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云祥
江南水鄉(xiāng),塘特別多,池塘、水塘、沙塘、堤塘……到處都是。塘多,帶“塘”的地名隨之也多,就拿我的家鄉(xiāng),被譽為浙東平原上的美麗明珠上虞來說,長塘、謝塘、中塘、西塘等鄉(xiāng)鎮(zhèn)和村落比比皆是。在全國各地,帶“塘”的地名就更多了。在這么多“塘”中,我覺得更有詩情畫意的還是“橫塘”之名之地。
昔讀古典詩詞,對唐朝詩人崔顥所寫的《長干行》印象很深:“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這首詩很特別,是一首“代擬詩”, 擬游女與游子相問答之辭。游女詢問游子,君家住在何處,不待其答,而又自言其家住在金陵橫塘,只因你的口音與我相近,故此停舟詢問,恐怕是故鄉(xiāng)之人吧。此詩題為長干,文說橫塘,是因為長干與橫塘很近,都是金陵即今南京市的屬地。詩意非??蓯?,很有生活氣息,愛屋及烏,所以,我對詩中女子所說的居住地即“陸地”橫塘一直有美好的向往。
后來讀南宋詩人范成大的《橫塘》詩,又知道還有一類橫塘是“水路”。范詩云:“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p>
這里的橫塘,詩情畫意更濃了。你瞧,春到橫塘,綠滿平川,石橋橫臥,朱塔屹立,南浦之畔,風光明媚。這樣的情景,年年都有,年年都在這樣的情景下,橫塘送客,南浦道別,離情別緒,通過與之直接相連的細雨、垂楊、畫船表露出來。細雨如絲、垂楊似線、畫船待發(fā),景語即是情語,更烘托著橫塘送客的惜別之情。
然而,這里的橫塘又在哪里呢?我曾去過上虞的橫塘——即過去的橫塘鄉(xiāng)、現(xiàn)在的驛亭鎮(zhèn)橫塘村,似覺范成大寫的美麗風光與上虞橫塘的自然景色很相像。上虞橫塘,青山含翠、碧波升煙、小橋流水、柳枝系舟,無論春日,還是秋月,這樣的景致太與范成大的《橫塘》相吻合了。但范成大沒有來過上虞,顯然他寫的不是上虞橫塘。原來,范詩人所寫的橫塘,乃是泛指,因為古代的人,寫離情別緒,往往借用“橫塘”“南浦”等地名說事。而既為橫塘,那全國各地的橫塘,想來形貌是差不多的吧。
當然,橫塘還有水陸之分,根據(jù)“地理學(xué)”的概念,塘有兩種意思,如上所言,一是指陸路堤岸,二是指水路河池。前者的橫塘,有名的有兩處,一是三國東吳于建業(yè)秦淮河南岸修筑的橫塘,為百姓聚居之地。晉左思《吳都賦》云:“橫塘查下,邑屋隆夸?!闭f的就是此處。二是在江蘇省吳縣西南。宋賀鑄《青玉案·橫塘路》詞:“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庇帧肚嘤癜浮つ细枳印吩~:“一鉤新月渡橫塘。誰認凌波微步、襪塵香?!奔粗高@里的橫塘。
至于水路河池呢,歷代詩人以“橫塘”入詩者也不少。唐朝詩人溫庭筠《池塘七夕》詩:“萬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橫塘似舊游?!鼻笆裨娙伺队駱谴骸吩~:“春入橫塘搖淺浪,花落小園空惆悵。”南宋詩人陸游《秋思絕句》:“黃蛺蝶輕停曲檻,紅蜻蜓小過橫塘。”寫的都是各地的水池。而上虞橫塘,原是水鄉(xiāng),想來是因“水路”橫塘得名了。
由“橫塘”之地、之名想到,我國的許多地名原來都是如此“詩化”地傳下來的。想那各地許許多多的橫塘,或堤或池,或大或小,或顯或隱,都“詩意”得令人神往。千百年來,橫塘就這樣優(yōu)美地聳立在詩林畫景里,無論綠水、青山,還是古渡、小橋,都是橫塘的詩話;無論春雨、秋月,還是煙柳、畫船,都是橫塘的景語。
而上虞橫塘呢,依傍著驛亭古鎮(zhèn),襯托著白馬湖山水,這種詩話、景語更是不言而喻的了。我不僅贊美它們的“詩意之塘”,更羨慕它們的“仙果之路”。在“四季仙果之旅”中,橫塘的楊梅最為有名,因為它素有“二都楊梅甲天下”之稱。“二都”乃上虞橫塘之古名,據(jù)有關(guān)史料記載,此地自古以來盛產(chǎn)楊梅,如今楊梅成了農(nóng)民重要的收入來源。想那每年農(nóng)歷五月,橫塘滿山遍野都掛著色彩斑斕的楊梅,飄浮著蜜一樣的香甜,那紅的鮮艷欲滴,愉人眼目;白的晶瑩如玉,引人垂涎。行人入境,仿佛置身于果園仙界,見到的是楊梅樹,吃到的是楊梅果,聞到的是楊梅香……楊梅色美味鮮,正是“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瀘南荔枝深”。宋詩說得一點不錯。
走筆行文至此,有感而發(fā),作詩一首:“楊梅弄粉日催紅,嬌態(tài)盈園沐暖風。曲徑橫塘芳草路,年年游客集虞東?!泵麨椤渡嫌輽M塘》,聊表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