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國洋 李永真 任峰
摘 要:微信是具有通訊、社交、平臺化功能的熱門移動設備應用程序,為移動學習提供了新的平臺。實驗教學是病理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加深對基本理論知識和臨床表現(xiàn)的理解。該文主要就微信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所產(chǎn)生的積極作用進行探討,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交流及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及分析問題能力,以更好地促進病理學實驗教學的改革。
關鍵詞:病理學 實驗 教學改革 微信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1(b)-0140-02
病理學是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之間的橋梁,是一門以形態(tài)研究為主的學科。病理學實驗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其主要目的在于通過指導學生對病變大體標本和切片的觀察,加深對基本理論知識和臨床表現(xiàn)的理解。因此,在實驗指導過程中,如何激發(fā)學生興趣、加深學生課堂印象、促進學生問題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及分析、運用能力成為教學研究的重中之重。
1 微信介紹及在病理學實驗中功能定位
微信是當下熱門的一款移動即時通訊、社交軟件,支持文本、圖片、語音短信和視頻等多種信息快速傳送,同時,也可以通過建立多人群聊、關注微信公眾平臺和開放平臺、發(fā)送朋友圈等實現(xiàn)流媒體等資料多人共享。由于其基于通信網(wǎng)絡,使用過程中僅消耗少量網(wǎng)絡流量費用,且操作方便、簡單快捷、可實時互動,使人與人之間交流變得更加簡易化、普遍化、緊密化。微信在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中被廣泛應用,為移動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微信本身并非一個類似數(shù)據(jù)庫的學習資源載體,而是一個可以快速整合各種資源的強大的平臺,提供開放的數(shù)據(jù)分享和傳播服務[1]。在移動學習中推廣微信并不是目的,而是嘗試將微信服務運用到教學,提高移動學習的效率和學生學習積極性。因此,在病理學實驗中引進微信課堂,能夠極大地促進病理學實驗的教學效果。
2 傳統(tǒng)實驗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病理學實驗教學任務重、課時少,在有限的課時里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病理知識是教學的重點。傳統(tǒng)病理學實驗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方式,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創(chuàng)新力的培養(yǎng)。因教學內容繁雜,學生觀察切片時間有限,師生互動不足,課堂時間很難充分解答及糾正每位同學的問題,使教學內容得不到充分理解[2]。此外,課后學生提交實驗報告是督促學生回顧和掌握課堂所學知識的主要方式,亦是教師對學生課堂學習效果考核評估的重要措施。但當前的課堂教學試驗中發(fā)現(xiàn),因師生信息交流體系不暢通,學生課后書寫實驗報告的過程中問題較多,書寫困難較大,又很難得到及時地解決。特別是實驗報告中的繪圖,學生還有很多欠缺。此外,教師在判讀學生上交的實驗報告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錯誤又無法及時傳遞給學生予以糾正[3]。而利用微信平臺對病理學實驗教學進行改革,不但能實現(xiàn)師生間有效的溝通互動,且對解決病理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將發(fā)揮極大作用。
3 微信在病理學實驗改革中作起到的作用
(1)促進課堂模式的改革,更加貼合病理形態(tài)學實驗的特點。課堂上老師在講授完重點知識后,留出一小部分時間用于大家分享自己該節(jié)課的收獲和疑難點。而后,老師選取共性及代表性問題在課堂討論講解,而個別遺留問題可利用微信詢問。在此過程中老師充當?shù)氖谴鹨山饣蟮慕巧?。這個環(huán)節(jié)便于老師及時掌握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能較大范圍的促進學生進行提問交流。同時,學生們的思想在課堂上發(fā)生交融和碰撞,在教師的指導下探尋自己的觀點,激發(fā)思維,不斷深化知識,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共同提高。
(2)在課后,利用微信提供的免費通訊平臺,師生之間可以就所學知識實時地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的交流討論,而無需學生再去預約。這種模式提高了學生的課后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獨立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并在互動中解決問題。
(3)利用微信在課后建立實時虛擬課堂。在病理學實驗中,課堂實驗教學時間有限,學生在課下就必不可少的要進行自主學習。建立課后微信虛擬課堂,由老師主導,學生加入其中,在商定時間內集中學生學習。這樣不但解決了地理方面的限制,同時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教學資源和學生的課余時間。
(4)微信公眾平臺的建立。依托微信可建立公眾號平臺的優(yōu)勢,建立“病理學實驗”微信公眾號。利用微信公眾號進行有關病理學實驗知識或作業(yè)問題的推送等。微信公眾號的信息傳輸可采用兩種方式:群發(fā)短信和自動回復。群發(fā)短信采用一對多的方式,即時推送給每位關注的學生。而學生和教師的交流是一對一的,學生主動聯(lián)系教師,教師單獨回復給學生。自動回復中,教師可設置關鍵詞自動回復,根據(jù)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預先設置對應的關鍵詞匹配的消息回復;教師也可將教學內容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問題答復,學生回復一定的數(shù)字,可自動獲得相關問題的解答。由此可實現(xiàn)學生隨時問答,教師及時答復的微信公眾平臺運行模式。
(5)朋友圈的信息交流功能。隨著微信用戶群體的不斷擴大,朋友圈已然成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渠道。因此,學生在病理學實驗課課后通過微信朋友圈獲得文字、圖片及視頻等不同形式的病理學資料也可以發(fā)展成為一種獲取知識的新途徑。充分利用朋友圈的這些功能,無形中使病理學實驗知識的學習滲透入到學生生活的點點滴滴。
4 結語
將微信引入病理學實驗教學中,是對傳統(tǒng)病理學實驗教學的一種補充和完善。借用微信平臺的各種功能,嚴密契合病理學實驗教學中面臨的種種問題,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時間和場地的限制,有效促進了資源的高效利用。因此,將微信引入病理學實驗教學實踐中,較之現(xiàn)行的移動學習模式有著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 韓紅波,趙建龍,周琪.建立微信公眾號平臺促進病理學教學互動[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4,28(11):78-79.
[2] 王文榮,任麗薇,張宇忠.病理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設想[J].中醫(yī)教育,2007,26(3):53-54.
[3] 張金波,周秀芳.在病理實驗教學中幾種教學方法的運用[J].中國傷殘醫(yī)學,2006,14(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