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巧月
驪山是一座已死亡的火山。驪山以蘊含的歷史故事而著名。
驪山烽火臺,因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而聞名于世。公元前8世紀,周幽王在驪山腳下修建了“驪宮”,終日沉浸于聲色犬馬之中,為滿足一己私欲,想方設法博其寵妃褒姒一笑。西周前朝曾與各諸侯有個約定:在驪山的峰頂上設置烽火臺,若發(fā)生敵寇入侵之事,就點燃烽火“示警”,各路諸侯見到烽火則前來救援。
周幽王千方百計為博取褒姒一笑,竟去點燃烽火臺上“示警”的烽火。各方諸侯看到燃燒的烽火前來救援,結果發(fā)現(xiàn)并無敵寇入侵,才知被周幽王戲弄了,褒姒見狀,則放聲大笑。周幽王終于使褒姒發(fā)笑了。然而,周幽王為此付出的代價可謂大矣。當外敵真正入侵之時,他再次點燃烽火,結果沒有一兵一馬響應。周幽王最終被犬戎殺死于驪山腳下,褒姒被虜。西周就此終結。
站在烽火臺向下觀看,秦始皇兵馬俑位于驪山的東北方向。遙想當年嬴政建立大業(yè)時,“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其興也勃焉”。在其統(tǒng)一六國之后,即“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接著“焚書坑儒”,以為即能江山永固、萬代千秋。然而,“竹帛煙銷帝業(yè)虛”,“坑灰未冷山東亂”,隨即有了劉邦、項羽的楚漢之爭,“其亡也忽焉”。最終,不可一世的秦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shù)的短命王朝之一。
在驪山的北麓有一池碧水,它是由驪山噴發(fā)而成。自周建“驪宮”后,秦建“驪山湯”,漢名“離宮”,唐有“溫泉宮”之稱。747年,唐玄宗李隆基詔令環(huán)山列宮殿,宮周筑羅城,賜名“華清宮”,因宮建于溫泉之上,亦稱“華清池”。這里曾演繹著李隆基與楊玉環(huán)傳奇的愛情故事。由于 “漢皇重色思傾國,”李隆基不遺余力地尋找國色天香,終于發(fā)現(xiàn)了壽王府中“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楊玉環(huán),當即“一朝選在君王側”,于是“三千寵愛在一身”。由于李隆基日漸沉醉于歌舞聲平之中,“從此君王不早朝”,導致“安史之亂”。 楊玉環(huán)則“宛轉蛾眉馬前死”。由于李隆基貪一己之歡,驕奢淫逸,重色誤國,從此,強大的唐王朝開始走向衰敗。
王朝由盛而衰,由衰而亡,不是朝夕之事,而是有跡可循。周幽王、秦始皇和唐玄宗最終走向滅亡、走向衰敗的教訓在于忘記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忘記了居安思危的古訓;其所思多驕奢荒淫,不顧百姓火熱水深;其所想多自身安逸,不顧社稷安危所系,以致國破家亡。
“奢靡之始,危亡之漸?!鼻笆虏煌笫轮畮?。應時時居安思危,當處處以史為鑒。
驪山見證著歷史的演變,驪山展望著今朝和未來。如今的驪山,正以嶄新的姿態(tài)與三秦兒女一道,擁抱海內四面賓朋,迎接域外八方來客,共同走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