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無心
最近有媒體又“驚曝”一起食品“黑幕”,說是“不法商販”用雙氧水和氨水漂洗核桃。在某些媒體的極力渲染之下,大批讀者很配合地義憤填膺起來。
簡要總結一下,那篇報道說了以下幾點:
1.商家用雙氧水和氨水漂洗核桃,“遠遠聞去很刺鼻,晾幾小時后才沒味”。
2.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執(zhí)法人員對兩個漂洗點進行了查處,除查封現(xiàn)場,還對兩商戶進行立案調查。
3.專家表示,雙氧水有腐蝕性,適用于環(huán)境消毒和工業(yè)漂白,嚴禁用于食品加工;氨水不屬于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對核桃進行漂洗加工是絕對不允許的 。
疑點解析
下面,對這3點分別解析:
1.商家用氨水和雙氧水漂洗核桃,報道的應該是事實,“遠遠聞去很刺鼻”也是事實。但是,其實“晾幾個小時后才沒味”才是關鍵。
食品加工中會用到許多助劑,在純品或者高濃度下“刺鼻”“有腐蝕性”完全正常。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否有殘留、殘留量是否帶來危害才是關注點。雙氧水和氨水在高濃度下對人體造成危害,受害的只是用它們來進行漂洗的人,而不是消費者。雙氧水和氨水的化學性質都不穩(wěn)定,很容易揮發(fā)或者分解。報道中也有表述,商家反復說明檢測不到殘留,只是記者不信而已。
2.關于查封,報道中說,“他們只有營業(yè)執(zhí)照,不可以加工,涉嫌非法加工,宣布查封現(xiàn)場,對兩商戶立案調查”。在這里,被查處的原因是“只有營業(yè)執(zhí)照”而沒有對核桃進行加工的許可,跟這種加工方式是否合法并不直接相關——按照這個查處理由,該經營者哪怕只是把核桃敲開了賣核桃仁,也是“非法加工”。當然,也不排除執(zhí)法人員跟記者一樣,“基于無知的正義感”,把這當作“毒食”去處理——小商販沒有反抗能力,只能自認倒霉;如果遇到實力足夠的企業(yè),執(zhí)法機構會被搞得灰頭土臉。
3.雙氧水的正式名稱是過氧化氫,它和氨水是否可以用于食品加工,只需要查國家標準就知道。根據(jù)國家標準,氨水和雙氧水可以在加工各類食品的過程中使用,而且殘留量不需要限定。
這不是中國的食品安全標準低,而是國際通行的標準。食品安全的權威國際機構——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lián)合專家組指出,用過氧化氫溶液清洗食物之后,食物食用時存在的少量過氧化氫殘留不會帶來安全問題,而安全標準(指可接受的每日攝入量)沒有限制。對氨水的安全攝入量則是“無限制”。
其實,這并不是說氨水和過氧化氫對人體無害,就像許多抬扛的人說的那樣“你說無害你喝一杯呀”。這個“無限制”是指作為食品加工助劑,它們在食物上的可能殘留遠遠低于危害健康的量,所以沒有必要去設定“安全標準”。
真相只有一個
報道中宣稱采訪了專家,對于雙氧水和氨水的介紹也是通過專家之口說出來的。報道中的專家是一位著名大學的食品安全副教授,難以想象他會把合法的加工助劑說成“嚴禁用于食品加工”。好在報道中給出了他的姓名和工作單位,求證采訪是否屬實并不困難。據(jù)與他熟識的學生證實,報道中的話并不是他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