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富
[“溯”材展示]
安徽巡撫趙公國麟聞其(吳敬梓)名,招之試,才之,以博學鴻詞薦,竟不赴廷試,亦自此不應(yīng)鄉(xiāng)舉,而家益貧。環(huán)堵蕭然,擁故書數(shù)十冊,日夕自娛。窘極,則以書易米?;蚨湛嗪?,無酒食,邀同好汪京門、樊圣謨輩五六人,乘月出城南門,繞城堞行數(shù)十里,歌吟嘯呼,相與應(yīng)和。逮明,入水西門,各大笑散去,夜夜如是,謂之“暖足”……余平生交友,莫貧于敏軒(吳敬梓的字)。抵淮訪余,檢其橐,筆硯都無。余曰:“此吾輩所倚以生,可暫離耶?”敏軒笑曰:“吾胸中自有筆墨,不煩是也?!?/p>
(《勉行堂文集·文木先生傳》)
[ 運用方向]
1. 不同流合污。安徽巡撫趙國麟聽說吳敬梓的名聲,舉薦他參加“博學鴻詞科”考試,他洞悉當時官場的黑暗,最終不去參加廷試,寧愿過清貧的生活。
2. 安貧樂道。生活的貧窮不能摧毀一個人的意志,軟弱的人會被貧困打倒,堅強的人反而能從貧困中浴火重生。吳敬梓家徒四壁,冷落凄涼,只擁有幾十本舊書,可是這并沒有打擊他生活與創(chuàng)造的激情。
3. 用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要善于化不利為有利。吳敬梓窮困到了極點,冬天寒冷無物御寒,他就邀請好友繞城步行數(shù)十里,笑稱“暖足”,在困境中也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樂趣。
4. 積蓄方能勃發(fā)。寫文章如此,做人也是如此。吳敬梓隨身所攜的袋子連筆硯都沒有,但他認為,只要胸中自有筆墨,就能信筆拈來。平日的積蓄與思考,才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才是他自信的底氣。
5. 堅守本心。心不為形役,方得大自由。一個人不能被外物役使,也不能被外物誘惑。吳敬梓當初敏銳地拋棄了官場的束縛與誘惑,后來也不去計較文人所賴以謀生的工具——筆硯,他超越了世俗的觀念,達到了精神的自由、靈魂的高尚。
[ 習作片段]
我喜歡作家,總覺得那揮灑文字的必是一個思想內(nèi)涵豐富、人品高尚、無欲無求的圣人,但當某作家“詐捐門”事件發(fā)生以后,我對作家有了新的看法?!按壬茽I銷”本不應(yīng)發(fā)生在德高望重的文學大師身上,捐多捐少是個人心意,本不是用來衡量愛心的尺碼,可當名利參入其中,“慈善”便成了推銷自己的借口。
繁華的燈光終于誘引了那位作家的利益之心,為此他摒棄道義,摒棄文學,走上了那條讓自己聲名狼藉的不歸路……
歷史繁華了千年,千年的繁華被歌舞升平所毀滅,精神追求從此消失,精神種子從此游散,何時、何地,吳敬梓路過此地,將那些精神的種子拾起,播種,發(fā)揚。
他環(huán)堵蕭然,貧困窘極,只能十指如柴,握著冷冷的筆,任其在紙間游走,縱使饑餓的蟲子侵蝕大腦,他仍堅持著?!奥淦恰背闪怂拇~,《儒林外史》成了他的代表作,他不想金戈鐵馬的激情,不顧巡撫薦舉的誘惑,不愛功名利祿的迷香。不是無情,只因吳敬梓心靜如水,是堅守將他推上歷史舞臺,是堅守讓他得其所望。
不是不羨繁華,不是不想繁華,只因世俗的繁華過于濃重,容易遮人眼球,進而迷失方向……
[ 亮點評說]
片段節(jié)選“溯”材中吳敬梓安貧樂道、堅守本心的事例,采用想象描摹、排比抒情的手法,形象而生動地謳歌了吳敬梓高尚的人格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