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含章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這是一個打破時空界限的時代,借由它,我們得以足不出戶盡曉天下事。信息的爆炸使我們成為人類誕生以來獲取信息量最多的一代人,物質生活質量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同時,這也是一個精神空虛的時代,我們刷屏,追劇,看電影,參與網(wǎng)絡混戰(zhàn),真正讀書的人卻越來越少了。
不讀書,這不是個別存在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普遍存在的弊病。這個時代里,我們看似得到很多,有研究表明,現(xiàn)代人一天接收的信息量大約是古代人一年接收的信息量總和。另有美國一項研究表明,一個美國人一天大概接收34G的信息量。在十年前,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數(shù)據(jù),而今卻成為了我們?nèi)粘I畹囊徊糠帧D敲?,到底是應該慶幸,還是應當悲哀呢?
網(wǎng)絡的誘惑成為很多人不讀書的借口。隨著移動終端的不斷普及,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出現(xiàn)在我們的微博、微信朋友圈以及公眾號里,這些充滿誘惑力的平臺割裂了我們的生活。這就像人與網(wǎng)絡的一場戰(zhàn)爭,它帶著美麗的假面而來,試圖將我們的注意力席卷而走。往往有些缺乏自制能力的人在這場戰(zhàn)役中喪失自己,成為網(wǎng)絡的傀儡。只有少數(shù)人能夠保持清醒,看清技術的意義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而非干擾我們正常的生活。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需要讀書,因為在這個普遍浮躁的時代,讀書能真正帶來安全感。你伸手翻過每一頁書的罅隙,都能留給自己思考的時間,而有些人,他的思考能力已經(jīng)被洪水猛獸般的碎片信息吞沒了。
梁文道,為了讓人們以互聯(lián)網(wǎng)的形式讀一些真正有用的書,開設了一檔名為《一千零一夜》的欄目,他希望以這個時代的方式,向中國人傳達書籍的魅力。但遺憾的是,觀者寥寥,評價鮮佳。
《黃生借書說》中寫道:“書非借不能讀也?!钡钑@種事情,在如今這個年代已經(jīng)少有了,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人還保持著每月去圖書館借幾本書的習慣,而更多的人,則是到資源豐富的互聯(lián)網(wǎng)上下載書籍,那里原版書籍、外文書籍應有盡有。但這種資源的豐富,卻極大地損毀了書籍的珍貴性,因為能夠輕易得到,人們便不會珍視。
爺爺曾給我講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上學時看書的情景。由于資源極度匱乏,那時候一本書要被整個班級傳閱,常常書到自己手上時,書脊都已經(jīng)松散了,邊邊角角也卷得不成模樣。由于后面還有人排隊等書,他只能花幾個晚上把書抄一遍,然后才能細細品讀。
在我震驚,并且慶幸自己不用抄書的同時,也深深感到遺憾,因為我無法感受到那個年代的青年對于書籍的熱望以及看書時極度喜悅的心情。同時我也在反思,我們這個年代的年輕人,如何才能找到,并保持對讀書的熱愛呢?當我們浸淫在互聯(lián)網(wǎng)中時,是否會擔憂自己還有一本書未讀,是否會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看到那些冗雜的信息對我們生命的侵蝕?
一切都未可知,但一切終究會有個結果。我始終相信,科技會發(fā)展,也會停滯,經(jīng)濟有盛有衰,歷史可高歌,也可頹敗,但人類文化傳承的力量不會終結,這個力量,就是閱讀。
【主持人語】
本文大氣,深沉,充滿了思辨性。生活在這個信息鋪天蓋地、誘惑重重的年代,作者仍舊是清醒的,用充滿憂思的情懷講述了隱藏在繁榮背后的精神空虛。她所懷念的,是從前那個虔誠于書的年代。文章非常富有警示意義,意在喚醒人們對精神世界的尋找。作為高中生,能有這樣的眼界,實屬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