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課堂教學是千變?nèi)f化的,再好的預設也不能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很多意外,特別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它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驚奇與驚喜,也常讓我們與遺憾相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生成可謂重要的課程資源,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善于把握?!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我曾因為面對許多教學中的意外沒有把握,或者沒有機會利用課堂生成的課程資源而遺憾,更因為常與“意外”相遇,創(chuàng)造的火花在意外中匯成的精彩而欣喜。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確立“生成”的意識,把握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過程中學生隨機出現(xiàn)的生成性主題,這樣我們的教學就會因“意外”而變得無限精彩!
各抒己見,讓語用教學綻放個性
小學低年級用“有的……有的……還有的……”造句是很常見的練習,學生完成起來也是很容易的,但是現(xiàn)在的應試教學卻讓學生成了語言復述的機器。學生的回答幾乎無一例外是“公園里的花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紅色的,還有的是紫色的”。說完,便陷入了沉默……
我正思考如何開發(fā)他們的發(fā)散思維,讓語用教學在課堂上落到實處。一個學生突然站起來,指著他的同桌說:“老師,他在抽屜里翻造句詞典!”
同桌立即反駁:你也偷偷地問了班長怎么造句!
看來一場爭執(zhí)勢在必行……
我反問道:班長呢?他也在找答案嗎?
同桌:沒有,他咬著筆頭在沉思。
師:還有呢?其他的同學呢?
他開始環(huán)顧四周,邊看邊說:有的在小聲地討論,有的在翻課本,還有的在本子上寫寫劃劃……
我輕輕地鼓起掌來,說:這個句子造得真好??!又具體又生動!
他詫異地看著我,旁邊一個機靈的學生搶著說:他用了“有的……有的……還有的……”造句!
師:是啊,就是還少了點什么。
生:老師提出問題后,同學們有的在低頭沉思,有的在小聲討論,還有的在本子上寫寫劃劃。
師:是啊,這個句子造得多好啊!我們把自己身邊看到的、想到的事情真實地說出來就是最好的造句。
生:老師,我還有。
生:老師,我來說。
同學們好像突然發(fā)現(xiàn)了學習造句的法寶,都舉著小手向我示意……
現(xiàn)如今“語用”教學是語文教學的熱詞,確實學語文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靈活恰當?shù)剡\用語言和文字。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遵循小學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立足學段特點,考慮學生需求,兼顧文體特色。
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特別是低段字詞教學中,語用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模仿,要引導學生突破模仿的局限,在他們看似個性的語言中發(fā)現(xiàn)其閃光點,并進行有效的語言文字應用的創(chuàng)新指導。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鮮明的個體,他們有著我們無法預測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他們的語言也應該是富有靈性的。但由于我們平常禁錮的應試教育,讓學生造句、作文甚至組詞,都給了他們一定的模式。所以即使富有真情實感的造句都沒有自信寫出來,而是改成老師的“權威”版本。讓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應試的惡果,教育的悲哀。教師要想讓學生說“真話”,就要大膽放手,允許學生有獨特的見解,有自己的立意,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才能讓他們綻放自己獨特的個性。
課堂教學中,傳統(tǒng)的資源觀認為教科書、教學掛圖、音像等才是課堂教學資源,但是常被忽略的往往就是不可預設的課堂亮點。其實,教師、學生本身就是珍貴的教學資源,他們在交往互動中時時生成著資源。一次脫口而出的即興發(fā)言,一個看似普通的舉動,甚至一次打亂常規(guī)教學的突發(fā)事件,只要我們注意挖掘,都有可能成為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有利資源。
在這節(jié)課里,我沒有去處理學生之間的爭執(zhí),而是順其自然地引導其觀察身邊的事物,并且在回答問題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說出來,一個真實生動的造句就產(chǎn)生了,而且學生還發(fā)現(xiàn)來得這么容易。課堂上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往往是個性化的行為,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這種稍縱即逝的生成資源,抓住它,放大它,讓個別的創(chuàng)造變?yōu)槿w的創(chuàng)造,讓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旁逸斜出,讓作文教學不拘一格
《鷸蚌相爭》是小學語文A版二年級的一篇課文。課堂上我做了一個想象拓展,也就是課文補白。希望這個設計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力,訓練學生思維和語言的發(fā)展。
師:請同學們充分發(fā)揮想象,鷸和蚌被漁翁捉去后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
生:老師,它們被漁翁捉去后都被漁翁燉湯喝了……
我頓時無語,我本來預設上演一場鷸蚌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戲碼,好好給學生來一場思想品德教育,結果第一個學生的回答就“旁逸斜出”……
我稍一沉思,立即說:嗯,有這種可能性。想想它們在被燉湯之前,有沒有努力去逃走呢?
生:鷸啄破了網(wǎng),把蚌放到嘴里一起逃走……
生:放在嘴里怎么行呢?不對,應該夾在腳掌上……
師:同學們討論一下,到底用哪種方式才能逃得更快?
生:蚌緊緊地夾住鷸的爪子。
師:這個“緊緊地”用得真好!
生:緊緊地咬住鷸的爪子。
師:到底用“夾”好還是用“咬”好呢?同學們討論一下。
(學生小聲議論,舉手的同學越來越多。)
生:“咬”更好,把它當作人來寫。
師:不錯,用第一人稱來寫會更生動。
生:老師,它們沒有逃出去,鷸和蚌都睡著了。
……
師:鷸和蚌被漁夫捉住后,它倆的命運到底如何呢?看看誰能把它們寫得活靈活現(xiàn),就像在看動畫片一樣……
同學們有的小聲討論,有的奮筆疾書,十幾分鐘后,陸陸續(xù)續(xù)有人舉手:老師,我寫好了。雖然寫得比較倉促,但從中表現(xiàn)出來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極為可貴的。
鷸和蚌可以有各種各樣的結局,課堂上可以引導出各具創(chuàng)意的想象作文。該例中,我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抓住舉手發(fā)言同學的思路,推敲邏輯,發(fā)展想象,先拓寬想象思維,然后就字、詞、句以及寫作手法對學生進行進一步訓練,最后使所有的同學都得到思維和語言的訓練。
“教學就是即席創(chuàng)作?!爆F(xiàn)在的課堂,學生往往不順著教師的思路走,旁逸斜出,甚至出現(xiàn)與教師預設的價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想法。這些“奇談怪論”,實是挑戰(zhàn)教師的理念與智慧,是把學生往預設的軌道上趕,還是順著學生的價值取向,大大方方地挖掘呢?我們應該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力,訓練學生思維和語言的發(fā)展。
剛剛談到的課例中有的學生的觀點與我原先預設的標準格格不入,任其發(fā)展,勢必沖擊我預設的價值取向。其實,細想這位同學的觀點,也不無道理,我當時略一沉吟,便說:“嗯,有這種可能性。想想它們在被燉湯之前,有沒有努力去逃走呢?”這樣達到改變學生的思維定勢,引起學生更深入地思考。這樣不僅保護了這位同學的想法,還開拓了其他同學的思路。
呵護誠信,讓品德教育沁心無痕
學習《中彩那天》這篇課文的時候,記憶最深刻的是讓學生體會文中父親的抉擇之難。我問學生:“同學們,你們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東西是什么?”
答案各種各樣,五花八門,但是林凌同學站起來猶豫了一下說:“我想每次考試都能得100分!”
我見他有些猶豫,就鼓勵他說:“你最近進步很大,上次考試不是已經(jīng)考了100分嘛,再說分數(shù)不重要,自己盡力了就好?!?/p>
他沉默了,帶著糾結著的表情坐下。我繼續(xù)和其他同學互動著。
過了一會兒,他又舉起了手,我本來不想叫他,想到剛才他糾結的表情,就對他笑著說:“你是不是有更棒的想法?”
“老師,我上次考的100分是假的,我偷看了藏在抽屜里的書……我奶奶生病了,我想讓她高興一下……”他低聲囁嚅著說不下去了。
我立即走到他身邊,摟著他說:“你真是個有孝心的好孩子!”然后讓他坐下,我沒有繼續(xù)關于考試的話題,而是回到講臺對同學們說:“為什么父親擁有了這輛昂貴的汽車,卻悶悶不樂呢?”
…………
“那我們身邊有沒有誠信的人呢?”
“有,我爸爸?!?/p>
“李老師!”
“老師,我是誠信的人嗎?”林凌沒有舉手,緩緩地站起來,再一次低聲囁嚅著說,但是不再低著頭,他昂著頭看著我的眼睛,眼神里充滿了期待。
“當然是!而且是孝順又誠信的好孩子!同學們,你們說是不是?”
“是!”同學們竟然毫不猶豫異口同聲地回答我。
我會心地笑了,他緊緊地抿著嘴巴,眼睛里滿是笑意,還閃著特別亮的光。
……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屬性。學生素質(zhì)的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是前提,是關鍵。語文教學與思想道德教育是統(tǒng)一的,相輔相成的?!暗婪俏牟恢姆堑啦簧?。”因此,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使之“入于學生之耳,根于學生之心,導于學生之行”。語文教師如何充分發(fā)揮本學科的優(yōu)勢,如何在教學中恰如其分地做到“文道合一”,實在是一門值得探討的藝術。
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本課的主題是“以誠待人”,在突破重難點“道德難題”處不僅要注意語言文字訓練,更要凸顯及時合理的德育滲透,使學生在學習文本知識的同時,他的道德情操、思想行為在潤物細無聲的課堂教學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
課堂中不可多得的生成更是難能可貴的,一個已經(jīng)被文本觸動了心靈的學生,他還不確定自己怎樣做才是一個誠信的人,童真的心是單純的,純潔的,他鼓足了勇氣說出了他的秘密。我在暗自驚訝的同時,小心翼翼地保護他的尊嚴和人格,不做任何負面的批評。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小學語文課堂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在教學中注意有機地結合,巧妙地滲透,不著痕跡地引導,最終水到渠成,潤物無聲。
那么在教學中,當“意外”發(fā)生時,教師如何讓生成資源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所用呢?
首先,要認真傾聽孩子們的心聲。
課堂是教師與學生生命體驗的交流場,傾聽是師生間內(nèi)心的相互呼應。教師一定要學會傾聽,傾聽意味著理解、尊重,意味著接納、期待。它的意義遠不止給孩子一個表達的機會,更多的是對他們?nèi)烁竦淖鹬亍Mㄟ^臨時變換教學方式,我不僅維護了大部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熱情,更讓所有同學特別是林凌體會到了尊重。當我們開始耐心傾聽時,才發(fā)現(xiàn)雖然學生制造的“意外”打亂了原本的教學節(jié)奏,但正是這一個個“意外”,讓這堂課呈現(xiàn)出“百家爭鳴”的精彩。這樣的課堂讓我們感受到了彼此尊重的幸福,交流的幸福。
其次,要讓孩子們成為“生成性資源”的解決者。
“問題從學生中來,在學生中解決”,這是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好途徑。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讓學生一起討論想象的合理性,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達到相互的完美。在探索的過程中他們的思維不斷相互碰撞,互相啟發(fā)。讓他們自己理解了這中間的奧妙,這堂課的技能知識點也就不攻而破。
最后,關鍵還是在于課堂上教師的敏銳觀察。
就像布魯姆說的那樣:“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chǎn)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蔽覀兊慕虒W存在“意外”,而且就是因為“意外”才能稱為一門藝術。作為教師我們要善于捕捉和利用這些“生成性資源”。這些資源稍縱即逝,如果我們不及時把握,那么就會在平淡中失去,學生就不會有更大的思維空間,更不會碰撞出這么多閃光的思維火花。
教學的真正成功在于老師有一雙敏銳的開發(fā)資源的眼睛,面對學生的怪論,不急于表態(tài),而是把球踢回去,是非曲直由學生自己說。其實問題是對是錯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求證的過程。學生的旁征博引,不正是我們理想的教學狀態(tài)嗎?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jié),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做出相應的變動?!睂W生的“意外”是寶貴的,課堂正是因為有了“意外生成”才變得不可預設,才讓我們能真正地根據(jù)課堂實情“因材施教”。
由此可見,只要我們在課堂上善待“意外”的生成,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多一些欣賞,多一些機智,把握住資源,組織好教學,就能讓“課堂生成”這上帝的禮物不再旁落,就能用引導課堂思維訓練的這根探路棒巧妙而又真實地“點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