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代民治政體》一書是布賴斯根據(jù)他的親身游歷,調(diào)查各國的民治制度而寫出的一本著作。作者運用規(guī)范分析法、實證研究法從歷史、地理政治學的角度分別考察了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六國的政治體制及其運行過程,對自由平等等概念作了分析,并對民治政體中存在的政黨、社會輿論、人民直接立法等現(xiàn)象進行了論述,作者認為民治政體中存在立法機關衰落的趨勢,領袖在民治政體的運作過程中作用很大,最后作者對中央與地方關系和民治政治與多數(shù)主義國家的關系作了分析。
關鍵詞:民治政治政體;導詩
一、寫作背景
作者背景:詹姆斯·布賴斯是英國自由黨政治家、外交家、歷史學家。出生于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城。先后就讀于格拉斯哥大學和牛津大學,并留學德國。1862年獲牛津三一學院文學學士學位,1864年,年僅26歲時便出版500多頁的專著《神圣羅馬帝國史》。1867年取得律師資格,后又于1870年獲民法博士學位;他曾數(shù)度參加自由黨內(nèi)閣,從1886年起歷任外交次官、領事務大臣、貿(mào)易大臣、愛爾蘭事務大臣等要職。1907年被任命為英國駐美大使;在華盛頓任職期間贏得很高的榮譽。1913年自大使任上退休,次年被授封為子爵。并任海牙國際法院法官,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負責調(diào)查德國在法國和比利時所犯下的罪行。1922年在德文郡錫德茅思逝世。
寫作背景:當時學術界正在討論政治改革,作者認為這種討論應該建立在對相關國家政治制度研究的基礎上;一戰(zhàn)的結束,國際新政治秩序的建立;民治政體在世界范圍內(nèi)傳播得極快;作者經(jīng)歷豐富,對民治政體有著廣泛的興趣和充分的研究。
二、寫作手法
規(guī)范分析:對一些概念做了定義,回答了應該是什么的問題。如民治政體,作者認為其是指一種以合格公民之多數(shù)的意見為統(tǒng)治之政體,其合格公民必須占住民之大部分,最少四分之三,然后人民的實力約能與他們投票的權力相當。
學科方法:歷史政治學:在歸納總結每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時,作者總是先從這個國家的歷史狀況入手,分析每個國家不同的歷史條件對現(xiàn)行政治制度產(chǎn)生的影響。地理政治學:作者認為不同的地理狀況對一國的政治制度的構建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不同的氣候地形塑造了不同性格的人民并對制度建構產(chǎn)生重要影響。
三、本書主要觀點
1.民治政體的理論基礎
作者認為民治政體的存在是建立于一定的信仰和思想之上的,包括自然權利學說,實利主義和人們對改善生活的傾向。
自然權利學說是指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自由的,一切人都生而平等的,都有一個平等的權利去營求幸福。每個人既是團體中一個分子,他如要鞏固他這平等的權利,保存他這生來的自由,那么他對于這團體的政府非有一個平等的參與不可,那政府就是由團體的同意而創(chuàng)造,維持的。
實利主義是指凡一個社會中,最大多數(shù)分子如能依平等的資格,有平等的權利而參與政治,其與個人的利益,及全體的幸福一定有最好的成效;這種結果確是政府存在的主要目的,所以人民自治的政府是人類的經(jīng)驗所贊許的。
最后作者指出民治政體最強的動機也無非是全般人民生活改善的觀念,和一種極端信仰民眾的傾向。
2.自由
作者認為自由與民治有很大的關系,民治政府應該尊重和保障人們的自由。作者從自由的形式及相互關系和自由的意義等方面對自由作了分析。
自由的四種形式:公民的自由—人民的身體及財產(chǎn)不受裁制;信仰的自由—宗教的思想及信仰的形式不受制裁;政治的自由—人民參與政治的權利;個人的自由—個人行為如與公共福利不生顯著的影響,而無制裁之必要的,都不受制裁。
四種自由間的關系:公民自由依賴于政治自由,公民自由總是由政治的競爭得到的,沒有政治自由的保護,公民自由很難存在下去。政治自由包括公民自由。信仰自由借政治自由而存在。個人自由和政治自由成反對的趨勢,前者是要脫離法律的制裁,后者是要參與法律的制裁。政治自由和個人自由彼此可以獨自存在。公民自由和個人自由界限很難定,兩者都有不受制裁的意思,公民自由比個人自由時代老一點。公民自由是從專制君主身上奪下來的,個人自由是為抵御自治政府之憲法的行動而存在。
3.平等
作者認為平等是民治政體中的顯著特征之一,是民治思想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并從平等的種類及其相互關系對平等作了分析。
平等的四個種類:公民的平等—一切國民在法律上有平等的資格;政治的平等—全體人民都有平等參與政治的權利;社會的平等—社會中各分子的接觸都沒有存門第財產(chǎn)的成見;自然的平等—人類生來都有一樣的五官、欲望、感情。
各種平等之間的關系:自然平等的思想和自然不平等的事實是時常起沖突的,平等思想的勝利是創(chuàng)造了公民的平等,爭取到了政治的平等。政治平等得到了,自然平等的思想就格外強固了,很容易促成社會的平等。民治制度能暢行無滯,大半是社會平等的結果。
4.政黨
作者認為政黨的出現(xiàn)比民治政體要早。政黨是一切國家中都有的,一切政體下都可以存在的。在民治政體下,政黨的范圍大為擴充了,因為在民治政體下,每個公民都有投票權,所以政黨若想得勢,就得盡量搜羅選民,督促他們投票。政黨的起源大概都因一種政治主義或?qū)嶋H問題使國民分為兩派,但其發(fā)展決不能受其理想及主義的絕對拘束,總時常受環(huán)境的影響。政黨繁盛的原因是由人類心理中的四種傾向合流的作用,即同情、模仿、競爭、奮斗。政黨在代議制國家中的主要任務是宣傳政策、辦理選舉,把立法部中同黨議員團結起來,使他們一致主張一種政策,務求達到一種目的。
政黨的弊端是政黨提倡虛浮和詐偽行為;把黨爭擴張到地方選舉上,地方政治就會為政黨色彩所蒙蔽;政黨分贓制度;黨見的深重還能使人道德心墮落,因為討論什么問題都以黨的利益為標準。政黨的作用:把一盤散沙的選民歸并的井然有序;政黨的競爭是一種政治教育,能夠使國民心理時?;顫姡徽h把他們的政見表示出來,防止新聞紙左右民意;政黨組織選舉中的一些事務;議會中的政黨可以使得政治意見得到協(xié)調(diào),政黨紀律能防止議員徇私納賄的行為。
參考文獻:
[1]詹姆斯.布賴斯,《現(xiàn)代民治政體》,張慰慈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
[2]安德魯.海伍德,《政治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3]亞里士多德,《政治學》,商務印書館,1983年
作者簡介:
康亢(1990—),男,漢族,山西省太原市人,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2014級中外政治制度專業(yè)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外政治制度比較。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