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運喜
無論什么考試,無論哪個級別的考試,都難免作弊事件的丑聞發(fā)生。高考是國家最重要的考試,關系國家選拔人才的質量,關系考生的人生前途和命運。由于作弊的存在,作弊手段的不斷升級,高考防作弊也被迫從人防到技防,不斷加大對作弊行為的處罰力度。
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明確,在普通高考、全國研究生考試等法律規(guī)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將入刑定罪,最高可處七年有期徒刑?!霸诜梢?guī)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新的修正案不僅規(guī)定考試作弊行為本身要受到刑事處罰,還將組織作弊、幫助作弊的行為入刑,這意味著只要為作弊者提供幫助,都將構成犯罪,并且對此類犯罪行為最高可判處七年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懲罰力度明顯提升。
2016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教育法》也規(guī)定,作弊考生將面臨被取消考試成績、停止參加考試1年以上3年以下的處罰,同時對參與組織、幫助作弊者給予罰款、行政拘留;對疏于管理的教育行政部門、考試機構負責人員給予處分,甚至追究刑事責任等相應處罰。
今年高考是作弊入刑后的首次高考,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國家從倡導誠信應考到作弊禁考,再到作弊入刑,懲罰力度層層加碼,能否堵住高考作弊的口子?
筆者認為,防作弊始終是被動的,也是滯后的,所有防作弊技術都是典型的“馬后炮”、“事后諸葛”。先有作弊,后有防作弊,防作弊的技術手段永遠趕不上作弊,必然落后于作弊。因此,簡單地防作弊,無論是人防或技防,效果有限,意義不大。高考防作弊,根本之舉在于教育引導,在于道德感化。要在考生的誠信上作文章,引導考生確立以作弊為恥,以作弊為辱,以作弊為罪的榮辱觀和負罪感,自覺抵制作弊,拒絕作弊,反對作弊。平時重視對學生的誠信教育,把誠信作為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重要內容,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品德,教育學生真正把誠信作為自己為人、處世、行事的道德準則,作為自己學習、生活、交往的基本原則,作為自己進入人生、社會的閃亮名片。開設誠信考場,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磨煉學生的誠信品質。如果有人考試作弊,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群起而攻之。然后在誠信教育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簽訂誠信考試承諾書,對自己的誠信負責。
同時,誠信教育不是萬能的,不可能成功感化每一個學生,難免出現個別冥頑不化的“死硬分子”。國家級考試從作弊禁考到作弊入刑,既反映了作弊形勢的日益嚴重和惡化,也反映了國家反對作弊的堅強意志和決心。禁考不同于入刑,禁考只是限制學生的考試權利,入刑則意味著直接追究刑事責任,限制學生的人身自由。作弊形勢的嚴峻,迫使國家不得不運用最嚴厲的刑法來追究作弊者的法律責任,以限制人身自由震懾作弊者。不過,盡管追究刑責是應對日益嚴峻的作弊形勢的現實需要,是維護高考秩序保障高考公平的必然舉措,但在具體追究考生的刑責時,還是要慎重,必須保證取證規(guī)范、科學、合法,讓考生在確鑿證據面前無話可說,認罪伏罪。
總之,防作弊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維護高考公平秩序,維護所有考生的根本利益,才是目的。防作弊不應被動地防,不應事后防,而應重視誠信養(yǎng)成教育,讓誠信成為每個學生的道德追求。此乃根本之舉,治本之策。同時,將作弊入刑,對作弊考生高舉法律利劍,也是必要的,短時間內具有治標的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