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現(xiàn)階段教育政策公平感研究

2016-05-30 11:32麻寶斌范瓊杜平
天津行政學院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教育政策高考制度義務教育

麻寶斌 范瓊 杜平

摘要:受教育是現(xiàn)代社會公民的權利,通過教育政策提供教育服務是政府的職責,公平主要體現(xiàn)為教育機會的平等。教育包含義務教育、高等教育等多個層次的內容,教育公平在這些內容上具有差異化的要求和體現(xiàn)。對教育政策的公平性進行評價,除不同層次教育的機會平等狀況等客觀內容外,還要關注民眾的公平感受。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從總體公平感受狀況和具體問題公平感受狀況兩個方面分析當前民眾對教育政策的公平感受。調查對象對義務教育和高考制度的公平感受程度較高。民眾認為擇校費、義務教育階段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大城市限制異地高考是不合理的,而較認可在高考中給少數(shù)民族子女加分等。通過制度的完善來優(yōu)化義務教育階段的資源配置,進一步促進高考制度的公平。

關鍵詞:教育政策;公平感受;義務教育;高考制度;擇校

中圖分類號:D6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168(2016)03-0067-09

一、問題的提出

在現(xiàn)代社會,受教育是每個公民的權利,提供教育公共服務是政府的職能?,F(xiàn)代化的教育能夠有效增強人的工作和生活能力,哥本哈根共識將教育的目標界定為,“使得人們具備一定的能力(包括認知能力和非認知能力、知識和態(tài)度),這些能力是使人能夠有一個生產性的、令人滿足的生活,完全融入他們的社會和社區(qū)生活中所必須的”[1](p.193)。受教育是提升能力的基礎,教育在促進國民素質提高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因此,現(xiàn)代政府通過教育政策的不斷完善來保障每一個成員的教育權利。教育公平主要體現(xiàn)在“教育權利平等與教育機會均等兩個基本方面”[2],因為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導致很難在教育的結果上實現(xiàn)平等。教育機會的平等主要有三方面含義:每個人都有不受任何歧視地開始其學習生涯的機會,至少是在政府所辦的教育中開始其學習生涯的機會;可以考慮各種不同但都以平等為基礎的方式來對待每一個人——不論其人種和社會出生情況;在制定和實施教育政策時應列入一些措施,以使入學機會更加平等,進而使學業(yè)成就的機會更加平等[3](pp.6-8)。從內容上看,教育可以分為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不同的層次。受到政府財政能力等因素的影響,教育公平的價值在不同層次的內容上具有差異化的要求。一般來說,在基礎教育階段,政府主要是通過財政支持來保證每一個適齡兒童和學生都能有機會接受教育;在高等教育階段,主要是在機會均等的前提下通過擇優(yōu)錄取的方式來選拔成績突出的學生。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教育政策設計也存在差異。

公共政策是政府對社會價值進行的權威性分配,正義是其應當遵循的重要價值之一。從政策過程的視角看,為了增強政策的有效性,應當對其績效進行評價,并且這種評價應當從客觀狀況、人們的主觀評價兩個方面展開[4]。保障受教育權利、促進教育機會均等也是中國教育政策的目標。

因此,教育政策的公平性評價不僅要對教育機會均等狀況、教育辦學條件等客觀層面上的相關內容進行測量,還需要對民眾的教育政策公平感受等主觀層面上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只有將主觀和客觀兩個層面有效結合起來才能系統(tǒng)了解教育政策在促進教育公平過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就中國教育政策公平性評價的研究看,相關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客觀方面的評價上,主要包括:教育機會平等問題研究[5];對小學教育階段、初中教育階段、高中教育階段、大學教育階段機會不平等問題進行的研究[6];從基礎教育融資制度差異、基礎教育可及性差異、基礎教育辦學條件差異等方面對城鄉(xiāng)基礎教育均等化問題進行的分析[7][8];對中國農村不同層次的教育發(fā)展狀況進行分析 [9]。本文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分析當前民眾對教育政策的公平感受①。

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教育政策的演進與梳理

發(fā)展教育事業(yè)是中國現(xiàn)代國家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由于受“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變化、國家的發(fā)展目標和發(fā)展模式以及市場轉型和市場化等因素消長”[2]等的影響,中國不同發(fā)展階段的教育政策在具體設計上存在明顯差異。中國的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的內容:學前教育,義務教育,特殊教育,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成人培訓與掃盲教育②。在此,簡要概述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兩個領域。

義務教育相關政策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政府財政的支持來保障每一個適齡學生都有入學的機會?!蛾P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1985)指出:“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實行基礎教育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原則,是發(fā)展我國教育事業(yè)、改革我國教育體制的基礎一環(huán)。義務教育,即依法律規(guī)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為現(xiàn)代生產發(fā)展和現(xiàn)代生活所必須,是現(xiàn)代文明的一個標志。”[10](p.1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1986)規(guī)定:“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根據(jù)本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狀況,確定推行義務教育的步驟”;“義務教育可以分為初等教育和初級中等教育兩個階段。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礎上普及初級中等教育”;“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關于實施〈義務教育法〉若干問題的意見》(1986)指出:“有條件的地區(qū)可以免收雜費。條件尚不具備的地區(qū),要向家長做好解釋工作,并在當?shù)刎斦顩r許可時,免收雜費;對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可減免雜費。”[11]《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1993)規(guī)定,20世紀90年代義務教育的目標是“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包括初中階段的九年義務教育)”[10](p.20)?!蛾P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的實施意見》(1994)對2000年義務教育發(fā)展的目標進行了規(guī)定[10](pp.37-46)?!睹嫦?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1998)規(guī)定,“2000年如期實現(xiàn)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10](p.48)?!蛾P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1999)規(guī)定:“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礎”;“確保2000年‘兩基’目標的實現(xiàn)和達標后的鞏固與提高”[10](pp.30-36)?!蛾P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2001)指出,“‘十五’期間,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堅持將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擴大九年義務教育人口覆蓋范圍,初中階段入學率達到90%以上”,并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實際情況確定各自的基礎教育發(fā)展目標。《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2003)指出:“力爭用五年時間完成西部地區(qū)‘兩基’攻堅任務”;“已經(jīng)實現(xiàn)‘兩基’目標的地區(qū)特別是中部和西部地區(qū),要鞏固成果、提高質量”;“力爭2010年在全國實現(xiàn)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目標”[10](pp.57-62)?!蛾P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jīng)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2005)規(guī)定,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并補助寄宿生生活費;2006年西部地區(qū)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2007年中部地區(qū)和東部地區(qū)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關于做好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工作的通知》(2008)規(guī)定:從2008年秋季學期開始,全部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學生學雜費;對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繼續(xù)免費提供教科書,并對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寄宿學生補助生活費?!吨腥A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06年修訂)規(guī)定:“義務教育是國家統(tǒng)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yè)。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jīng)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 2011年所有?。▍^(qū)、市)通過國家“普九”驗收,城鄉(xiāng)免費義務教育得到全面普及,所有適齡兒童上學的機會得到有效保障。接下來就要有效解決城鄉(xiāng)之間、區(qū)域之間、學校之間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差距問題。《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意見》(2012)從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辦學資源配置、教師資源配置、特殊群體接受義務教育等幾個方面對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進行了規(guī)定[12](pp.1111-1123)。為有效解決義務教育階段存在的城鄉(xiāng)差距問題,《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xiāng)義務教育經(jīng)費保障機制的通知》(2015)規(guī)定:整合農村義務教育經(jīng)費保障機制和城市義務教育獎補政策;統(tǒng)一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統(tǒng)一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jīng)費基準定額③。進城務工就業(yè)農民子女教育問題也是這一時期面臨的重要問題,《關于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yè)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2003)對進城務工就業(yè)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渠道和經(jīng)費保障機制進行了規(guī)定。此外,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狀況也是這一時期義務教育發(fā)展的內容。一項對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營養(yǎng)狀況的調查顯示,寄宿制學校學生營養(yǎng)不良現(xiàn)象比較突出[13]?!蛾P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的意見》(2011)啟動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

高考制度主要是在保證每一個學生機會平等的前提下?lián)駜?yōu)錄取。自恢復高考以來,高等學校的招生人數(shù)快速增長。據(jù)統(tǒng)計,1978年普通本專科學校招生人數(shù)為40.2萬人,2013年普通本專科學校招生人數(shù)為699.8萬人④。1999年高等學校開始擴大招生規(guī)模。《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1999)規(guī)定,“通過各種形式積極發(fā)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國同齡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學率要從現(xiàn)在的百分之九提高到百分之十五左右”[10](pp.30-36)。為了保證家庭困難的學生能夠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關于國家助學貸款的管理規(guī)定(試行)》(1999)開始試點國家助學貸款工作。對于一些類型的考生適用“降低分數(shù)、擇優(yōu)錄取”的政策也是高考制度的重要內容?!镀胀ǜ叩葘W校招生暫行條例》(1987)對降低分數(shù)錄取進行了詳細的規(guī)定[14](pp.323-334)?!蛾P于調整部分高考加分項目和進一步加強管理工作的通知》(2010)對高考加分項目進行了進一步的規(guī)范⑤。2001年,江蘇3所高校開始試點自主招生。2003年,教育部確定22所高校實行自主招生?!蛾P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3)對高考制度改革進行了規(guī)定?!蛾P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2014)指出,“提高中西部地區(qū)和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增加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shù)”,“完善中小學招生辦法破解擇校難題”[15](pp.14-18)。此外,《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shù)貐⒓由龑W考試工作的意見》(2012)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升學相關問題進行了規(guī)定⑥。

基于中國教育政策,就中國民眾教育政策公平感受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基礎教育滿意度問題的研究。有學者對34個城市基礎教育的民眾滿意度狀況進行調查[16],有學者從總體狀況和具體問題(比如教育質量、教育過程、教育公平、教育收費)兩個方面對中國39個主要城市民眾教育問題的滿意度進行調查[18][19],也有學者對38個城市民眾基礎教育滿意度狀況進行了調查[19]。第二,對民眾教育公平感受狀況的研究。《中國教育發(fā)展報告(2013)》按照“總-分”的思路,從總體狀況的公平感受和具體問題的公平感受兩個維度對30個主要城市居民的教育公平感問題進行了調查。其中,總體狀況的公平感受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近三年教育公平狀況改善的評價;治理擇校熱、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信心。具體問題的公平感受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入學機會的平等性評價(幼兒園入園難入園貴問題的改善情況、幼兒園升小學過程中考試及交贊助費的現(xiàn)象、小學升初中過程中公辦學校的擇?,F(xiàn)象、義務教育階段農民工子女獲得均等入學機會的情況);二是教育過程的公平性感受(公辦中小學辦學水平的均衡情況,學生受到教師同等、公平的對待,教育部門與學校的廉政風氣狀況);三是教育結果的公正性期待(對現(xiàn)在上學讀書將來能改變命運之說的態(tài)度)[20]。《中國教育發(fā)展報告(2014)》從總體狀況和具體評價兩個方面對民眾教育公平感受問題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民眾對所在地區(qū)教育總體狀況評價的得分是58.28分,低于60分的及格分[21]。第三,對民眾義務教育訴求問題的研究。2013年,“中國民生指數(shù)研究”課題組在上海等8個?。ㄊ校┎捎脝柧碚{查方法對城鄉(xiāng)居民的義務教育訴求問題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半數(shù)城鄉(xiāng)居民從總體上對義務教育感到滿意,其中農村居民的滿意度更高;部分城鄉(xiāng)居民感覺教育支出負擔較重,城鎮(zhèn)家庭義務教育階段支出要明顯高于農村;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出現(xiàn)的新問題主要有教育質量低和上學距離遠,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擇校費用不斷上漲[22]。第四,對民眾教育觀念問題的研究?!吨袊逃l(fā)展報告(2015)》用三個維度的十組相互矛盾的問題對民眾的教育觀進行了網(wǎng)絡調查。這些問題主要包括:一是社會競爭維度的問題(出人頭地與一技之長、個人學歷與個人能力、學習成績與個性特長);二是教育互動維度的問題(賞識教育與挫折教育、控制管理與民主協(xié)商、老師教育與父母教育);三是學業(yè)發(fā)展維度的問題(學習成績與興趣愛好、超前學習與順其自然、母語學習與英語學習、名校入學與非名校入學)[23]。

上述研究對于了解民眾的教育公平感受狀況具有重要作用,為后續(xù)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但也存在一些薄弱之處:一方面,主要分析民眾對基礎教育的公平感受,對高考制度的公平感受關注不足,對兩項政策目標的不同有所忽略;另一方面,主要調查城市居民的公平感受,樣本選擇范圍有待進一步擴展。有鑒于此,我們將按照“總-分”的思路從基礎教育和高考制度兩個方面來分析民眾對教育政策的公平感受。

三、數(shù)據(jù)來源與研究設計

(一)數(shù)據(jù)來源

2014年6月~8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我國社會公平正義狀況測評及改善對策研究”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查方法在全國范圍實施了“當代中國公民社會公平感狀況調查”。此次調查抽樣是根據(jù)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結果,采用分層分階段法實施的。首先,將全國分為直轄市、東部、中部和西部四個地區(qū)。其次,以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為初級抽樣單位(不包括新疆、西藏、青海);以區(qū)(直轄市、省會城市和地級市所轄區(qū))、縣(包括縣級市)為二級抽樣單位;以街道、鄉(xiāng)鎮(zhèn)為三級抽樣單位;以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為四級抽樣單位;以家庭住戶并在每戶中選擇一個生日與7月20日(公歷)最接近的18周歲以上成年人為最終單位。最后,一共抽取北京、上海、山東、廣東、河南、湖南、內蒙古、陜西8個省級單位,19個區(qū)縣級單位,32個街道或鄉(xiāng)鎮(zhèn)級單位,96個居委會或村委會。調查預計發(fā)放問卷2400份(每一個村委會、居委會25份);調查實際發(fā)放問卷2600份,回收有效問卷2425份,回收率為93.3%。項目組先將回收的2425份有效問卷按照每一個村委會(居委會)25份進行加權處理;然后根據(jù)第六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結果按照不同省份的人口數(shù)量進行了加權,共獲得2400份有效問卷(參見表1)。

(二)研究設計

按照“總-分”的思路,采用分層分階段抽樣方法分析當前民眾對教育政策的公平感受。與之相應,本文對于教育政策公平感受的研究設計也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總體層面,主要從義務教育和高考制度入手對民眾教育政策公平感受的總體狀況進行考察。二是具體問題層面,主要從擇校費、異地高考限制、優(yōu)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等社會廣為關注的問題入手分析民眾對教育政策的具體公平感受(參見表2)。

四、民眾對教育政策公平感受的調查結果

本文著眼于兩個方面分析民眾對教育政策的公平感受:一是從義務教育和高考制度入手分析民眾對教育政策的總體公平感受;二是從擇校費、優(yōu)質基礎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等四個方面入手分析民眾對教育政策的具體公平感受。

(一)民眾對教育政策的總體公平感受

1.民眾對義務教育的總體公平感受

近年來,政府在促進義務教育階段的公平方面陸續(xù)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兩免一補”政策使教育領域真正實現(xiàn)了機會的平等。那么,民眾對于義務教育政策公平感受如何呢?本文根據(jù)問卷調查的結果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參見表3)。數(shù)據(jù)顯示,在2400名受訪者中有2399名回答了該問題,其中有65人回答“不清楚”。選擇結果最多的是“比較公平”(6分~8分),共1037人;903人選擇了“很公平”(9分~10分),與選擇“比較公平”的人數(shù)接近;1940人對于義務教育的公平感受在6分以上(選擇比較公平和很公平的調查對象加總)。把選擇不清楚的樣本剔除后,剩余全部調查對象對義務教育公平程度評價的均值為7.49,遠高于6分(及格分)。這表明調查對象對于目前義務教育的公平感受是比較高的。與近年來政府在義務教育領域實施的“兩免一補”等一系列政策緊密相關,人們普遍從這些政策中受益。這也表明民眾對一項公共政策公平性的評價是依托于自身受益狀況的,人們對于普惠性政策的公平感受往往較高。

2.民眾對高考制度的總體公平感受

自恢復高考以來,數(shù)以萬計的學生通過自身努力獲得深造的機會,改變了自身的命運。近年來,自主招生制度不規(guī)范、高校招生名額分配不合理等一些問題已經(jīng)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民眾對于高考制度的總體公平感受如何呢?根據(jù)問卷調查的數(shù)據(jù)結果看(參見表4),2400位調查對象中有2399人回答了該問題。其中338人選擇“不清楚”項,明顯高于在義務教育公平性的評價過程中選擇“不清楚”項的人數(shù)(65人)。這表明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對于義務教育要比對高考制度更為了解。這應該與義務教育和高考制度的性質不同有關。從具體評價結果看,受訪者對于高考制度公平性的評價主要集中在“比較公平”選項上(6分~8分),共977人;選擇“很公平”項(9分~10分),共592人;二者加總統(tǒng)計,共有1569人。將選擇不清楚的樣本剔除后,全部調查對象對于高考制度公平性評價的均值為7.03、標準差為2.354,均值高于6分的及格線。與基礎教育公平性評價的均值和標準差相比,高考制度公平性評價的均值要小于義務教育公平評價的均值,也就是受訪者認為義務教育的公平性要高于高考制度;高考制度公平性評價的標準差要略高于義務教育,即調查對象對義務教育公平性評價的共識程度要強于高考制度。

(二)民眾對教育政策的具體公平感受

1.民眾對基礎教育階段擇校費的公平感受

隨著相關政策的完善,基礎教育階段的入學機會已經(jīng)得到了有效保障。與此同時,由于優(yōu)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仍有少量教學質量較高的學校收取擇校費,使得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生很難進入這些學校接受教育。民眾對于這一問題如何看待呢?根據(jù)調查結果看(參見表5),2400名受訪者都回答了該問題,其中有227人選擇“不清楚”項,占全部調查對象的9.4%。在調查對象的評價中,選擇最多的是“不同意”,一共有1239人,占全部調查對象的51.6%;共1461人認為基礎教育階段的擇校費收取是不合理的(“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項加總),占全部調查對象的60.9%。也就是說,大多數(shù)受訪者認為擇校費是不合理的,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應當向所有符合條件的學生開放。

2.民眾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公平感受

優(yōu)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是目前教育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城鄉(xiāng)之間、學校之間、學生之間的教育資源是存在差異的。那么,民眾對這一問題有何感受呢?從“將優(yōu)質教育資源向城市、重點校、尖子生傾斜是合理的”這一問題的回答情況的統(tǒng)計分析結果看(參見表6),2400名受訪者都回答了該問題。選擇“不同意”項的人數(shù)最多,共計1207人,占全部調查對象的50.3%;共有1483人認為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傾斜是不合理的(“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項加總),占全部調查對象的61.8%。這表明,民眾普遍認為優(yōu)質教育資源向特定地區(qū)、學校和學生傾斜是不公平的。這一結果也與民眾對前一個問題的公平感受一致,同樣傳達出共性的訴求,即每個學生都應當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享有均等的機會。

3.民眾對高考加分制度的公平感受

在高考招生的相關政策中,一些在某一方面能力特別突出的考生、少數(shù)民族考生等是可以加分錄取的。那么,民眾是否認同這種加分的制度的公平性呢?本文對“高考中給烈士、華僑及少數(shù)民族子女加分是合理的”這一問題的回答進行統(tǒng)計(參見表7)。數(shù)據(jù)顯示,2400名調查對象都回答了該問題。其中,選擇“同意”的人數(shù)最多,共1131人,占全部調查對象的47.1%;認為高考加分制度合理的一共有1244人,占全部調查對象的51.8%。這一結果表明,從總體看,調查對象是認可高考錄取過程中給一些類型的考生加分的。

4.民眾對大城市限制異地高考的公平感受

目前,高考考生的報考是與戶籍所在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一些大城市對外地考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對此,民眾的公平感受又如何呢?根據(jù)問卷調查的結果看(參見表8),2400名受訪者都回答了“大城市實行限制異地高考的政策是合理的”這一問題。965人選擇“不同意”項,占全部調查對象的40.2%;共1197人認為大城市限制異地高考是不合理的,占全部調查對象的49.9%。支持大城市限制異地高考的受訪者有829人,占全部調查對象的34.6%。這一結果說明,人們對異地高考限制政策的認識存在較大分歧,反對該政策的人數(shù)略高于支持該政策的人數(shù)。

五、簡要結論與政策建議

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分析民眾對教育政策的公平感受:從總體看,民眾認為我國的義務教育和高考制度是比較公平的,且義務教育的公平性要略微高于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就具體問題看,民眾認為基礎教育階段的擇校費現(xiàn)象、優(yōu)質教育資源向特定的學校和地區(qū)傾斜現(xiàn)象、大城市限制異地高考是不合理的,給少數(shù)民族、烈士等子女加分是合理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根本途徑,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強國必先強教?!盵24]教育公平是教育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在這個意義上,關于當前中國民眾教育政策公平感受狀況分析結果的政策含義就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在義務教育領域,要繼續(xù)貫徹落實教育公平的價值理念,通過不斷完善相關政策來努力實現(xiàn)更高層次的義務教育公平。也就是說,在保障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學生入學機會平等的同時,要積極通過“供給側”改革來全面提升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服務水平和質量,以有效地解決目前存在的城鄉(xiāng)以及區(qū)域之間的義務教育質量水平差距問題。這是因為,只有將優(yōu)質義務教育服務資源“攤平”,使得義務教育水平都有了提高以后,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義務教育階段存在的一些擇校費等問題。既然不同學校的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都差不多,也就沒有必要再去選擇一些好的學校了。此外,為了更好地貫徹教育公平的理念,在義務教育階段還應當進一步延長義務教育的年限。從更高的層面看,將義務教育擴展到高中階段無疑還將有助于全面提升社會整體的受教育程度和水平,這又會為全面提升人口素質、推動產業(yè)結構轉型升級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二,在高等教育領域,要進一步通過高考制度的改革以及助學制度的完善來有效增強高等教育的公平性。顯然,教育公平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具體要求是不同于在義務教育領域的要求的。因此,在高等教育領域,要通過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以及高校招生名額的合理分配來有效保障高考制度的公平性,進而使得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來通過自身努力到高校深造,接受高等教育。還要根據(jù)社會的意見對不同類型的自主招生以及高考加分制度進行嚴格的規(guī)范,不斷增強其透明性和公開性。與此同時,考慮到目前城鄉(xiāng)、區(qū)域之間教育水平上存在的差距,高考制度的改革還應當注意向農村以及欠發(fā)達地區(qū)適度傾斜,以有效保障農村和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學生擁有進入高校繼續(xù)深造的機會。為了保障學生的入學機會,在高等教育領域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相應的助學制度和政策。不可否認的是,自助學貸款等政策實施以來,有很多學生得以順利完成學業(yè)。但是,高等教育領域中的助學政策還存在一些明顯的不足需要繼續(xù)完善。這就需要在深入和系統(tǒng)分析目前實施的一系列相關助學政策所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來對這些助學政策進行有效的完善,更好地釋放其積極作用。教育是民族復興的基礎,而公平正義是教育政策的靈魂。從這個意義上看,努力促進教育公平就是為民族的復興進行的奠基工程。

注釋:

①有研究者將正義(Justice)作為與公平(Fairness)和公正(Impartiality)相同的概念使用。其實,這些概念是有區(qū)別的,正義的內容最廣,公平和公正只是正義的一個子集。公平是人們在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關系是否符合某種實質性的標準或原則;公正是指應當用何種程序來決定資源分配的方式和原則,它總是與人們如何貫徹、實行既定原則相關,其作用在于摒棄身份、特權等先賦性因素的影響,保證社會成員能夠有參與財富等社會資源分配的平等機會,得到同樣的對待。已有正義感受的相關研究大多是采用了“公平感受”的表述方式,而且也沒有對公平與公正進行區(qū)分??紤]到學術界約定俗成的慣例,本研究沿襲了“公平感”的用法,但實際是廣義上的公平感受,包括公平和公正兩部分。

②參見《2014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508/t20150811_199589.html,訪問日期:2015年12月20日。

③參見《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xiāng)義務教育經(jīng)費保障機制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28/content_10357.htm,訪問日期:2015年12月22日。

④參見《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14)》.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4/indexch.htm,訪問日期:2015年12月20日。

⑤參見《教育部國家民委公安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關于調整部分高考加分項目和進一步加強管理工作的通知》.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258/201012/xxgk_112379.html,訪問日期:2015年12月22日。

⑥參見《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shù)貐⒓由龑W考試工作意見的通知》.http://www.gov.cn/zwgk/2012-08/31/content_2214566.htm,訪問日期:2015年12月21日。

參考文獻:

[1][丹麥]隆伯格.全球危機 全球改革方案[M].岳昌君,等.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楊東平.從權利平等到機會均等——新中國教育公平的軌跡[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2).

[3][瑞典]胡森.社會環(huán)境與學業(yè)成就[M].張人杰.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

[4]麻寶斌,杜平.社會正義測評:主題、內容與框架[J].理論探討,2014,(2).

[5]梁晨,等.無聲的革命:北京大學、蘇州大學學生社會來源研究[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3.

[6]李春玲.教育不平等的年代變化趨勢(1940-2010)——對城鄉(xiāng)教育機會不平等的再考察[J].社會學研究,2014,(2).

[7]劉精明.國家、社會階層與教育:教育獲得的社會學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8]石紹賓.城鄉(xiāng)基礎教育均等化供給研究[M].北京: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2008.

[9] 鄔志輝,秦玉友.中國農村教育發(fā)展報告(2013-2014)[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10]教育部法制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匯編(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11]國家教育委員會、國家計劃委員會、財政部、勞動人事部關于實施《義務教育法》若干問題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1986,(26).

[1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13]王夢奎.為了國家的未來:改善貧困地區(qū)兒童營養(yǎng)狀況試點報告[M].北京: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09.

[14]教育部法制辦公室.高等教育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選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15]國務院法制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法規(guī)匯編(2014)[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4.

[16]胡偉,吳偉.中國城市公共服務評價報告(2013)[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17]楊東平.中國教育發(fā)展報告(2012)[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18]楊東平.2006年:中國教育的轉型與發(fā)展[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19]侯惠勤,辛向陽,易定宏.中國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力評價(2011-2012)[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20]鐘君,吳正杲.中國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力評價(2014)[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21]楊東平.中國教育發(fā)展報告(2014)[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22]韓俊.中國民生指數(shù)研究報告(2014)[M].北京: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14.

[23]楊東平.中國教育發(fā)展報告(2015)[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24]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N].人民日報,2010-07-30.

[責任編輯:劉瓊蓮]

猜你喜歡
教育政策高考制度義務教育
新高考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對福建省推行新高考制度改革的思考與對策
高考新政改變了什么
2017高考拉開帷幕 高考制度恢復40周年
我國教育公平的內涵與實施策略
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政策實施滿意度調查研究
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文獻綜述
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背景下教師資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讀
信息技術走進山區(qū)教育,揭開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新篇章
我國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問題研究
50年前的高考變革
平利县| 清涧县| 略阳县| 西林县| 马鞍山市| 牙克石市| 珠海市| 疏勒县| 永安市| 县级市| 尚志市| 武汉市| 防城港市| 绵阳市| 比如县| 巴楚县| 永德县| 邵阳县| 桐城市| 二手房| 富顺县| 鹰潭市| 湟中县| 资兴市| 建宁县| 武安市| 九龙坡区| 新建县| 原平市| 花垣县| 镇坪县| 苍南县| 石屏县| 手机| 婺源县| 和平县| 库尔勒市| 盐山县| 车致| 石棉县| 鄄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