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飛飛
為西太后開火車
張美1876年出生在天津塘沽區(qū)新河鎮(zhèn)。他出身很苦,父親在遠航木船上當水手幫工,母親為人洗衣縫補,一家人苦度時光。八國聯(lián)軍進攻天津時,父親被俄國侵略軍槍殺,生活無著的張美很小就給漁主打短工。常年生活在海邊,他練得一身好水性,在海上一氣能游25公里。那時常有英籍鐵路員工來海邊打獵,張美就在海水里撈取被英國人擊落的水鳥,得些酬金,并學會了一些英語。
英國人見張美聰明伶俐,摸著他的頭說:“B o y(小孩),愿意當童工嗎?可以掙很多錢?!睆埫缆犝f能掙錢,就滿口答應。就這樣,13歲的張美于1889年進了京奉鐵路,在機務段當童工,先是當擦車夫,由于勤快肯出力,很快升為燒火的司爐。由于他干活不怕臟和累,聰慧好學,又會點兒英語,后來又被選送到培養(yǎng)司機的機務傳習所,學習駕駛機車的技術。張美很聰明,又刻苦好學,進步很快,18歲就當上了機車司機,被派到詹天佑修建的京綏鐵路開火車。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八國聯(lián)軍退出北京,逃亡西安的慈禧“回鑾”后宣布:“此次劫難,多虧列祖列宗神佑,回鑾后一定要祭祖。子孫不孝,使大清遭此涂炭,自當去請罪?!鼻逦髁晡挥诤颖笔∫卓h,在北京東南130公里處太行山余脈群山環(huán)抱的平川上,泰陵(雍正)、昌陵(嘉慶)、慕陵(道光)加上后來光緒的崇陵依次分布于山腳之下。這里群山環(huán)抱,林木蔥郁,交通閉塞,乘什么交通工具去呢?后來慈禧就想到了火車。然后命直隸總督袁世凱,在半年內為她趕筑一條“祭陵專線”,轉年清明她要坐火車去西陵祭祖。
袁世凱任命詹天佑為鐵路總工程師,設計這條獨特的“祭陵鐵路”。它從今京廣線高碑店站引出,向西跨南拒馬河和易水支流,直達易州梁各莊,全長42.5公里。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鐵路專線,供皇太后祭陵專用的鐵路恐怕絕無僅有。
鐵路修好之后,袁世凱又命鐵路總公司督辦大臣盛宣懷,選擇一名最優(yōu)秀的中國司機為太后開火車。經(jīng)過中外鐵路專家的推薦、考核和篩選,最終,26歲的張美以高超的駕駛技術中選。張美被推薦給盛宣懷,有人向盛宣懷打保票說,別看張美年輕,但他的駕駛技術、經(jīng)驗在京津一帶鐵路上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但盛宣懷仍不放心。當時,盛宣懷顧不得二品大員的高貴身份,親自接見了整天在火車頭上忙活的這個年輕人。見張美身材魁梧,英俊瀟灑,說話辦事又很穩(wěn)重,盛宣懷才稍感寬心。最后盛宣懷又殷殷叮囑張美道:“我辦這份皇差耗資300萬兩白銀,你這次開車送老佛爺,不但你全家性命,就連我全家性命和我的前程,也都包在你身上了!”話說得再直白不過了,張美自然聽得懂。這次談話之后,由張美來為慈禧和光緒開這趟祭陵專列的事就最后確定了。
光緒二十九年三月初八(1903年4月5日) 啟程那天,紫禁城至永定門黃土鋪路,清水浥塵,旌旗華蓋接連不斷。天沒亮光緒皇帝就出了宮,率王公大臣乘轎向永定門火車站而來。片刻,慈禧也帶著大批隨員到達,皇帝和百官跪迎。永定門站內外黑壓壓跪倒一片,連英籍車務處長佛里也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
這列作為慈禧太后專用的豪華宮廷專車,共有16節(jié)車廂,全部漆成代表皇室的黃色,遠遠望去就像是一條金龍趴在那里。車頭前交叉立起兩面杏黃色的龍旗,其中一節(jié)是慈禧的專廂,被稱為“龍車”。“龍車”里布置得富麗堂皇,如同宮殿。放在車廂門口的不是車梯,而是專造的與車門一樣寬的坡形平臺,兩邊加了欄桿,鋪上地毯。
“龍車”內隔成大小兩間。小間里放著一張紅木大床,這是慈禧的臥室(寢宮)。大間里鋪著厚厚的地毯,放著寶座,是她召見隨駕官員的地方,也就是列車上的小朝廷。車廂內的四壁都裝著木架子,架上陳列著慈禧從宮內帶來的珍寶古玩。
有趣的是,慈禧等登車之時,所有機車、列車上的人員都齊整地跪在地上,低頭屏息,待太后和皇帝在車廂坐定之后,大家才站起身回到自己的崗位開始操作;太后還命令列車上全體工役都穿朝靴、戴朝帽,打扮成太監(jiān)模樣。
慈禧上車時,唯一不跪的只有司機張美,他要檢查機車的全部零件,連一顆螺絲都不能放過。張美不愧是一個好司機,他不慌不忙,很沉著地駕駛機車,起動、停車都非常平穩(wěn),連茶杯中的水都溢不出來。不僅沒讓慈禧感到一點兒顛簸,她包廂里的各種裝飾和擺設,都好好的,沒有一件掉落跌倒。
當然這也跟行車調度有關,專列從北京出發(fā),一路綠燈。進站和出站是行車安全的關鍵,張美只在進站前稍關氣門,讓列車減速進站,更換路簽后再加大氣門,加速行駛。只用兩個多小時,火車安全抵達終點。
慈禧等下車后改乘鑾轎,前往西陵,途中,她命人把隨車帶來的100把“萬民傘”打開,將自己裝扮成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前呼后擁而去。慈禧對這趟祭陵專列的乘務工作十分滿意,并賞賜張美黃馬褂一件,藍頂花翎一頂,封知府銜,這在清末的火車司機中可能是獨一無二的榮光了!此后這件黃馬褂,張美后人一直保存著。
此外,當時“龍心大悅”的慈禧,還賞給張美一套四合院,就是北總布胡同1號院,現(xiàn)在還在,就在著名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對面。
為抗戰(zhàn)軍運做出巨大貢獻
北洋軍閥時期,張美任膠濟鐵路機務段段長。山東軍閥張宗昌擬組建以白俄流亡軍官為主的鐵甲車隊,想到了張美,就派副官把張美“請”到府邸,擺下“鴻門宴”。迫于權勢,張美不敢違抗,請張宗昌與鐵路當局聯(lián)系。
不久,張宗昌果然將團長委任狀及手槍、佩劍送到張美家中。張美不愿意做軍閥爪牙,二進張府,以家中人多不能隨軍為由,來個“金蟬脫殼”。
后來,張美調任天津機務段段長。前任段長張四不甘下臺,勾結工會會長及其文書,買通軍法處處長誣陷張美。張美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判死刑押入大牢。遭此大難,全家人急得團團轉。經(jīng)多方奔走,以500大洋買通當局,換回張美一條性命。此時,張美因被押多時已面目全非,眉毛上爬滿了白虱。為免再遭迫害,在張美出獄的第二天,他們全家逃往東北。
時值隆冬,哈爾濱的氣溫低至零下36攝氏度。中東鐵路正在召開專家會議,研究未解決的一面坡滑坡問題。這個一面坡地域,每逢嚴冬,機車就打空轉上不去,要一路撒沙增加車輪與鋼軌的摩擦力,列車速度緩慢,大量物資積壓,年年如此,令專家們一籌莫展。
張美在哈爾濱的好友力促他參加這個會議。張美在會上介紹了他的駕駛經(jīng)驗“間隔撒沙法”,當機車上坡空轉時撒少許沙子,使車輪借助沙子增加摩擦力爬坡,再空轉時再撒,如此間隔,便不會增加阻力,列車就可以爬過坡去。冬運爬坡的老大難問題解決了,專家們無不贊許。不久,張美被任命為中東鐵路總視察。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翌日,日軍占領沈陽。此后的一天夜里,十幾個便衣闖進張美家,威脅張美不管發(fā)生什么事情都不得擅離職守,否則性命難保!日軍占領哈爾濱的第三天,不愿給日本人做事的張美化名劉永和,攜次子國建棄家逃往長春。下車時,父子被日本憲兵攔住并帶往司令部。在那里經(jīng)過盤問和驗證手指,被誤認作工人才被釋放。
在長春轉南滿鐵路到大連,在住進連升賽客店的當夜,張美父子又遭日本憲兵和漢奸的盤查。小國建被帶到柜臺,日本憲兵又給糖果又給鉛筆,想從孩子口中哄出實情。小國建按早就背熟的供詞流利回答,才又過一關。
“七七”事變,北平淪陷。是時,張美任張家口機務段段長。他晝夜為抗日的軍事運輸和車輛修理而操勞。日軍打到張家口郊區(qū)賜兒山了,他才攜眷屬撤往宣化,繼而步行200公里繞道到達大同,又到包頭。在包頭,他們乘木筏漂流黃河,直奔河南商丘。咆哮的黃河,濁浪翻滾,蜷伏在木筏中的張美一家,其驚險困苦可想而知。由于在黃河上漂流的驚嚇、疲勞,張美夫人在商丘登陸后突然中風,經(jīng)搶救才見好轉。
之后,張美被任命為河南省商丘機務段段長。此時正值徐州大會戰(zhàn)。在日機不斷轟炸下,由于張美出色的指揮,搶救了41臺機車和400輛客貨車,為抗戰(zhàn)軍運做出了巨大貢獻。為此,軍事委員會鐵道運輸總司令錢宗澤為他頒發(fā)了獎狀。
在赴西安途中,火車上載滿逃難的百姓,連車頂上都是難民,沿途掉下來摔死、軋死的不計其數(shù)。尤其是過山洞時,車頂上有的難民被洞頂撞刮而死,鮮血染紅了頂棚,慘不忍睹。到達西安時,夫人病危,客死他鄉(xiāng),張美悲痛欲絕。之后,張美攜長女、長子到了株洲。
日寇為斷我南北交通,狂轟濫炸機車、車輛,致使大量被毀車輛堵塞干線,急壞了束手無策的中外專家。張美經(jīng)過一天的勘察,提出由他負責疏通干線的請求。對張美此舉,專家之中觀望者有之、冷嘲熱諷者有之。面對如此困難局面,張美憑借一腔抗日熱情和膽略以及豐富的經(jīng)驗,組織了一支精悍隊伍,從庫房中取出大量黃油涂在鋼軌面上,工人們硬是用撬棍撬,用人推,連夜奮戰(zhàn),終于把破損車輛推離干線,10個小時就疏通了干線,使那些專家無不佩服。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北方鐵路各線多處淪陷,當時國民政府交通部決定,為保存實力,要各路段的機車、車輛、人員相繼南撤,交通部設立一個鐵路機車車輛保管所,張美任所長。
為了防備日軍轟炸,所有機車白天都拉開一定距離偽裝起來,天一黑就往南撤,經(jīng)過近3個月時間,約300多輛機車,順利到達南方湘桂路沿線。
保管所把這些車輛保存在支線上,組織南下的鐵路人員進行維護保管。保管所指揮部設在廣西全州車站。保管所擁有各種型號機車300多臺,客車以及各種型號貨車千余臺,司機以及機務人員300多名,這支隊伍成為抗日后方鐵路的骨干力量。
抗戰(zhàn)時期生活非常艱苦,這300多人都住在“悶罐車”上,當時正值初秋,天氣悶熱,蚊子咬,生活用品極其缺乏。盡管這樣困難大家卻毫無怨言,愛國熱忱很高,團結一心為抗日。保管所規(guī)定所有車輛一定要按時檢修、定期換油,張美親自到各停車點查看,教育大家愛護國家財產(chǎn)。花甲之年的張美,每天工作到很晚,每天要走很遠的路,常常汗流浹背,有問題現(xiàn)場解決,從不訓斥人,受到大家愛戴和尊重。
嚴冬襲來,大家無御寒棉衣,張美馬上跑到當?shù)伛v軍第五軍軍部,找到杜聿明將軍,說明情況。杜聿明將軍批示:由有關部門解決300多套士兵穿的棉衣。這樣,司機及機務人員都穿上了棉軍裝,大家非常高興。
功勛卓著,傳奇一生
1945年日本投降,抗戰(zhàn)勝利,張美懷著喜悅之情回到北平,再任張家口機務段段長。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張美不顧年事已高,就任鐵道部顧問及機務處處長,1949年年底退休。
鐵道部安排張美住在東城區(qū)趙家樓小椿樹胡同11號。院中植有海棠、丁香等樹木,環(huán)境十分幽雅。受到黨和政府的尊重與關懷,張美心中十分感激。他見新中國百廢待興,毅然將僑居馬來西亞的次子國建喚回祖國。二兒媳舍不得國外的資產(chǎn)不愿回國,張美理解兒媳。但憑他一生的經(jīng)歷,他體會到再也沒有比祖國富強更重要的了。他給兒媳寫了一封長信,曉之以理。末了,斷然寫道:你若不回祖國,就不是張家的兒媳。兒媳見信后,為公公對祖國的忠貞及深情所感動,立即啟程回國。
頤養(yǎng)天年的張美在家閑不住,他熱情參與街道工作,不時接待來訪者。“毛澤東號”司機長李永在全路開展“滿超五”運動中,曾請教過張美,很受啟發(fā)。
正當張美一家過著安寧的生活時,不幸降臨小椿樹胡同。l958年,時任某廠會計的兒子國建遭人誣陷,被處勞動教養(yǎng)。張美禁不住這一打擊,突發(fā)腦溢血病故,終年82歲。張美結束了他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他為中國鐵路事業(yè)辛勞一生的事跡,已被載入中國鐵路的光輝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