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樓 鄭勇
河南省淮陽縣于2011年被確定為國家連片特困地區(qū)扶貧開發(fā)重點縣。5年來,扶貧開發(fā)工作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2013年、2014年,該縣連續(xù)兩年奪得周口市“小康杯”競賽先進縣;在河南省扶貧辦、省財政廳組織的年度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考評中,2012年度榮獲全省A類縣、2013年度榮獲全省B類縣第一名。
嚴格操作程序,精準識別貧困人口。2014年5月開始至年底,在縣、鄉(xiāng)、村的共同努力下,按照“高、低、無”(行政村貧困發(fā)生率高出全縣25%以上,行政村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低于全縣平均水平的60%,行政村無集體經濟收入)的貧困村識別標準和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低于2736元的貧困戶識別標準,對全縣貧困村和貧困戶進行了建檔立卡、精準識別,全縣新識別貧困村145個,貧困戶36413戶,貧困人口143352人,徹底摸清了貧困人口底數,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強化項目帶動,貧困人口大幅減少。2011年以來,該縣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進一步加大扶貧開發(fā)力度,積極實施整村推進項目和產業(yè)化扶貧、小額信貸扶貧、科技扶貧和“雨露計劃”培訓,大力開展行業(yè)扶貧和社會扶貧,不斷幫助貧困農民拓寬增收渠道,增加經濟收入。5年來,通過扶貧開發(fā)項目帶動,貧困人口持續(xù)減少,全縣共有14.38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了穩(wěn)定脫貧,貧困發(fā)生率由2010年年底的20.68%下降到2015年年底的6.9%。
突出工作重點,專項扶貧扎實有效。5年來,該縣共投入中央、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33億元,各項扶貧工作穩(wěn)步推進。一是整村推進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2011年以來,全縣對127個貧困村實施了整村推進,投入資金5768萬元,修建村內道路315.68公里,解決了32.09萬群眾的“行路難”問題,并催生了一批亮點村和示范村。二是到戶增收扶貧、科技扶貧、產業(yè)化扶貧等項目管理規(guī)范,扶貧效益明顯。全縣共實施到戶增收項目70個,投入資金1765萬元,項目覆蓋3780戶,受益人數14200人,人均增加收入1500元以上;實施科技扶貧項目22項,投入資金835萬元,扶持貧困村22個,扶持貧困戶1900多戶,輻射帶動4600多戶,受益貧困群眾1.95萬人;實施產業(yè)化扶貧貸款貼息項目18個,投入資金814萬元,直接帶動貧困村58個,帶動貧困戶5400多戶,戶均增收1000多元,被扶持企業(yè)直接幫扶資金和捐助物資折款近600萬元。三是金融扶貧順利開展。2011年至今,全縣共發(fā)放扶貧小額貸款4600多萬元,累計兌付貼息資金200多萬元,扶持種植業(yè)30個,養(yǎng)殖業(yè)30個,加工業(yè)45個,扶持貧困戶1100多個,戶均增收1200多元。四是貧困人口自我發(fā)展能力不斷提升。2011年以來,全縣圍繞提升貧困人口新成長勞動力自我發(fā)展能力,投入“雨露計劃”培訓資金1023.45萬元,培訓農村實用技術人才1.9萬人次。
各方積極參與,定點扶貧深入推進。2011年以來,中直、省、市共向該縣派出定點單位21個,派出幫扶隊員33人,為該縣引進項目資金2648.01萬元,組織捐款捐物折款180多萬元。2015年9月14日,縣委召開駐村工作會議,向全縣121個貧困村派駐了第一書記,完善了結對幫扶機制,實現了干部駐村幫扶全覆蓋。
強化政策支持,行業(yè)扶貧不斷加強。教育、交通、民政等行業(yè)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文件精神,緊密結合各行業(yè)的業(yè)務職能,制定完善配套措施和辦法,在資金、項目等方面向貧困鄉(xiāng)、村和貧困人口傾斜。據統(tǒng)計,2011年以來,全縣行業(yè)部門投入扶貧資金達7.3億元,其中道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入資金3.42億元,新修水泥路626公里,使貧困村道路通暢率達到85%以上;安全飲水項目投入資金2.3億元,修建供水廠11座,解決了41萬農村居民安全飲水問題;行政村標準化衛(wèi)生室覆蓋率100%;貧困村電力保障達到了全覆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