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桂蓮
【摘 要】作為高職院校音樂專業(yè)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聲樂教學一直以來都受到極大的關注,它對于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和專業(yè)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在聲樂教學中引入古詩詞作品,對于提高高職院校音樂專業(yè)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通過對聲樂教學和中國古詩詞作品的相關分析,力圖為相關課題研究提供有用借鑒。
【關鍵詞】高職院校;聲樂教學;古詩詞作品;研究分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5-0175-01
中國古典文學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在高職院校聲樂教學中引入古詩詞聲樂作品既是對我國優(yōu)秀古典文化的傳承,也是提高聲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中國古典詩詞作品由于具有較高的藝術品位、合乎標準的作品結構、靈活多元的聲樂演唱技巧、壯美高雅的藝術風格,成為中國聲樂演唱教學中被廣泛運用的藝術類型。引入中國古典詩詞聲樂作品,對于完善聲樂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我國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聲樂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古詩詞聲樂作品的定義與分類
古詩詞聲樂作品是中國古典詩詞作品同音樂結合的產物,在概念上泛指一切依據中國古典詩詞作為歌詞的聲樂作品。根據其發(fā)展的歷史時期大致可分成兩類:一是清末新文化運動之前產生的以古典詩詞作為“詠誦、民間戲曲”等藝術形式歌詞的作品,例如唐朝詩人王維的《陽關三疊》、宋朝姜夔的《杏花天影》、清代鄭燮的《漁翁》等;另一類是指清末西方音樂傳入我國之后,我國的藝術工作者嘗試采用西方音樂記譜法和作曲方法創(chuàng)作或者改編的古典詩詞歌曲,例如黃自作曲的《點絳唇·賦登樓》、應尚能作曲的《我儂詞》以及劉雪庵為曹雪芹之詞《紅豆詞》所譜的曲等。這些作品或婉轉悠長,或古樸淡雅,或清幽深邃,都是我國聲樂史上的佳作和聲樂教學的典范。
二、作品文本的分析
要將經典的古詩詞聲樂作品高質量地引入到高職聲樂教學的實踐中去,首先必須對作品的文本內容有深刻的認識。古詩詞聲樂作品的文本分析既包括詩詞作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思想內涵,也包括作曲家對其所做的音樂處理,還要結合兩者對作品進行整體的把握。對古詩詞的理解首先要考慮到詞作者的的創(chuàng)作年代、創(chuàng)作背景、作品內涵等,這是深入理解作品的的首要前提。在此基礎上,還要著重把握不同藝術流派的不同作品的藝術風格和語言特色。例如:宋詞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不同風格的作品在詞調上有不同的區(qū)分,蘇軾、辛棄疾等豪放派詞人的作品多是壯詞宏聲,而秦觀、李之儀等婉約派的作品則更顯婉轉柔美。如此種種,我們只有對此進行準確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將其中的信息正確地運用到古詩詞聲樂教學之中。
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本內涵后,我們還應重點考察近代以來的作曲家在經過藝術加工和處理之后古詩詞聲樂作品所表現(xiàn)出來的歷史化、藝術化部分。在對文本內涵準確理解的基礎上,遵循“詞曲結合”的前提,將聲樂作品的藝術內容與實際教學產生交集。例如黃自為《花非花》的譜曲,音樂旋律與“新樂府運動”的藝術主張完美融合,教師運用通俗的技法將之教授給學生將會產生獨到的藝術效果。此外,還應注意文本的整體性和實際教學的系統(tǒng)性,對文本的分析是進行系統(tǒng)教學的前提和依據,但是如果不注意作品的完整性,不能從整體上進行系統(tǒng)的技藝教授,那么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就不會有效提高。將古詩詞聲樂作品的文本內涵和實際的教學情況綜合把握才能使古詩詞聲樂的藝術魅力和藝術價值最大化。
三、教學實證
《鬲溪梅令》是南宋著名詞人姜夔在慶元元年冬末回杭州時,回憶起與昔日戀人在西湖孤山品賞梅花的往事而寫作的詞作,曲詞以憶梅、尋梅、惜梅為核心主題,借梅表達對情人的思念,整部作品呈現(xiàn)出濃濃的相思之苦。《鬲溪梅令》的曲詞為小令、雙調,前后字數相同,韻律平仄相近,采用清樂商調式,經過作者在句式、旋律上的精妙布局使作品的音樂戲劇性張力大增,巧妙地呈現(xiàn)出主人公的內心情感。演唱上要求準確把握聲音情感,理應含蓄、沉靜、逐步變換。即使在下篇的高潮之處,也應注意情緒分寸的把握,聲音要控制得當,呼吸和緩,連貫均勻,而音色應該清雅內斂。如此才能將作品所蘊含的情感準確的呈現(xiàn)出來。
四、結束語
將中國古典詩詞引入高職院校的聲樂教學之中不僅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更能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藝術素養(yǎng)。筆者希望更多的一線教師能夠積極探索合適的教學模式,將我國古詩詞聲樂作品和現(xiàn)代聲樂教學有機融合,努力將古詩詞聲樂作品的優(yōu)勢得到最大的發(fā)揮。
參考文獻:
[1]周曙.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yè)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1.
[2]劉延翠.高職院校“實理一體”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D].秦皇島: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4.
[3]唐方方.關于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思考[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03):115-116.
[4]張雪蓮.試論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改革[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13,(02):82-85.
[5]王鷺羽.淺議高職院校聲樂教學[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05):16-17.
[6]佟成杰.藝術高職院校聲樂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系統(tǒng)性[J].藝術教育,2012,(06):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