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瓊
【摘要】:圣母是歐洲繪畫史上畫家非常熱衷表現(xiàn)的題材,從12世紀拜占庭時期俄國的《弗拉基米爾圣母像》到18世紀法國安格爾繪制的《披藍袍的圣母》,圣母的形象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歲月里都有被表現(xiàn),而在這幾個世紀中,歐洲經(jīng)歷了巨大的社會文化變革,這個永恒的題材隨著文化環(huán)境的改變表現(xiàn)方式也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本文通過時代特征對比的方式來探討分析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巨匠拉斐爾筆下圣母形象的時代文化內涵。
【關鍵詞】:人文主義思想;中世紀
拉斐爾一直被世人認為是專門描繪圣母的杰出畫家,從《草地上的圣母》到《西斯廷圣母》,他畫中的圣母形象都充滿著人間母性的愛與美。在他的畫面上,圣母所體現(xiàn)出來的美既不是神權的高貴和禁欲主義的贖罪也不是理性至上看破世俗的崇高,更沒有人性的剛毅,它是充滿著人文主義色彩、人性情感自然滲透的世俗美,而這種美的產(chǎn)生是源于畫家的思想與文藝復興運動密不可分的結果。
一、拉斐爾筆下的圣母形象與人文主義思想滲透的關系密切
拉斐爾雖然一生只活了短短的37年,但是他為宗教題材里面的人物賦予了人文主義的思想是舉世矚目的,體現(xiàn)了對“人”的關注。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創(chuàng)作出大量的有影響力的圣母題材畫作。
在他的《草地上的圣母》一畫中,圣母身穿漂亮的衣裙,眼睛深情的望著圣嬰,表情慈祥,從她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一個母親對孩子充滿的愛意。這幅畫作中,圣母的形象就如同是鄰家的少婦,端莊、優(yōu)雅并且容易親近。畫面中,圣母、小耶穌與小約翰在玩耍,小耶穌看似尚會走路,圣母把他放在兩腿之間,小心的用手攬護著他……這個場面看起來是如此的自然,讓我們猶如看到了生活中很常見的一幕。
在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開始用研究古典文學的方法研究圣經(jīng),將圣經(jīng)故事融入了人文主義的思想。而人文主義歌頌的世俗美,肯定“人”是現(xiàn)世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和享受者,提倡藝術應該表現(xiàn)“人”的思想感情,科學就是為“人”在謀福利,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這些思潮都體現(xiàn)在當時的宗教繪畫當中。正因為如此,拉斐爾的這些畫作雖然還是在表現(xiàn)一種宗教題材,但圣母的形象已經(jīng)不在是中世紀那種哀怨的、贖罪的表情,而是溫暖的、有人情味的“人”的化身,是人文主義思想在畫面上顯現(xiàn)的印記。
二、拉斐爾筆下的圣母形象不同于中世紀贖罪般的圣母形象
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說:“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里先有”。拉斐爾通過對圣母像的刻畫把陽光散布到了人們的心中,讓人們感受到了寬慰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是因為在畫家的心里已經(jīng)深深的埋下了人文主義思想的種子。
對比黑暗的、神權至上的中世紀,那時的圣母畫像中圣母的形象常常是痛苦的、贖罪的、哀怨的表情,這些畫作是為宗教和封建體制下皇權服務的,這樣的圣母形象表現(xiàn)是為了教育人們生來是為了贖罪的,并時刻都要背負著贖罪的心情來生活,帶有統(tǒng)治階級教化和馴服民眾的濃烈宗教統(tǒng)治色彩,如12世紀拜占庭時期的俄國教堂里面懸掛的一幅名為《弗拉基米爾圣母像》的畫作,這幅作品被史學家稱為是西方美術史上第一幅圣母題材的畫作,畫中的圣母那憂郁哀怨的雙眼就是中世紀宗教繪畫的一大特點。對比中世紀時期的作品,拉斐爾畫中圣母的目光就柔和了很多,畫面少了哀怨多了人間真情的流露,這是一種反封建和宗教改革運動的進步,拉斐爾畫中圣母的形象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時代氣息。
拉斐爾生活的時代正值文藝復興思潮運動的頂峰時期,雖然拉斐爾仍然是一位為教皇服務的宮廷畫家,但是人本思想在他的宗教題材的圣母畫像中是留有很深的印記的,拉斐爾畫中的圣母形象既不是冷冰冰的中世紀式的表達模式,也不是古典主義時期的理性至上的美,更沒有新古典時期的革命情懷,他筆下的圣母就是那種獨有的人文主義氣質的表現(xiàn)。由此看來,一種時代精神造就一種時代文化,處于資產(chǎn)階級上升期的人文主義文化更加注重“人本”的表現(xiàn),但這種文化又沒有完全脫離宗教的影響,所以拉斐爾畫中的圣母形象雖然比起中世紀冷冰冰的神權至上的圣母形象多了一些人間的歡樂情懷,但是與后來的古典主義時期崇尚的理性美與新古典主義時期借用圣母表達革命堅韌性格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神性的符號
在西方文明史上,5 世紀至15 這一歷史時期稱為中世紀。中世紀美術是西方文化的特殊表現(xiàn)形式之一,它改變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美術的傳統(tǒng),并在發(fā)展中逐漸形成自己的形式和內容體系,成為特定時期人們生活、觀念、思想、感情的特殊形式的表現(xiàn)??偟恼f來,中世紀美術屬于基督教美術,作為歐洲封建社會的重要特征,就是政權和基督教合一的統(tǒng)治,藝術充當了宣傳教義的形象手段,中世紀的廣大信徒們無私地奉獻出自己的才智,按照當時的審美理想創(chuàng)造出為數(shù)眾多的特色鮮明的圣母形象。
人性復興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作品中的圣母形象從具有象征意義的圖形符號轉變成現(xiàn)實世界的人的形象。拉斐爾被稱為“文藝復興三杰”之一,他的大部分作品偏愛描繪溫柔美貌的圣母形象,他筆下的圣母年輕、美麗、豐潤、健康、眉宇間洋溢著母親的慈愛與幸福,那一系列圣母像,把感性美和精神美和諧無間地統(tǒng)一起來,從而傳達出人類的美好愿望和永恒感情。縱觀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所創(chuàng)造的圣母形象,大都表現(xiàn)了一種典型的理想美,而拉斐爾將這種理想美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給人以持久的美感,超脫于世俗,卻平易近人。拉斐爾所創(chuàng)作的圣母形象以一種柔美、典雅的風姿居于理想藝術榮譽的頂端,同時也展示了人本主義的美學思想,展示了人的智慧、尊嚴、崇高與偉大。
步入凡塵
17 世紀的歐洲藝術繼承和發(fā)展了文藝復興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審美觀念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在文藝復興時期,主要強調和諧、寧靜、理想的美,而17 世紀的藝術創(chuàng)作,則強調打破和諧,主張真實自然的美,這一時期以卡拉瓦喬為代表的現(xiàn)實主義藝術家揭開了藝術革命的篇章,他們拒絕空洞的理想化,向權威和陳見發(fā)起挑戰(zhàn),開始從普通人身上發(fā)掘美和智慧,他們用畫筆描繪平民百姓的生活,這些下層社會的人物形象,在畫家的筆下往往呈現(xiàn)出人的自信和尊嚴??ɡ邌虅?chuàng)作的圣母沒有藝術應有的含蓄的美感,他沒有把圣母的崇高、偉大和榮光描繪出來,而是真實、質樸的表達現(xiàn)實。在當時卡拉瓦喬所創(chuàng)作的圣母和圣徒形象不僅已超出教會所允許的藝術“體統(tǒng)”,而且也超出了那些相信人文主義的上層階級文化人的接受能力,而當時光濾去宗教的偏見或是歷史的局限時,卡拉瓦喬繪畫的現(xiàn)實主義的魅力便會顯現(xiàn)出來。
受卡拉瓦喬的影響,17 世紀更多的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宗教題材的繪畫作品時更加傾向于世俗化,用社會底層勞動者來描繪宗教人物,這時期創(chuàng)作的圣母形象也成了普通家庭的女子形象,更加逼近社會真實,但并非所有的畫家都像卡拉瓦喬那樣執(zhí)拗,致力于創(chuàng)作“粗野的自然人”。卡拉瓦喬的繼承者和追隨者在創(chuàng)作圣母形象時加入了自己的藝術見解,增加了形式美感。
結語
歷代美術家都在用畫筆歌頌圣母的形象,這位被世人崇敬、愛戴的女子從中世紀天國中抽象的神后,到文藝復興時期終于轉變成現(xiàn)實的具有理想美的女性形象,到17 世紀進一步步入塵世,成為凡塵中真實平凡質樸的女子,她始終是人們心中值得信賴的美的化身,她的身上始終寄托著人們對母親的愛戴和依戀。后世的美術家依然用自己獨特的審美眼光創(chuàng)作著屬于自己時代的圣母形象,但始終未脫離象征美、理想美和現(xiàn)實美。教藝術
參考文獻:
[1]李春著.《西方美術史》[M].陜西: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2]周時奮著.《文藝復興三杰畫傳 》[M].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4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