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紅葉
?
中國石刻簡介(二十九)
□ 沈紅葉
《北岳府君碑》,全稱《大唐北岳恒山靈廟之碑》,行楷書,韋虛心撰,陳懷志書。唐開元九年(721年)三月立,29行,行47字。碑石原在河北省曲陽縣恒山北岳廟。碑額陰文4行12字,首題“大唐北岳府君之碑”,碑陰、碑側(cè),刻元和、大和、開成、會昌及宋大中祥符、宣和等十?dāng)?shù)人詩及題名。此碑字大如拳,書跡俊逸,豐腴華美,有李邕氣象,為唐代行書碑刻之杰作。
《御史臺精舍碑》,全稱《大唐御史臺精舍碑銘并序》,隸書,崔湜撰文,梁升卿書。唐開元十一年(723年)立。通高185厘米,寬64厘米,18行,行30字,碑陰、碑側(cè)及碑額有當(dāng)時的御史臺官員近千人題名。書法線質(zhì)勁健,字形俊美,隸中融篆,藝術(shù)水平較高,是唐代隸書的典型代表。現(xiàn)存西安碑林博物館。
《契明碑》( 局部) 拓片
《善才寺碑》,全稱《大唐河南府陽翟縣善才寺文蕩律師塔碑銘并序》。正書,碑署褚遂良書,據(jù)清王澍、翁方綱考:款乃后人易改,定為魏棲梧書。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十月立。碑原在今河南許昌,久佚,有清臨川李宗瀚舊藏剪裱拓本傳世,冊凡29頁,頁5行,行7字。《善才寺碑》字跡勻稱,筆勢圓勁流麗,結(jié)體嚴(yán)謹,縱逸靈動,開合自如,精氣十足,有褚遂良書風(fēng)。
《紀(jì)泰山銘》,亦稱《泰山唐摩崖》,隸書,唐玄宗李隆基封禪泰山后撰書。唐開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刻于岱頂大觀峰崖壁上。摩崖高1320厘米,寬530厘米。24行,行51字,現(xiàn)存1008字,字大16×25(厘米)。額題“紀(jì)泰山銘”,豎列,2行4字,字大45×56(厘米),亦隸書。形制雄偉,文詞雅馴,為漢以來碑碣之最。銘文的下半部,殘剝十分嚴(yán)重,明人葉彬補書108字,神氣遠不及原刻。明王世貞說:“《紀(jì)泰山銘》,唐開元帝制及手書……文頗雅訓(xùn),不猥弱,隸法雖小變東京,最為郁勁,饒古意?!睂O礦《書畫題跋》曰:“明皇藻艷不及文皇(太宗),而骨氣勝之。豐妍勻適,與《泰山銘》同。行押亦雄俊可喜?!?“字徑六寸許。雖小變漢法而婉縟雄逸,有飛動之勢。帝王假手臣下固常事,第詞可潤色,書則直可代為之。何由潤其筆,使寫成而重加描補,恐無但不能增妍,將與滯鈍矣。此銘當(dāng)是帝王手書,不然則是擇木特效帝作此肥筆耳。”清王澍《竹云題跋》稱:“唐人隸書多尚方整,與漢法異。唯徐季海《嵩陽觀碑》,明皇《紀(jì)泰山銘》為得漢人遺意?!缎⒔?jīng)注》肉重骨柔,弗及也?!?/p>
《道安禪師碑》,行書,宋儋撰書。唐開元十五年(727年)十月立,碑在河南登封嵩山會善寺。明萬歷年間遭雷擊為二,僅存28行,行30字,額隸書“唐嵩山故道安禪師碑”9字。書法有魏鐘繇、唐李邕筆意,字形較扁,筆力雄健,古樸自然。北宋黃庭堅《山谷題跋》評:“儋書清勁姿媚,惜不多見?!泵鞔得贰夺詴吩u:“遒勁多骨,風(fēng)致超逸?!毕愀蹠V社有影印本可見。
《御史臺精舍碑》 (局部) 拓片
《善才寺碑》 (局部) 拓片
《紀(jì)泰山銘》 (局部) 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