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濤
摘 要 住房問題攸關民生大計,直接關系到億萬家庭的福祉。但近幾年來住房問題一直是困擾社會的病癥,特別是底層社會大眾,也是政府工作受人詬病的關鍵點之一。一方面,遠高于工資增長速度的房價,讓無數(shù)剛進入社會的青年被房子所捆綁,成為不敢冒險創(chuàng)新的房奴;另一方面,被寄予厚望的住房公積金制度弊端頻現(xiàn),資金沉睡利用效率極低是一方面,另外就是近年來多被提及的“劫貧濟富”說,只有買的起房的人才能享受到好處,作用范圍有限帶來不公平性。本文探討設立國家住房保障銀行是否是解決買房難得一劑良藥,成立國家住房銀行的條件是否已成熟?
關鍵詞 住房公積金制度;國家住房銀行;住房消費需求
一、引言
社保網2015年11月最新消息: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迎實施后第二次修訂,近日,13年來從未調整過的《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迎來了實施后的第二次修訂。根據國務院法制辦公布的《條例》修訂送審稿,我國擬在保證住房公積金提取和貸款的前提下,允許將住房公積金用于購買地方政府債券、政策性金融債、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支持證券等高信用等級固定收益類產品。通過打通住房公積金與資本市場之間的通道,一方面為沉睡的公積金找到了更多投資渠道,另一方面又能起到刺激樓市的作用。這次修訂13年來首次提出擴大住房公積金投資范圍,也是對廣受民眾質疑的公積金保值增值問題的一個回應。住房公積金制度從剛開始實施的那幾年為我國的住房問題的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時過境遷,問題日益凸顯,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呼聲越來越大,不少學者和專家都獻言成立國家住房銀行,何為國家住房銀行,它能為解決中國住房問題帶來的怎樣的創(chuàng)新。
二、住房公積金制度發(fā)展歷程
(一)試點階段(1991年-1994年)
1991年5月,上海借鑒新加坡公積金制度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國情,率先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住房公積金制度。1992年,北京、天津等城市相繼建立了住房公積金制度,全國各地隨之而逐步推行。
(二)全面推進階段(1994年-1998年)
1994年7月,在部分大中城市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國務院發(fā)布了《國務院關于深化城鎮(zhèn)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文件明確提出要全面推行住房公積金制度,促進了住房公積金制度進入全面推進階段。
(三)發(fā)展新時期(1999年-今)
1999年3月17日國務院第15次常務會議通過了《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標志著住房公積金管理已進入法制化和規(guī)范化軌道。
三、住房公積金制度的主要問題
(一)金融屬性不足,資金管理效率低
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不是金融機構,不具備金融職能,金融業(yè)務要委托銀行辦理,導致管理成本高;其次無論在融資,還是投資方面都面臨極大的限制,金融屬性不足,與市場脫節(jié),無法有效控制資金流動性風險。
(二)城市分散管理,不能跨市融通
住房公積金制度是國家法律規(guī)定的重要的住房社會保障制度,具有強制性、互助性、保障性。按照現(xiàn)行管理制度,住房公積金采用屬地化繳存和管理模式,除極少數(shù)地區(qū)外,住房公積金不能異地提取,亦不能異地申請辦理住房公積金貸款。貸款需求旺盛城市資金短缺,貸款需求不足城市資金閑置現(xiàn)象嚴重
(三)各地區(qū)標準不統(tǒng)一
由于缺乏統(tǒng)一標準和強制性,導致全國范圍內不同地區(qū)、不同單位的住房公積金繳納金額、標準都各不相同。機關事業(yè)單位與企業(yè)之間、不同性質的企業(yè)之間繳存比例、繳存基數(shù)不一,導致職工總收入的差距越拉越大。
近年來,住房公積金制度最初設定的互助性住房保障功能卻日漸弱化,為避免這一惠民的社會保障制度淪為雞肋,改革迫在眉睫。
對于住房公積金的市場化改革,近年來,組建國家住房銀行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國是否真的有必要組建住房銀行,又會有哪些障礙?
四、國家住房銀行
(一)簡介
國家住房銀行是一種政策性金融機構,以住房公積金制度為基礎,將各地公積金中心整合為國家住房銀行,向繳存住房公積金的職工提供低息住房貸款,增加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費需求。設立全國住房銀行,核心就是要對現(xiàn)有的住房公積金管理制度進行完善,與國開行主要針對保障房、基礎設施和開發(fā)商解決貸款需求的定位不同,全國住房銀行會更著眼購房者。
(二)意義及挑戰(zhàn)
第一,提高家庭購房能力。2012年來互聯(lián)網金融的興起,銀行儲蓄存款分流加劇,銀行發(fā)放個人住房貸款積極性下降,收緊貸款規(guī)模,取消利率折扣,貸款支持力度減弱。商業(yè)銀行在盈利性和流動性目標約束下,難以降低個人住房貸款利率。通過國家住房銀行提供低息貸款,可以解決“貸款難”和“貸款貴”問題,有效提高家庭購房能力,增加住房消費需求。
第二,改善資產運營和管理,確保公積金保值增值。通過設立國家住房銀行,整合各市管理中心,可以有效提高資金管理集約化、專業(yè)化和精細化水平,降低管理運營成本,充分發(fā)揮住房公積金作用,保障繳存職工權益。
第三,完善宏觀調控機制。設立國家住房銀行,可以有效解決商業(yè)銀行“順周期”操作問題,避免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拓展貨幣政策操作空間,為利率市場化改革創(chuàng)造條件。
當然,目前設立國家住房銀行也存在較大的挑戰(zhàn)。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轉為住房保障銀行,機構的屬性就發(fā)生變化,與此對應的監(jiān)管機構也就會發(fā)生改變,實際上是把住房公積金的權限從地方上調,這變相動了地方的蛋糕,從監(jiān)管層到資金池也都將面臨巨大的調整。但將住房公積金納入政策性住房金融的軌道發(fā)展一定利大于弊,從長遠上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起到軸心作用。希望這種市場化,企業(yè)化運作的方式能盡快跨過各方利益分配這道坎而落地,為解決住房難,貸款成本高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芳.《久議未決的國家住房銀行》,中國報道.2015
[2]許一力.《設立國家住房銀行的喜與憂》,新經濟.2015
[3]孫建華.《關于建立國家住房銀行的幾點構想》,理論前沿.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