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黑鐵
現在公開課常有,而好課不常有。公開課好不好首先要看其誠意,其次要看它有沒有新意。
一、看誠意
有些老師視公開課為負擔,避之唯恐不及。但是公開課畢竟是日常教學中一項常規(guī)工作,也是教育科研的一項傳統(tǒng)活動,還是考核教師的一項重要指標?!俺笙眿D總要見公婆”。“是騾子是馬總要牽出來遛遛”。這種“趕鴨子上架”的公開課毫無誠意可言,其質量與效果便可想而知。
有些老師對于公開課趨之若鶩,純粹就是為了那一紙證書,好在評職評優(yōu)評先時“名利雙收”。這樣的公開課,也明顯缺乏誠意,是我所比較反感的。
當我明顯地感覺到開課的老師是那么在乎,那么賣力,為了這節(jié)課傾注了太多心血的時候,我知道這是一節(jié)好課。他為了這節(jié)課,絞盡了腦汁,挖空了心思,從課件來看,每一幀頁面都那么精美,無論背景風格,還是標點符號,顯然都經過老師的精雕細刻;從教學的過程來看,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那么從容,無論起承轉合,還是提問評點,顯然都經過老師的反復打磨。就算他教學能力一般,在知識的拓展、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升華上有所欠缺,也依然能上出好課。當開課教師不辭辛勞、費盡心思地打造公開課的時候,公開課毫無疑問也打造了開課教師,也打動了聽課教師。這就是誠意的力量,正所謂“心誠則靈”。
二、看新意
現在的公開課越來越多,校級的、校際的、區(qū)級的、市級的。有些老師上公開課和上家常課是一樣的,充其量是家常課的加強版。對于“留聲機”“放映機”“復印機”等應試教育說詞、陳腐教學方式仍然津津樂道、沾沾自喜。他們對此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美其名曰:真實課堂。沒有創(chuàng)新的“真實”,讓公開課的科研價值大打折扣。
有些老師對于公開課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四平八穩(wěn)不出意外即可。你看,我課件(雖然粗糙)也有了,學案(雖然沒用)也有了,板書(雖然凌亂)也有了,師生互動(雖然只是一問一答)也有了,小組討論(雖然只是讓學生挪一下座位)也有了,什么都不缺,圓滿完成任務。但整體感覺是人云亦云,“鸚鵡學舌”“東施效顰”而已,缺乏新意和個性。
有的老師在技術上走在前沿,對于最新的現代化教學技術,如電子白板、未來教室等,駕輕就熟,著實讓人羨慕。有的老師在材料上大做文章,對于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時事熱點能夠敏銳地捕捉。有的老師在教法上變著花樣,課本劇、時空穿梭、新聞發(fā)布會等,使課堂氣氛不斷掀起高潮,讓人心情愉悅。有的老師在程序上別出心裁,如對《伐無道誅暴秦》一課,采取了倒敘的手法,先講秦的滅亡,再講秦末農民起義,最后講秦的暴政,著實讓人稱道。有的老師板書設計可謂獨具匠心,看似隨意地在黑板上寫下的詞語,最后被圓圈、箭頭一連,便成了清晰的思維導圖,讓人豁然開朗。有的老師教學語言顯然是經過千錘百煉,字正腔圓、風趣幽默、富有詩意,讓人如沐春風。這些創(chuàng)新,即便不甚完美,也能給人以啟迪。
有誠意的公開課讓人肅然起敬,有新意的公開課讓人眼界大開。既有誠意又有新意的公開課,對于聽課老師而言,是一種享受,總有不虛此行之感,對于上課的學生而言則是一種幸運。
【責任編輯 孫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