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丹娜
摘 要 廣州是都市化的大城市,再加上人口的壓力,綠化面積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在綠化面積有限的情況下,該如何拓展城市綠化的未來呢?“立體綠化”這個詞已逐漸扎根在人們的生活視線,而作為立體綠化重中之重的立交橋、人行天橋的綠化,更是值得深究的對象。通過實地調查,對廣州市目前的立交橋、人行天橋綠化進行了一系列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 立體綠化;立交橋;人行天橋;調查;評價;廣東省廣州市
中圖分類號:S731.2;TU98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6)06-0-02
1 研究目的與意義
廣州市目前的綠化率大概是26%,人均綠化面積大約只有4%,生態(tài)城市的達標人均綠化面積是11%。由此可見,廣州市離生態(tài)城市的標準還有一定的距離。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城市污染問題越來越嚴峻,綠化的問題變得尤為迫切[1]。立體綠化是節(jié)約土地、開拓城市空間、綠化美化城市的有效方法;是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豐富城市綠化景觀的有效方式。
2 國內外立體綠化概況
城市發(fā)展,一連串的基礎設施必然與綠化用地發(fā)生矛盾,尤其是人口擁擠的老城市改造,使綠化用地更是困難重重。一些先進國家正提倡建筑與環(huán)境間要成為一個有機統一體,實施建筑形體與自然配合,即“與環(huán)境共生”的生態(tài)建筑,其中立體綠化就成為重要的指標之一[2]。1959年,美國已考慮到屋頂綠化的獨特作用,在加州奧克蘭市6層車庫建了1.2 hm2的屋頂花園,被視為建筑與園林藝術“雜交”的奇葩。20世紀60年代初,重慶市和成都市開始有了屋頂花園,到80年代末,成都市中心有200多座商住樓屋面綠化率達72%;珠海市、深圳市都重視“美化建筑第五面”,要求凈化、美化屋頂,1999年深圳市政府提出:在技術和其他客觀條件允許時,上人屋面尤其是高層建筑裙房屋頂都要種植植物,進行綠化或營造屋頂花園。由此可見,立體綠化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而作為立體綠化重中之重的立交橋、人行天橋,更值得去挖掘與思考。隨著立交橋景觀綠化的發(fā)展,立交橋的綠化模式已從單一的草坪、模紋綠化模式轉向喬、灌、草搭配,常綠、落葉、色葉植物搭配的生態(tài)森林綠化模式[3]。
3 廣州市立體綠化現狀分析
廣州市現擁有大量的立交橋、人行天橋,雖然廣州市立交橋、人行天橋很多都做了綠化,但是現在廣州市的立交橋、人行天橋上的植物綠化還存在著一系列問題。
3.1 綠化較單一,植物種類不豐富
現在廣州市的立交橋、人行天橋的主要綠化植物也就只有勒杜鵑、馬櫻丹、希茉莉、爬山虎和薜荔等。
3.2 綠化力度不夠
大多數橋體設計時沒有考慮綠化考慮到立交橋、人行天橋結構的受力情況,只能在橋體實施部分綠化,出現綠化死角[4]?,F有的立交橋、人行天橋還沒有完全拓展綠化空間。
3.3 植物長勢不好,還需加強養(yǎng)護管理
大部分地方是以勒杜鵑為主要綠化植物,勒杜鵑生命力比較旺盛,但是還是需要定期澆灌與打理。
3.4 尾氣污染較嚴重
立交橋、人行天橋尾氣污染較嚴重。主要污染物為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含鉛化合物、苯丙芘及固體顆粒物等,引起光化學煙霧等,這些有害氣體對植物的生長有一定的影響[5]。
3.5 植物光照不足
天河立交、五羊新城人行天橋、海珠購物中心人行天橋和執(zhí)信南人行天橋等周圍有高大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立交橋、人行天橋植物的光照,導致立體綠化的效果降低。
3.6 栽植困難
現有的立交橋、人行天橋的橋面與橋柱綠化在栽植方面的技術還比較落后,形式也比較單一。橋面幾乎都是利用混凝土種植槽,橋柱攀爬的植物植于橋底,蜿蜒而上。正是因為局限的栽植方式才導致廣州立交橋、人行天橋的綠化力度不夠,不能拓展更多的空間去做立體綠化[6]。
3.7 選擇更多本土化植物
立交橋、人行天橋作為一個城市的交通命脈,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植物的選擇上要求以本土植物為主,但目前的立交橋、人行天橋的綠化并未達到預期效果。
4 提高廣州市的立交橋、人行天橋的綠化措施
觀察廣州市的每個立交橋、人行天橋不難發(fā)現,勒杜鵑出現的頻率幾乎達到了90%。單一的植物,導致生態(tài)不平衡。在廣州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立交橋、人行天橋的綠化也要達到一定的高度與深度,要求美觀、和諧、生態(tài)一體化。
4.1 告別單一植物,豐富物種多樣性
橋面綠化時,要了解車流、人流的情況,污染情況,地上、地下設施的位置、高度,以及光照、溫度、濕度條件等,然后選擇一些抗性好、抗病害、生長粗獷,不需要經常打理且花色鮮艷、花期長、最好有懸垂效果、生命力強、耐干旱,適合廣州南方氣候特點的喬木、灌木、草本以及藤本和地被植物。最好以廣州本土植物為主[7]。在橋面綠化中除簕杜鵑外,還可選擇種植珠簾、粉花羊蹄甲、凌霄、三色堇、蔓馬纓丹、云南黃素馨、軟枝黃蟬和硬枝老鴉嘴等植物,這些植物普遍抗污染、易管理養(yǎng)護、形態(tài)美觀,具有很高的觀賞效果。
4.2 橋柱也可以風光妖嬈
橋柱綠化一般選用抗污染、易管理養(yǎng)護、攀爬性強、耐陰、能夠吸收有毒氣體的攀爬植物,如五爪金龍和綠蘿。在橋柱綠化植物中還可適當搭配桂葉老鴉嘴、變色牽牛、炮仗花等植物。搭配種植時,需根據植物不同生態(tài)習性和環(huán)境特點,選擇恰當的植物。在種植這些植物時,需在柱體掛鐵絲網,并定期進行人工牽引,以利于植物更好地攀附生長。
4.3 橋陰綠化是立交橋、人行天橋的有力后盾
橋下的面積較大,有一定的光照條件,但多半是陰生環(huán)境。利用喬木、灌木、地被,營造不同層次和形態(tài)的景觀結構,橋陰下也可以建立一片小小的“森林”。橋陰植物一般選用抗污染、易管理養(yǎng)護、耐陰、能夠吸收有毒氣體的地被植物,如朱頂紅、蔥蘭、海芋、變葉木、小蚌蘭、紅背桂、花葉良姜、春羽和龜背竹等。
5 其他建議
現有的立交橋、人行天橋不僅要普及在橋面上的綠化,還需考慮欄桿、橋柱、橋陰綠化。目前立交橋、人行天橋的綠化不完全也是與最初的建設有關,沒有預留綠化空地。因此橋體建設應與綠化建設同時進行,在橋體的設計和建設階段,就要同時加入綠化的設計和技術。在設計時,要把綠化用地、市政管線、澆灌等綠化所需的元素都加入進去,節(jié)約成本,效果也好,方便長遠的規(guī)劃。另夏日華南地區(qū),陽光強烈,植物水分丟失很快,而且立交橋、人行天橋的生長環(huán)境惡劣,光照不足,污染較嚴重,應該首推抗污染、抗旱、耐貧瘠的垂直綠化植物,同時也要以本土植物為主。
參考文獻
[1]吳清華,宋力,尹銘.國內城市立交橋綠化研究概述[J].中國園藝文摘,2009(12).
[2]周厚高.藤蔓植物景觀[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06.
[3]李曉霞,周建華,于茂霞.城市立交橋綠化景觀設計理念探析——以重慶市寶圣立交綠化景觀設計為例[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0,8(3).
[4]謝旭斌.城市立交橋下空間的利用與設計[J].城市問題,2009(12).
[5]徐曉帆,吳豪.深圳市立交橋垂直綠化植物選擇與配[J].廣東園林,2005(4).
[6]梁明,趙小平,王亞娟.園林規(guī)劃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6.
[7]王仙民.立體綠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