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倍
摘要:對于鋼琴演奏者而言,只有在大量的練習中采取正確有效的練習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按照鋼琴學習的四個發(fā)展階段,來闡述各個階段應采取的有效性策略,以幫助學習者更好地指導自身的實踐。
關鍵詞:鋼琴練習 ?有效性策略
對于舞臺表演,“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被大家奉為練習時的名言警句,一再強調大量練習對于量變到質變的決定性作用。叔本華曾說“平庸的人關心怎樣消耗時間,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時間”,因此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練琴需學習者不斷地進行探索。本文從鋼琴學習的四個層面:識譜層面、技術層面、藝術層面、整合層面,即鋼琴學習的四個發(fā)展階段,來分析各階段練習中應采用的有效性策略。
一、識譜層面的“一步三回頭”與“眼疾手快”
無論是初學者還是具有一定學習經驗的學習者,識譜永遠排在第一位。作為演奏者忠實于原作的第一手資料,對于樂譜的準確性把握至關重要。且不談樂譜中的表情術語,音高與節(jié)奏則是根本之根本。從筆者的教學經驗來看,大部分學習者對于音高、節(jié)奏的錯誤主要源于第一印象的錯誤,即在第一遍識譜時留下錯誤的印象。當然,學習態(tài)度的嚴謹與認真無可厚非,但是對于一項瑣碎、繁雜的視覺活動,如何在有限的注意力集中階段中完成準確地識譜,則需要學習者“一步三回頭”。所謂“一步三回頭”即指學習者在第一次識譜時盡量以小節(jié)或樂譜排版中的行為單位,初學者通常以小節(jié)為單位,稍有經驗者可以以行或者段落為單位,在“第一步”即第一遍(幾小節(jié)或幾行)之后“三回頭”,檢查“音高、節(jié)奏、調號音”,通過“三回頭”不僅僅在次數(shù)上增加了識讀的熟悉程度,更起到了檢查和糾正的作用,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學習者在第一遍學習時過長篇幅的識讀樂譜而造成的記憶混亂和短暫性記憶。所以,對于這“一步”該包括多少小節(jié)和行數(shù),則是與學習者記憶能力持續(xù)性的長短有關,因此“一步”中所囊括的小節(jié)到行數(shù),再到段落的飛躍,需要“眼疾手快”的學習策略加以輔助學習。
這里的“眼疾手快”是在“一步三回頭”細致與認真的基礎上,強調學習記憶中視覺系統(tǒng)與聽覺系統(tǒng)的融合,努力將譜面上的音高與音響上的音高有機統(tǒng)一起來,在大腦通過視覺系統(tǒng)接受信息并轉化為觸覺系統(tǒng)后,通過聽覺系統(tǒng)深化元素概念,從而做到三位一體的實踐過程?!把奂彩挚臁币环矫鎻娬{學習者集中注意力,加快記憶速度(包括對譜面音高位置的熟練性和實際音響的對應性),另一方面注重培養(yǎng)內心聽覺中對于音符組織關系的預見性。在此過程中,學習者還應做到“化繁為簡”,即觀察相同的元素,例如:平行樂句的起始位置,左手的伴奏織體等,從而減輕識譜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學習者對于瑣碎、繁雜事物的畏難情緒。
二、技術層面的“以小見大”與“化繁為簡”
對于一首作品的詮釋,沒有技術層面的支持便無法準確地刻畫作品想要塑造的音樂形象??v觀鋼琴藝術的發(fā)展史,無論是樂器自身從古鋼琴到現(xiàn)代鋼琴的機械物理發(fā)展,還是由此而衍生出的如歌的演奏、指力學派、重量彈奏法等演奏方法,都是為了更加豐富、貼切的表達作曲家的精神內涵。無論是慢觸鍵、柔韌力量所追求的音色圓潤、柔和,還是快觸鍵、爆發(fā)性力量所表達的音色透亮、渾厚,對于演奏者而言都是手指控制力的一種體現(xiàn)。而手指控制力的形成則是建立在對音樂材料的訓練基礎之上,歸根到底,其核心便是音階、琶音、和弦三大要素。
音階是由半音或全音按照高低次序排列組成的音符,因此對于鍵盤上黑白鍵交替所形成的“地形”,會因調式調性的不同而發(fā)生改變。德羅(Mary Derowe)認為音階樂段在任何歷史時期的曲目上都有共同之處,音階本身在每一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語法運作,而鋼琴家必須知道如何正確發(fā)揮觸鍵與組織結構上的細微差異。對于音階的訓練目的意在鍛煉手指的獨立、音色的均勻及雙手的協(xié)調,而在此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即是由于大指天生的粗短而造成跨指中重音的產生,以及四、五指天生的不靈活與力量薄弱而造成的音色不均勻。琶音是以分解和弦的形式按照音階的走向組織而成,相對于音階而言,手指間的距離空間感則是練習的重中之重。和弦,以及等同形式的雙音、八度則著重于音響的干凈與集中。
在了解核心要素的技術難點之后,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如何從不同形式音樂材料的練習中尋找相似之處,即如何將技術點“以小見大”。音階、琶音、和弦的準確把握實質為“鍵盤地形”的空間感把握,而空間上轉移的靈活性則取決于指法的設計。因此,面對不同組織形式的音符,我們需要提煉的是指法設計的科學性,尤其是對于樂曲段落中和弦指法連接的“手指就近原則”(相鄰兩個不同的和弦,避免指法的雷同,盡量采取手指相隔,以便和弦連接時力量轉移,如一、三、五指與一、二、四指的連接)。在長期的訓練過程中,如果將科學指法的意識貫通其中,對于樂曲中的技術段落不僅迎刃而解,而且空間感的把握對于演奏者的背奏練習也具有很大的指向性作用。
對于技術層面的另一種衍變形式,裝飾音的演奏則可以用“化繁為簡”來形容。很多學習者在面對裝飾音時總有一種放大的心理效應,從而將裝飾音原有的靈巧、圓滑性演繹的笨拙與強硬,甚至影響了節(jié)奏的準確性,所以在練習裝飾音時,需明確旋律的主干線,將裝飾音表面性的“繁瑣”簡化至旋律的單一性之中,從而恰當?shù)娜诤涎b飾音的演奏效果。
因此,面對技術要點的練習,學習者要學會“以小見大”,在練習過程中注重從小細節(jié)積累經驗,從而窺視出大段落中技術點的實質性,降低練習時的心理壓力;反之而言,學會“化繁為簡”,能從繁雜的技術段落中,簡化出練習的要點、能從繁瑣的變形中簡化出核心的音樂材料,從而降低技術層面造成的心理壓力,幫助學習者更清晰、有效地進行訓練和實踐。
三、藝術層面的“化零為整”與“身心合一”
通過識譜和技術問題的解決,一部作品的“骨架”基本建立,如何塑造音樂的“靈魂”是學習者“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惑之一。一部作品音樂性、藝術性的表達傳遞著作曲家所要呈現(xiàn)的精神內涵,演奏者如何透過繁雜的樂譜來詮釋明確的情感,則需要借助“樂句”作為橋梁,進行各種元素的整合。
“化零為整”就是要求學習者在練習時將小節(jié)整合為樂句,將樂句整合為樂段,這樣的練習思路不僅僅提高了樂曲表達的流暢性,避免了隨意停頓而造成聽覺上的支離破碎,同時增強了樂曲表達的邏輯性,使聽眾易產生情感共鳴?!盎銥檎蓖瑫r要求學習者在明確了樂句與段落之后,注意情緒與氣息的統(tǒng)一性,尤其是對于浪漫派作品中長氣息的掌控,切勿因“小語氣”的瑣碎破壞大線條的完成性而造成作品在語義上的混亂,注意將短小語氣的樂句整合在長氣息的線條當中,完成氣息與情緒的對應。
所謂“身心合一”是在“化零為整”的基礎上注重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探索作品創(chuàng)作的社會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并結合自身的情感體驗和認知,努力將音響與思想合二為一,詮釋出有思想,有靈魂的音樂作品。
四、整合層面的“有頭有尾”與“瞻前顧后”
在上述三個環(huán)節(jié)的細細打磨之后,一步有血有肉的作品已經呈現(xiàn)出來,但如何做到光彩奪目,則需要通過作品的整合來進一步完善。所謂整合其實質是對作品處理及個人演奏的反思性學習,因此“有頭有尾”“瞻前顧后”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策略。
從筆者的教學經驗來看,很多學習者對于樂句的把握往往只重視樂句的起始而忽略樂句的收尾,導致樂句結尾的語氣模糊或者過于倉促,“有頭有尾”即提醒學習者注意樂句線條的起和落;“瞻前顧后”則是強調學習者在詮釋作品時注意對全曲“起承轉合”的布局,在完成細節(jié)的同時放眼全局,在演奏中及時調控鋪墊、陳述、高潮、尾聲之間的承接關系。
一部作品須經過千錘百煉才能大放異彩,對于鋼琴學習者而言,有目標、有方法、有策略的練習手段至關重要,只有遵循學習發(fā)展中各階段的特點及規(guī)律,總結學習經驗,提煉學習策略,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周為民.鋼琴演奏技術的形態(tài)分析[J].中國音樂,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