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亞玲
家,是溫馨的港灣,是人之初的第一課堂,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石。中國文化歷來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庭文化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我們倡導以家為根、以人為本、家國同構的理念,倡導將中華傳統(tǒng)美德與時代精神相結合,重塑家庭倫理,培養(yǎng)家庭責任、社會責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這些倡導相呼應,當下全省婦聯(lián)系統(tǒng)正進一步廣泛深入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以及五好文明家庭、書香家庭、廉潔家庭、兩型家庭等各類特色家庭創(chuàng)建工作,激勵千萬個家庭爭創(chuàng)“最美”,人人共享和諧社會。
家庭美德是社會公德的基石?!抖Y記》云,“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德,一國興德”,每個人的倫理價值構建都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千萬個家庭家風好,社會風氣才會好。歷史和現(xiàn)實無數(shù)次證明,好家風是興家旺族的根本。曾國藩最講治家之法,常常提及祖父留傳之家訓“早、掃、考、寶、書、蔬、魚、豬”,營造耕讀之家、孝友之家,確保家族人才輩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仁義禮智信”的價值觀都是在家庭教育中塑造形成,成為社會倫理的基本框架,深刻維系著社會秩序。當然,中國傳統(tǒng)的家訓、家規(guī)、家教既飽含道德操守和崇高人格之精華,也存在“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等不平等人格之糟粕。這些糟粕對于孩子的成長、夫妻關系的融洽和家庭的和諧都會產生消極影響,不利于現(xiàn)代文明家風的形成。弘揚良好家風就要對中國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吐故納新、與時俱進。如在家風傳承中,納入夫妻平等相處、共同發(fā)展的男女平等價值理念,就是在現(xiàn)代文明環(huán)境下對于傳統(tǒng)家庭美德的豐富和發(fā)展,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和具體體現(xiàn)。建設家庭美德,就是在家庭中大力倡導“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我國政府制定的《中國婦女發(fā)展綱要》中提出,要把建立平等、文明、和諧、穩(wěn)定的家庭作為一項主要指標。它要求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家庭內部、鄰里之間建立和發(fā)展平等、團結、友愛、互助的關系。從這個意義上,因應時代需要,社會公德的培養(yǎng)應從家庭美德的塑造抓起,在繼承傳統(tǒng)和與時俱進中構建價值源泉,在親情溫暖中感受真善美、在親近關系中奉獻真善美,于實處用力,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用千萬溫馨的“小家”構筑社會這個“大家”的和諧美好,這也是社會公德培養(yǎng)的源點與內在邏輯。
讓清廉家風筑牢家庭“防火墻”。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從古至今,家風與廉政都緊密相聯(lián),家風、干部作風、黨風乃至整個社會風氣之間都密切聯(lián)系且相互影響?!洞髮W》里記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也就是說,要治好自己的國家,一定要先從家族著眼,設法把自己的家族治理好。良好的家風是齊家之根本,更是社會風氣之坐標,國之久安之基礎。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欽賜“江南第一家”的鄭義門,從宋元到明清,約有173人為官,官位最高至禮部尚書,令人驚嘆的是,鄭氏子孫中竟沒有一人因貪墨而罷官者。秘訣何在?作為鄭氏管家治家的法寶《鄭氏規(guī)范》要求家族為官者講廉潔,“奉公勤政,毋蹈貪黷”。這一點,在老一輩革命家的家風中處處可見。毛澤東在毛岸英留蘇回國后直接把他送到農村和工廠接地氣;周恩來為其親屬制定了“十條家規(guī)”;李先念始終不準子女經商。但是縱觀黨的十八大以來查處的大案要案,不難發(fā)現(xiàn),腐敗許多是從領導干部的家人開始的,很多腐敗之禍的起因“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梢姡己玫募绎L是領導干部為人做官的“護身符”、抵御歪風邪氣的“保險栓”。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首次將“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列為黨員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規(guī)范的首要內容之一,以黨紀制度剛性約束,要求每一名黨員領導干部必須深學之、細照之、篤行之。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xiàn)。一方面,領導干部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以身作則,做遵紀守法的表率。另一方面,要嚴格要求家屬,保證家庭風清氣正。如果每名黨員都積極行動起來共育良好家風,那么千萬黨員的輻射作用必會對向善向好向上的社會風氣形成巨大推動,滋養(yǎng)好的作風、黨風和政風。
用家國同構理念關切家庭建設。治國如治家,家國同構同治是社會治理體系理性回歸之路。中華傳統(tǒng)文化歷來注重“家國同構”,強調“家國一體”,崇尚“家國情懷”。但曾幾何時,我們在社會治理中,走入了家庭建設屬私權領域、公權力無法介入的誤區(qū),把家庭建設與社會建設割裂開來,同時也導致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落小落細落實、貼近人們實際生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家庭建設,提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yǎng),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在這一價值追求下,要充分認識到,家庭是社會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微觀基礎,將家庭放歸社會治理體系中可以以更少的代價和成本解決社會問題。美國佩里學前教育研究計劃表明,在學前教育上每投入1美元,其效益為6美元。從性質看,家庭教育不僅是關乎個人和家庭福祉的私事,也是關乎民族和國家命運的具有重要公共利益性的社會公共事務。教育既需家庭私育,也需要社會公育,國家介入可為家庭教育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務和明確相應的規(guī)范,這樣看來,建立回應老百姓需求的家庭服務政策,啟動家庭教育促進法立法就十分必要?!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注重家庭發(fā)展”,家庭建設已從國家治理的邊緣逐步納入到國家治理體系之中??上驳氖牵?015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反家庭暴力法》,中國首次以“家事”立國法,明確“反家庭暴力是國家、社會和每個家庭的共同責任”。把家庭建設作為社會建設的重要切入點,構建涉及家庭保障、家庭維權、家庭教育等多維度的社會政策體系,進一步增強家庭發(fā)展能力,更好地完善和發(fā)揮家庭社會功能,是社會治理的首要之義。此外,要投入更多公共財政支持家庭建設項目,把社會公共服務觸角更多地伸入到家庭領域,減輕家庭的負擔,讓家庭保障從自我保障轉向由政府、社會、家庭共同承擔,更好地支持和滿足社會成員、家庭成員的發(fā)展需求。
發(fā)揮女性在家庭建設中的獨特作用。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好的家教門風往往與女性密切相關,很多家教故事則由母親帶來,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畫荻教子”等。現(xiàn)代女性肩負走出家庭、建設家庭的雙重重任,可以說既是家庭和諧最大的受益者,更是家庭和諧最重要的奉獻者。因此,首先要倡導重視家庭、尊重女性的社會氛圍。女性的付出和努力需要全社會的理解和認可,在男女地位平等的今天,社會以及男性理應給女性予更多的包容和理解。畢竟,和諧家庭并不全部都是女性的義務,男性更應該義不容辭。特別值得指出的是,要承認女性生育、家務勞動的社會價值,在法律和政策框架中切實維護婦女權益,重視女性成長發(fā)展。其次,要激勵女性在家風建設中發(fā)揮主力軍作用。俗話說,“一個優(yōu)秀的女性可以造福三代人”“一個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學校的老師。”女性在家風傳承中的特殊作用是男性無法替代的?,F(xiàn)代女性比傳統(tǒng)女性更有知識文化,但女性的傳統(tǒng)美德一定要代代相傳,比如“善良”“愛心”是歷代女性最為寶貴的品質,也是建設良好家風的潤滑劑。再次,要注重女性素質提升。當代女性要樹立正確的事業(yè)觀和家庭觀,弘揚“四自”精神,在參與社會事業(yè)中錘煉明理自信,在營造和諧家庭中傳承善良賢惠,在社會建設和家庭建設中發(fā)揮獨特作用,尤其在家庭建設中發(fā)揮壓艙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