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春蓮?オ?
[摘 要]閱讀文章的最終目的就是對文章主旨的把握。只有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學生才能領會作者的情感,學生的思想認識才能有所提升。教學中只有讓學生得到道德情感的熏陶與感染,這樣才能體現(xiàn)語文課的人文性與教育性。從借助多媒體教學、結(jié)合作者的寫作背景、反復品讀重點片段這幾個方面探索如何領悟作者的情感。
[關(guān)鍵詞]文章主旨 多媒體 寫作背景 重點片段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030025
所謂文章主旨,是指作者的寫作意圖,它是文章的核心組成部分。其內(nèi)涵包括情感態(tài)度、精神品質(zhì)、道德感悟和希望號召等。如果說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那么主旨就是文章的心臟和靈魂。因為閱讀文章的最終目的就是對文章主旨的把握。學生只有把握了文章的主旨,才能獲得情的感染、德的熏陶、知的教化、理的啟迪和行的標準。把握文章的主旨既是閱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關(guān)鍵所在,因此學生學習一篇文章的效果如何就取決于對文章主旨把握的程度。那么,怎樣才能準確、高度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呢?在此筆者結(jié)合教學實踐粗談己見。
一、借助多媒體教學
許多課文內(nèi)容都具有音樂美和圖畫美的特點,甚至有些課文本身就是一幅意蘊深藏的畫卷,但是這幅畫是不能直觀感受的,它隱藏在一定的語言形式符號之中,如果語感不強的學生是難以領會這幅畫的內(nèi)涵的。因此,在教學這類課文時,不能用普通的教學方法進行施教,應該應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如果僅僅通過對語言符號的解讀和分析,那么學生所獲得的只是抽象的意象,難以領悟到一個天涯游子那種肝腸寸斷的羈旅之思。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借助多媒體的音與像形成一段蕭瑟、蒼涼的深秋夕照視頻,把課文的內(nèi)容再現(xiàn)出來,那么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就會茅塞頓開,同時也會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很自然地加深對文章思想及作者感情的理解與領會。
再如“踏花歸去馬蹄香”這句詩,如果僅讓學生通過字面去理解,根本無法領會詩的內(nèi)涵??赡軐W生一看到詩句首先想到的就是種在田里的“馬蹄果”的味道香甜呢!如果在教學中能夠借助現(xiàn)代教學手段設計一個優(yōu)美的意境:一匹駿馬從長著野花的草地上跑過,而在馬蹄的后面追隨著一群蜜蜂。通過這樣的意境,學生就能品味蜜蜂為什么會追隨“馬蹄”,“馬蹄”為什么會香,于是就能順水推舟地領會詩句的意思及整首詩的意蘊。
二、結(jié)合作者的寫作背景
很多課文的外延極為深遠,單靠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和對結(jié)構(gòu)的梳理是很難把握中心的,要結(jié)合寫作意圖才能領會作者的感情和文章主旨。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上片從四個方面分別描繪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群山蜿蜒起伏如同舞動的銀蛇,高原丘陵成群好似奔馳的白象。通過對北國雪景的概括描寫,把讀者引入了一個壯闊雄奇、玉砌銀裝的冰雪世界。從內(nèi)容上看,這是對北國壯麗雪景的贊美,切合題意。而下片是對五個歷史人物進行評價:秦皇漢武的弱點是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的不足是稍遜風騷;而被稱為一代天驕的成吉思汗只知道彎弓射雕,注重武功,而忽略文治。如果從常規(guī)的寫作要求來看,學生往往會認為這些內(nèi)容已經(jīng)離題了,覺得這是多余的部分,因而就不能全面、完整地把握文章的中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結(jié)合作者的寫作背景及寫作意圖來點撥學生,讓學生明白評古是為了論今。這樣,學生就能明白這首詞的主題是表現(xiàn)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及其偉大的政治抱負,同時充分表現(xiàn)了當代無產(chǎn)階級革命英雄的豪情壯志。
三、反復品讀重點片段
文章的意蘊并不是直觀的、膚淺的,而是隱藏在一定的語言形式符號之中,僅靠膚淺的直觀或粗略的朗讀是遠遠不能領悟其意蘊的。要想領會文章的意蘊,就要像牛吃草那樣對語言形式符號進行反復咀嚼,多次品味,這樣才能嚼出語言的味道,體會語言的意蘊。
如《濟南的冬天》第二段,學生在初讀時只能從整體上感受這是對濟南冬天的山和水的描寫,經(jīng)過多次細讀品味之后,學生會感受到這段不僅僅是寫景,還寫了濟南的人的表情、感覺、幻想和心情。因為濟南的冬天氣候溫暖晴朗,所以人們的表情“面上含笑”;因為小山像搖籃,溫暖舒適,所以人們感覺“有了著落,有了依靠”;因為度冬如春,所以產(chǎn)生“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和“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的幻想;因為冬天這樣慈善,所以就是這點幻想一時不能實現(xiàn),人們的心情也“并不著急”。這些描寫都是圍繞山來寫的,所以只有讓學生經(jīng)過細讀品味描寫山的這些內(nèi)容,才能領悟到人們在冬天的表情、感覺、幻想和心情。學生在細讀過程中獲得一種強烈的情緒滿足,一種審美意義上的愉悅,在美感享受中切身感受其意蘊,從而領會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和贊美之情。
總之,領悟作者情感的方法遠是舉不勝舉的,根據(jù)教材特點,結(jié)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正確選擇方法才是順利成功地解讀作品的關(guān)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可千篇一律,照瓢畫瓜,教師要根據(jù)文章的具體特征選擇恰當?shù)姆椒ā?/p>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