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文 孔令彬
摘 要:臺灣早期文獻《瑞桃齋詩話》《寄鶴齋詩話》《臺海擊缽吟集》各有一首《丘逢甲集》所沒有收錄的詩歌,這些作品也從未見他人介紹,應該是2001年岳麓書社版《丘逢甲集》所遺漏之作。難得的是三種文獻的作者和編撰者皆是丘逢甲同時人,且均與其熟稔,因此,這三首作品是可靠的研究丘逢甲的新材料。另外,我們還在盛清沂主編的《國學文獻館現(xiàn)藏中國族譜序例選刊初輯》中發(fā)現(xiàn)丘逢甲佚文一篇。
關鍵詞:丘逢甲 佚詩 佚文 臺灣文獻
一、《瑞桃齋詩話》
《瑞桃齋詩話》的作者吳德功(1850—1924),臺灣彰化人,字汝能,號立軒,貢生出身。1894年前后參加編寫《臺灣通志稿》,能詩善文,凡所經(jīng)歷都有筆錄,其作史料價值頗高。著有《戴案紀略》《施案紀略》《讓臺記》《瑞桃齋詩話》和《瑞桃齋文稿》等?!度鹛引S詩話》的卷三專以記錄臺灣本土詩人為主,其中與丘逢甲相關者有四條:“丘逢甲《臺灣竹枝詞》”“唐景崧贈邱逢甲詩”“唐景崧、邱逢甲、施士潔分韻作詩”“下第別妓”,查對其所稱引丘逢甲諸作品,其中三條皆與《丘逢甲集》一致,唯第一條“丘逢甲《臺灣竹枝詞》”不僅信息豐富,且發(fā)現(xiàn)丘逢甲佚詩一首,茲錄全文如下:
邱工部逢甲少即能文,工詩賦,與呂孝廉年友,皆與余交密。未通籍以前,每秋間作會文送余,評閱數(shù)年,多是二人首選。至其試帖,前茅十首,則七八是邱君所作矣。唐撫帥考觀風,取列第一。卷中《臺灣竹枝詞》一百首,自序云:“一夜作成,最為唐公所擊節(jié)?!庇浧溆日咴疲骸白栽O屏藩黑海濱,荒陬從此沐皇仁。如此江山偏舍去,年年芳草怨王孫”?!梆^娃遺址許禪棲,云水僧歸月已西。話別興亡同墜淚,可能諸佛盡眉低?!薄俺T迎神又送神,港南港北草如茵。誰家馬上佳公子,不看神來只看人?!薄按髺|門接小東遙,衾艷衣香羨此曹。聞說花田近增稅,花排花串價增高。”“為憐歸燕一開門,斜日杠棉易斷魂。燕子自雙人自獨,此情消得幾黃昏。”“牛車轆走如雷,日日城東去復回。紅豆?jié)M車都載過,相思載不出城來?!薄跋嗉s明朝好進香,翻新花樣到衣裳。低梳兩鬢花雙插,要斗時新上海妝。”“有地都栽竹萬竿,瀟瀟足使夏生寒。此君若果能醫(yī)俗,何惜披襟日倚欄?!眥1}
丘逢甲《臺灣竹枝詞》一百首久已失傳,今只存四十首,就是當年連橫編輯《臺灣詩乘》時也已稱丘逢甲“臺灣竹枝詞四十首,久播騷壇”。但在此條信息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最后一首:“有地都栽竹萬竿,瀟瀟足使夏生寒。此君若果能醫(yī)俗,何惜披襟日倚欄”卻為當今各本所無,實為當時一百首內之一者,是新發(fā)現(xiàn)的丘逢甲佚詩無疑。按文中所敘,作者與丘逢甲之關系為亦師亦友,交往密切,丘逢甲作《臺灣竹枝詞》一百首,吳德功必定十分熟悉,因此才有了詩話中的這段寶貴信息。又《瑞桃齋詩話》中所載竹枝詞與今本尚有稍異者,比對如下:
“自設屏藩黑海濱,荒陬從此沐皇仁。如此江山偏舍去,年年芳草怨王孫”。(《瑞桃齋詩話》)
“自設屏藩障海濱,荒陬從此沐皇恩。將軍不死降王去,無復田橫五百人”。(《丘逢甲集》)
“大東門接小東遙,衾艷衣香羨此曹。聞說花田近增稅,花排花串價增高?!保ā度鹛引S詩話》)
“大東門接小東過,衾艷衣香羨此多。聞說花田重征稅,花排花串價增高。”(《丘逢甲集》)
二、《寄鶴齋詩話》
《寄鶴齋詩話》的作者洪棄生(1867—1929),“原名攀桂,學名一枝,字月樵,臺灣省彰化縣鹿港人。自幼好學,苦讀經(jīng)史,1891年考入縣學,1895年任抗日團體中路局籌餉委員。日本侵占臺灣后,激于民族義憤,隱歸故鄉(xiāng),閉門不出,取《漢書·終軍傳》‘棄生三字的意思,改名為,字棄生?!眥2}著作有《寄鶴齋詩集》《寄鶴齋文集》《寄鶴齋詩話》及《臺灣戰(zhàn)紀》(原名《瀛海偕亡紀》)、《中東戰(zhàn)紀》等?!都您Q齋詩話》卷四有兩處論述到丘逢甲的文字,節(jié)錄如下:
吾郡邱進士仙根詩才出群,駢體亦工麗。在諸生時,受知唐臬使,有“才子”之目。昨年時事破碎,聞唐撫棄臺西遁,己遂棄義軍倉皇渡海,軍餉不發(fā),家屋盡為部下所焚;徒向外間報紙張皇民主國虛情,以此為人口實。臨行賦詩,有“宰相有權能割地,書生無力可回天”!句亦可哀也。嘗有小詩云:“細雨如絲長綠苔,碧荷池館又聞雷。湘簾不卷房櫳靜,孤負雙雙燕子來!”《宿新竹》云:“長安消息當輪蹄,柳未成陰綠未齊;風雨南來人北上,詩情留住竹城西?!变湃送聡谝病?/p>
仙根早時見余七古,許為查初白;遂出示所作《大甲溪詩》,瑰瑋奇特,學韓公和盧仝“詠月”詩而能繪切眼前景,殊佳……{3}
從第二節(jié)文字不難看出洪棄生與丘逢甲之間是有一定交往的,且在抗日護臺這一民族立場上也是一致的。詩話所錄丘逢甲詩三首,《大甲溪詩》見《柏莊詩草》,洪棄生評價頗高;《宿新竹》詩《丘逢甲集》題名為《竹垣雅集》(或《牛車北上》),筆者以為洪棄生的記載應該更準確些;另外一首無題詩:“細雨如絲長綠苔,碧荷池館又聞雷;湘簾不卷房櫳靜,孤負雙雙燕子來!”筆者翻檢《丘逢甲集》未見,可以確定這是一首丘逢甲的佚詩。從詩的內容看,也確如洪棄生所言為“才人吐屬”,其當為年少時丘逢甲的一首作品。
三、《臺海擊缽吟集》
《臺海擊缽吟集》的編輯者為蔡啟運、蔡汝修。蔡啟運(1862—1911),“臺灣新竹人,字振豐,見先,號應時,曾任浙江的巡查官。1895年,在臺灣民主國參贊戎機幫助謝頌臣募集義勇,保衛(wèi)家園。他還與許劍漁、林薇臣、林癡仙等分別創(chuàng)立了鹿苑吟社、竹梅吟社、櫟社。著有《養(yǎng)余齋詩抄》等?!眥4}蔡汝修為蔡啟運之子,《臺海擊缽吟集》實為父子二人所輯。據(jù)汪毅夫的考證:“《臺海擊缽吟集》的編輯、出版過程大致如是:1908年,蔡啟運將1886~1889年間竹梅吟社的擊缽吟存稿400余首交由其子蔡汝修編輯,并撰寫了序文;蔡汝修于編輯過程中擴大收詩范圍,《臺海擊缽吟集》遂成為一部收詩500余首的臺灣舊詩總集(所收詩除附錄《挽櫟社社長新竹蔡啟運先生》外,均為七言絕句),書于1911年4月22日蔡啟運逝世以后始交付出版?!眥5}
《臺海擊缽吟集》中共收錄丘逢甲的作品四首:《竹垣雅集》《意溪訪陸處士故居》《遺事感賦》《索畫梅花》。最早的《竹垣雅集》是其少年之作,而《意溪訪陸處士故居》《遺事感賦》均作于1898年。這三首詩《丘逢甲集》均有收,唯《索畫梅花》一詩不見,當是丘逢甲的一首佚詩?!端鳟嬅坊ā吩娫疲骸敖降磁P中游,向暖南枝憶故邱。憑仗春風一枝筆,扶持鄉(xiāng)夢到羅浮。”{6}詩的內容姑且不論,然則丘逢甲是向誰索要梅花圖呢?查其好友許南英《窺園留草》收有《邱仙根工部以詩索畫梅,用其原韻應之。時仙根掌教崇文書院,而余辭蓬壺書院之聘》二首:“講學輸君據(jù)上游,偷閑讓我占林邱。一枝圜點淋漓筆,寫作梅花澹墨浮?!薄八髅废胗麎敉危慌铝皱湾e老邱。一首新詩名士聘,分來半樹暗香浮?!眥7}如此,則二人的此次唱和活動就十分明晰了。考許南英此詩收于“辛卯至癸巳”之開頭,大體可以斷出丘逢甲之詩當作于1891年其在崇文書院掌教任上。
四、《宣統(tǒng)二年靈水吳氏家譜序》
筆者在翻閱臺灣文獻時,還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篇《丘逢甲集》中所未曾收錄的佚文——《宣統(tǒng)二年靈水吳氏家譜序》。此文雖是一篇家譜序,沒有太大文獻和文學價值,但題材獨特,亦承載了逢甲公一片拳拳愛國之心,固不揣考證粗疏谫陋,匆忙公諸于世,以饗同好。
中原衣冠之族自東晉五胡之亂,多避地入閩,晉江所由名也。然閩中著姓之譜能上溯及晉者不多見,蓋唐末之亂中更五代諸胡迭主,天下瓦裂,譜牒蕩然。入宋而歐蘇復倡其學,至今言譜者宗之。然已如史之斷代,為書不能遠引。歐蘇皆以道德文學高視中原,其譜且如此,而僻在閩中可知已(矣)。予所見閩中著譜其能原原本本多托始于宋,若推而上之則往往不無依附,或殘駁不詳,則胡元之亂為之也。晉江靈水之吳,自前明即以文學仕宦顯而至于今,閩著姓也。其家譜亦以始祖懶翁以下為詳。懶翁者,宋遺民也。譜蓋屢修,今吳理卿京卿纂修,乃益詳體例,亦益謹。夫分之為眾家族,合之為一民族,而成為國。國者,族之積也。人未有不自愛其家族而能愛及民族者,亦未有不能愛族而能愛國者。方今列強環(huán)伺,識者不獨為國憂,且為民族憂。使人人能愛其家族推其心而民族,以眾致之于國,則天下事固可為也。中國宗法自秦亡至今,其猶足以敬宗收族者曰祠曰譜,修祠修譜之心,皆愛其族之心也。故吾于今日吳氏之譜之修也,不能無厚望焉!蓋所望不獨為吳氏也。
《宣統(tǒng)二年庚戌秋嶺東丘逢甲拜序》
此序文見臺灣盛清沂主編的《國學文獻館現(xiàn)藏中國族譜序例選刊初輯》(吳姓之部)第311—312頁,由聯(lián)合報文化基金會國學文獻館1983年出版。福建晉江靈水吳氏是閩南一大姓氏,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不少科舉中人和經(jīng)商成功人士,其族裔遍及臺灣、香港以及東南亞等地區(qū)。丘逢甲之所以為之寫序顯然是源于此次修譜的倡舉襄助之人——吳理卿。
吳理卿,生卒年不詳,生平事跡亦大部分不可考,只知其為晚清民國間香港知名華商,1913年曾捐資五萬元為香港大學建解剖學館。而其最著名的一樁活動就是參與籌辦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條商辦鐵路——潮汕鐵路。潮汕鐵路的主要股東為張煜南、謝榮光、吳理卿、林麗生等,第一次股東會議推舉張煜南為公司董事長、倡建首總理,謝、吳、林為倡建總理,林麗生兼總司理(林系日籍臺灣人)。潮汕鐵路于1903年年底籌備,1906年通車。據(jù)大陸陳海忠和臺灣蔡龍保等人考證{8},這條中國民間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后來基本掌控在日本人之手,其主要股東林麗生為日籍臺灣人,活動于幕前。但其中吳理卿也是陰謀的參與者之一,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以鴉片生意起家的商人,雖然頂著清朝候補道、京卿的官銜,卻干著為自己撈好處出賣民族利益的事情。當然,這些陰謀都是后來人們考證出來的,否則,以丘逢甲對日本人的痛恨,是無論如何不會替吳理卿寫這篇家譜序的。筆者猜想或許就是在修筑潮汕鐵路期間,吳理卿認識了大名鼎鼎的丘逢甲,并在1910年重修家譜時邀請時在廣州的丘逢甲為之寫了這篇序文。
讓人頗感反諷的是,不知道當年吳理卿讀到這篇序言中“人未有不自愛其家族而能愛及民族者,亦未有不能愛族而能愛國者”,“中國宗法自秦亡至今,其猶足以敬宗收族者曰祠曰譜,修祠修譜之心,皆愛其族之心也。故吾于今日吳氏之譜之修也,不能無厚望焉!蓋所望不獨為吳氏也”這些句子是否有愧于心者哉?
五、結語
在早期的臺灣文獻中新發(fā)現(xiàn)的丘逢甲三首佚詩,均創(chuàng)作于其抗日失敗內渡之前,為其好友的詩話及選集所保存。后一篇佚文也是從臺灣所保存的大陸老舊檔案文獻中獲取,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當今咨詢的發(fā)達和文獻的不斷整理出版,有關丘逢甲早年遺失的作品還可有更大的收獲。此篇小文,拋磚引玉,是所望于諸公!
{1} 吳德功著,江寶釵校注:《瑞桃齋詩話校注》,臺灣麗文文化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
{2} 黃鈞達,任經(jīng)文,莫曾萌主編:《簡明臺灣人物辭典》,重慶出版社1994年版,第288頁。
{3} 洪棄生:《寄鶴齋詩話》,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版,第93頁。
{4} 李盛平:《中國近現(xiàn)代人名大辭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年版,第716頁。
{5} 汪毅夫:《〈臺海擊缽吟集〉史實叢談——兼談臺灣文學古籍研究的學術分工》,《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6} 蔡汝修撰:《臺海擊缽吟集》,《臺灣先賢詩文集匯刊》第5輯,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版,第165頁。
{7} 許南英:《窺園留草》,《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八輯,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頁。
{8} 陳海忠:《從民利到國權:論1904-1909年的潮汕鐵路風波》,《太平洋學報》2008年第10期;蔡龍保:《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的南進支援——以潮汕鐵路的興筑為例》,《輔仁歷史學報》2012年3月。
編 輯:康慧
名作欣賞·評論版201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