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烽
摘 要: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下,教師獨霸課堂這一教學主陣地,學生被迫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其地理學習興趣缺缺,再加上地理這一學科抽象、難懂的內容較多,于是導致課堂效果不容樂觀。作為初中地理教師,使課堂教學擺脫當前困境,實現(xiàn)有效教學,成為我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初中地理;有效教學
在初中生心目中,地理這一學科抽象難懂,又沒有太大的用處,因而,一直以來被學生用副科冠名。作為教師,我深知學好初中地理的重要性。
因而,借教學改革的春風,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不斷探索,以期達到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目的。
一、新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1.巧用課前三分鐘,提高學生注意力
課前三分鐘演說,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由于課前幾分鐘學習效果不佳,教師不如將這課的前幾分鐘交給學生,讓學生上講臺講講自己到過的旅游地、生活中有關地理的見聞或親歷,在雜志、報紙或網(wǎng)絡上見到的奇聞趣事等,以達到在較短時間內將學生注意力拉回課堂的目的。引用學生親身經歷的事件,讓學生參與討論,一方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閱讀書報,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讓學生明白:學習知識不單單只是課堂內的事,處處留心皆學問。這樣,學生可以逐步養(yǎng)成主動留意、探索、發(fā)現(xiàn)的學習習慣。
2.課中想問就問,促進師生有效溝通
一節(jié)地理課一般要講授2~3個地理問題,每講完1~2個問題后,一節(jié)課的時間差不多過半了,也就是到了學生的疲勞期,這時安排一個問答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學生鞏固剛學習的知識,或者讓都師了解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對接下來要學的知識有何疑問。課堂的問答方式可以是老師問學生、學生問老師,還可以是學生問學生,這樣可以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也可以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與交流。通過這種方式縮短學生注意力低谷的時長,使學生注意力保持在高位,以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3.課末搶答比賽,鞏固當堂知識,讓學生回味無窮
一節(jié)課,學生最容易分心的就是快要下課的前幾分鐘,尤其是地理課一般安排在上午的最后一節(jié),或者在下午。這些時間是學生最感饑餓或疲倦的時候,如果課堂總結復習千篇一律,其效果一定不理想。但十二三歲的中學生有著非常強烈的表現(xiàn)欲,若能利用和激發(fā)這種表現(xiàn)欲,其效果一定不錯。由于搶答題難易程度不一,層次不同的學生都能展現(xiàn)自己,因此,搶答賽是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的也是初中生非常喜歡參與的課堂活動,在課末采用搶答賽,激發(fā)了學生興趣,教學任務也隨著完成了,而且效果非常不錯。形式新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夠始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關注課堂教學內容。但如何更有效地將老師的教學轉化為學生的能力和技能,這就要求教師對知識點的講解深出淺入,教學設計獨具匠心。
二、設計精彩的教學片段
作為一線教師,我知道地理教學也可以精彩萬分。初中地理課一般在學生的印象當中就是讀圖,看哪里有什么地理事物,什么事物在哪里分布,了解一些“世界(或某國某地區(qū))之最”的地理事物在哪里等;也有人認為只要一本課本、一張地圖、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再加上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就可以上好地理課。但僅僅是用一些直觀的圖片、視頻,或靠老師講解并不能讓地理課堂達到最佳效果,如果我們的教學設計中有一些學生意想不到的東西,就會讓學生學得更輕松、更明了。
1.引入實驗,使抽象的原理直觀明了
初中地理中有許多問題包含學生還沒有學的物理、化學知識內容,如果老師上課時光講結論,學生雖然可以背下來,但往往一知半解,知識難以遷移,給解題帶來困難。因此,引入物理、化學實驗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如在學習季風氣候的成因時,學生無法理解海陸溫度與氣壓在冬夏不同季節(jié)的變化。對此,可以引進這樣的實驗:用燒杯分別取溫度相同的同樣多的水和沙子,同時給它們加熱,讓學生觀察它們溫度的變化。結果沙子非常明顯的升溫快,而水升溫慢。也可以取溫度相對高的等溫、等量的沙和水,觀察冷卻的快慢,同樣發(fā)現(xiàn)沙子明顯降溫快,而水降溫慢。這樣學生很容易就明白了海陸在不同季節(jié)的溫度差異,在此基礎上講解季風的形成就容易多了。當然,教師也可以將這樣的實驗作為課外作業(yè),布置學生回家做,用以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
2.辯論賽既可張揚個性又能加強合作
真理越辯越明,一場辯論賽,對于參賽的雙方都是贏家,這種雙贏的結果如果能在地理課上取得,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例如,在學習《中國的人口》時,關于農村人口遷入城市對城市的發(fā)展起到了推動還是阻礙作用,可以發(fā)起學生正反雙方的辯論。學生通過認真查找資料、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走訪有關部門,取得第一手資料,為辯論作好充分的準備。辯論時大家引經據(jù)典,針尖對麥芒,爭論得面紅耳赤,甚至下課了還意猶未盡,最后根本用不著老師來評判誰勝誰負。在這樣的辯論賽中,學生學會了質疑、懂得了調查、明白了互助的重要性,同時也極力張揚了個性。
3.找茬挑刺,讓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批判
有著七十二般變化的孫悟空在取經的路上若是沒有遇到過妖怪,《西游記》也就不會吸引那么多孩子的目光和心靈。教學也一樣,孩子們學過那么多地理知識,如果能讓他們小試牛刀,充滿著挑戰(zhàn)的學習過程一定會使他們更加快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故意將一些不合理的地理事物串到一起或者將某一不可能存在的地理事物加入進來,讓學生找出錯誤,從而考察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或讓學生的“火眼金睛”找出在生活環(huán)境中或文學作品中不符合地理事實的問題,來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種“找茬挑刺”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和批判能力。學生的地理技能與地理素養(yǎng)是通過教師課堂的傳授、指導、啟發(fā)與學生的嘗試、探索、實踐等途徑獲得的。教師的“教”只是一種外部力量,“教”所傳遞的信息,所要達到的目的,要通過學生的“學”來實現(xiàn)。
總之,初中地理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我在教學實踐中,采取以上措施對學生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實現(xiàn)了初中地理課堂的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