯把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實質(zhì)上,翻譯是一種努力順應文化張力的跨語言交際活動,文化的轉換通過翻譯得以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周巧琴.跨文化翻譯中的歸化異化——以《紅樓夢》人名英譯為例[J].海外英語,2012(8):156-158.
[2]李娜.人名地名的多角度翻譯[J].晉城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8(5):66-67.
[3]胡笑瑛.托妮·莫里森《寵兒》中人名地名的象征意蘊[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30(5):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