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會通與超越:近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與自由主義關系之解析

2016-05-30 16:47:05馮夏根
關鍵詞:自由自由主義民主

摘要:近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與自由主義在反對專制制度、爭取自由民主、改造傳統(tǒng)文化、注重外來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jié)合等方面均有會通之處。在改造中國社會的實踐中,馬克思主義者以集體主義改造個人主義,以無產(chǎn)階級民主取代資產(chǎn)階級民主,以革命立場批判自由主義的漸進改良,實現(xiàn)了對自由主義的揚棄與超越。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自由主義;自由;民主;革命

作者簡介:馮夏根,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歷史學博士(廣東 廣州 510631),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近代中國自由主義學人的社會主義觀研究(1912-1949)”(14YJA710010)

中圖分類號:B0-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1398(2016)03-0032-09

馬克思主義與自由主義因核心價值取向的不同往往被視為兩種互相對立的思想體系。但歷史的復雜性不能以表面化的概念和理論體系加以闡釋,透過近現(xiàn)代中國歷史的迷霧,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馬克思主義與自由主義并非絕對的互相對立乃至水火不容。相反,二者在思想資源、主要理念、追求目標等方面存在總體方向上的一致性和相互會通之處,并因此而相互爭鳴、辯難。由此,近代中國自由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就不是簡單的負面與離心作用所能概括的。

從近代中國的社會現(xiàn)實看,自由主義和馬克思主義都面臨著資本-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壓迫,因而,在反對專制統(tǒng)治、爭取自由民主上,二者存在著會通之處。因此,從歷史的實際進程看,自由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既有對立的一面,又有合作的一面。陸劍杰:《中國的自由主義和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之關系的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哲學研究》1999年第11期。二者在相當時期內(nèi)并不是截然分明的,而是呈現(xiàn)出一種若即若離、似分又合的膠著狀態(tài)。張?zhí)骸?獨立評論>與20世紀30年代的政治思潮》,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第220頁。對此,本文擬以馬克思主義與自由主義的理念交融及其分歧為中心,對近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與自由主義的關系做粗淺探索。

一近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與自由主義的會通

1會通之一:反專制斗爭

自由主義的終極目標是實現(xiàn)人的自由,而馬克思主義也主張實現(xiàn)人的全面自由的發(fā)展。自由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兩大流派的思想主張“不僅不是截然對立,甚至可以有相互會通之處”朱高正:《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對立與互動》,《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第6期。。自由

收稿日期:2016-04-06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在反對專制統(tǒng)治、爭取自由民主的奮斗目標上存在會通之處。在近代中國的歷史進程中,自由主義通過輿論爭取自由民主、反對專制獨裁的努力與馬克思主義以武裝斗爭獲取人民自由的革命實踐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呼應、相互配合。

在反對封建專制目標層面,20年代的自由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不但在政治上并非決然對立,雙方一度還有結(jié)成“聯(lián)合戰(zhàn)線”的意味。胡適在1921年初給陳獨秀的信中明確將《新青年》同人劃為“我們”,而將梁啟超及研究系劃為“他們”中華民國史組編:《胡適來往書信選》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119-120頁。。一年后,胡適將中共《對于時局的主張》所提出的十一條原則全部轉(zhuǎn)載于《努力周報》,并評論說,“這十一條并無和我們的政治主張絕對不相容的地方。他們和我們的區(qū)別只在步驟先后的問題”胡適:《胡適文集》第3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414頁。。中國共產(chǎn)黨在二大宣言中也表示“愿意和資產(chǎn)階級的民主主義革命聯(lián)合起來,做一個‘民主主義的聯(lián)合戰(zhàn)線”,胡適在《國際的中國》一文中則肯定“這件事不可不算是一件可喜的事”,他明確地稱中國共產(chǎn)黨為“我們的朋友”,并在大目標上引為同道?!杜χ軋蟆返?2期,1922年10月1日。

在反對國民黨一黨專制方面,自由主義者發(fā)揮了輿論干政的重要作用。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后,國民黨假“訓政”之名,行獨裁之實。自由主義者以《新月》雜志為陣地,以保障人身安全、思想與言論自由為突破口,抨擊國民黨的訓政實際上是一黨專政、個人獨裁、思想統(tǒng)治、愚弄民眾,要求制定憲法、實行憲政,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發(fā)起了一場頗有聲勢的“人權運動”。羅隆基對國民黨政權蔑視人權的“分贓政治”“武人政治”提出嚴厲批評,胡適大聲疾呼:“我們不信無憲法可以訓政;無憲法的訓政只是專制。我們深信只有實行憲政的政府才配訓政?!焙m:《胡適文集》第5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538-539頁。人權運動從憲法上、文化上、理論上對國民黨的現(xiàn)實政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提出了質(zhì)疑,動搖了國民黨的統(tǒng)治根基,因而遭到國民黨的圍剿與扼殺。自由主義者發(fā)起的人權運動在揭露國民黨一黨專制、獨裁統(tǒng)治方面與馬克思主義對國民黨專制統(tǒng)治的批判遙相呼應。

抗戰(zhàn)結(jié)束后,自由主義者為爭取民主、自由與馬克思主義者攜手合作,共同促使了政協(xié)會議的召開,為實現(xiàn)和平民主建國的目標并肩努力。然而,國民黨公然踐踏政協(xié)決議,發(fā)動內(nèi)戰(zhàn),召開偽國大,并解散民盟,使自由主義者的最后努力化為泡影。國民黨政權的專制獨裁統(tǒng)治促使部分自由主義者放棄了幻想,轉(zhuǎn)而響應中國共產(chǎn)黨提出的建立民主聯(lián)合政府的號召,并發(fā)表聲明,公開譴責國民黨的專制獨裁。在揭露國民黨假和平、真內(nèi)戰(zhàn)的陰謀、暴露并批判國民黨的專制獨裁本質(zhì)層面,自由主義者與馬克思主義者殊途同歸。

可見,在近代中國的歷史上,自由主義批判封建思想,倡導民主、科學;抨擊國民黨“訓政”統(tǒng)治,爭取人權與自由;揭露國民黨一黨專政,呼吁建立民主憲政國家。自由主義爭取民主、自由的主張與斗爭實踐在很大程度上對馬克思主義斗爭目標的實現(xiàn)起到了呼應與支持作用,二者在反專制斗爭方面實際上形成了聯(lián)合戰(zhàn)線,這緣于雙方對民主、自由終極目標的共同認定。

2會通之二:對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重估”

一般認為,自由主義在文化觀上多傾向于“西化”,對傳統(tǒng)文化多持否定或批判立場。但這種大而化之的概括不能適用于實際的歷史情形。僅以胡適為例,其對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就不是簡單地“西化”抑或“反傳統(tǒng)”,而是主張以科學精神與方法重估傳統(tǒng)文化,為中國社會進步再造文明。就此而言,部分自由主義者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與方法與馬克思主義者批判、改造、推陳出新的文化觀亦有相通之處。

1919年11月,胡適在《新思潮的意義》中將新思潮概括為一種“評判的態(tài)度”,“‘重新估定一切價值八個字便是評判的態(tài)度的最好解釋?!焙m:《胡適文集》第2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552頁。胡適還直接指出了創(chuàng)造新文明的具體途徑,即“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胡適強調(diào),國故是指“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而“評判的態(tài)度”則是整理國故的總原則。他說:“若要知道什么是國粹,什么是國渣,先須要用評判的態(tài)度,科學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國故的功夫。”胡適:《胡適文集》第2冊,第558頁。怎樣進行“整理國故”呢?胡適提出了三項要求:“第一,用歷史的眼光來擴大國學研究的范圍。第二,用系統(tǒng)的整理來部勒國學的資料。第三,用比較的研究來幫助國學的材料的整理與解釋。”胡適:《胡適文集》第3冊,第17頁。胡適還提出了歷史的觀念、疑古的態(tài)度、系統(tǒng)的研究、整理等具體方法。胡適:《胡適文集》第12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91-93頁。胡適對“整理國故”的內(nèi)涵、意義、指導原則、要求和方法的系列論述,實際上構(gòu)成了以胡適為代表的部分自由主義者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思想原則。即:用現(xiàn)代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價值重估,以歷史的、比較的、系統(tǒng)的方法進行整理和研究,并根據(jù)現(xiàn)實的需要進行解釋與評判,以發(fā)掘傳統(tǒng)、吸收傳統(tǒng)、繼承傳統(tǒng)、揚棄傳統(tǒng)、超越傳統(tǒng),最終實現(xiàn)“再造文明”。這一原則與馬克思主義者在傳統(tǒng)文化改造方面的立場可謂異曲同工。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離不開對傳統(tǒng)文化的借鑒、改造與更新。在對待傳統(tǒng)文化方面,馬克思主義者主張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適應中華民族需要的新文化。

五四前后,李大釗即已表現(xiàn)出辯證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立場。他對孔子學說及傳統(tǒng)文化沒有進行全盤否定,而是主張棄糟粕,即封建禮教、倫理綱常,吸收傳統(tǒng)文化思想中的精華,為我所用。他說:“孔子之道有幾分合于此真理者,我則取之;否者,斥之?!敝袊畲筢撗芯繒骸独畲筢撊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45頁。又說:“孔子之說,今日有其真價,吾人亦絕不敢蔑視。惟取孔子之說以助益其自我之修養(yǎng)”,從而將“孔子固有之精華”發(fā)揚光大。中國李大釗研究會:《李大釗全集》第1卷,第229-230頁。

在20世紀30年代的新啟蒙運動中,張申府、胡繩等特別強調(diào)以科學的方法即“唯物、客觀、辯證、解析”的方法對待傳統(tǒng)文化。張申府提出:“在文化上,這個新啟蒙運動應該是綜合的。如果說五四運動引起一個新文化運動,則這個新啟蒙運動應該是一個真正新的文化運動。所要造的文化不應該只是毀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而接受外來西洋文化,當然更不應該是固守中國文化,而拒斥西洋文化;乃應該是各種現(xiàn)有文化的一種辯證的或有機的綜合。一種真正新的文化的產(chǎn)生,照例是由兩種不同文化的接合。一種異文化(或說是文明)的移植,不合本土的土壤,是不會生長的。新思想新知識的普及固然是啟蒙運動的一個要點,但為適應今日的需要,這個新啟蒙運動的文化運動卻應該不只是大眾的,還應該帶有民族性?!睆埳旮骸稄埳旮募返?卷,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92頁。張申府的論述已經(jīng)指出了文化創(chuàng)造的正確方向。

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對近百年來的文化論戰(zhàn)做了科學的總結(jié),并把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或中華民族的新文化概括為“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在對待傳統(tǒng)文化方面,毛澤東反復強調(diào)要繼承其精華,指出:“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予總結(jié),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chǎn)?!泵珴蓶|:《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4頁。但這種繼承決不能無批判地兼收并蓄,而是在批判、辨析基礎上的繼承。即對于中國古代文化,“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進中國的新文化?!泵珴蓶|:《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83頁。又說:“必須將古代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一切腐朽的東西和古代優(yōu)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帶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東西區(qū)別開來”,“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泵珴蓶|:《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708、707頁??梢姡谌绾螌Υ袊鴤鹘y(tǒng)文化問題上,毛澤東既反對一味迷信,又不贊成全盤否定,而是繼承中有批判,批判中有繼承,是繼承與批判的統(tǒng)一。

可見,在對待傳統(tǒng)文化問題上,自由主義者提出要以科學的精神和方法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價值重估”,以便在“整理國故”的基礎上“再造文明”。其立場與馬克思主義者“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在批判的基礎上繼承創(chuàng)新的文化觀確有會通之處,二者共同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提供了科學的思想原則。

3會通之三:外來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jié)合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zhì)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踐的有機結(jié)合,即外來主義與本國國情、社會改造實踐相結(jié)合。在這個問題上,自由主義者與馬克思主義者通過“問題與主義”之爭,對外來學理和主義要適應“中國今日的時勢”的命題形成了共識?!皢栴}與主義”的論爭不僅最早提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而且初步揭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內(nèi)涵,對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問題與主義”之爭發(fā)生在五四前后中國知識界高談各種“主義”、而忽視對社會實際問題進行考察和研究的特定歷史情境下。胡適以其思想家的敏銳發(fā)現(xiàn)了這一弊病,他從實驗主義出發(fā),反對空談好聽的、外來進口的“主義”,主張“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胡適論述的實際重心在于“主義”必須和國情、社會需要相結(jié)合。他指出:“一切主義都是某時某地有心人,對于那時那地的社會需要的救濟方法。我們不去實地研究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需要,單會高談某某主義,好比醫(yī)生單記得許多湯頭歌訣,不去研究病人的癥候,如何能有用呢?”胡適:《胡適文集》第2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249-250頁。

細察胡適的系列論述不難發(fā)現(xiàn),胡適并不反對談“主義”,而是反對當時學界和社會對西方學說來者不拒、生吞活剝、到處搬弄的態(tài)度和做法,反對以空談抽象主義代替具體社會問題研究的做法。胡適的實際看法是要對所談的“主義”進行深入的研究,引進外來主義要考慮與中國國情相結(jié)合,要能夠解決中國的社會問題。胡適的這一看法,實際上已經(jīng)點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題。“問題與主義”之爭,可以說是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開始探索的萌芽。從實際效果來看,胡適的主張也得到了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善意回應,激發(fā)了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的進一步探索。李大釗開始意識到要把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具體實際相結(jié)合,他在論爭中就坦承:“我們最近發(fā)表的言論,偏于紙上空談的多,涉及實際問題的少。以后誓向?qū)嶋H的方面去作。這是讀先生那篇論文后發(fā)生的覺悟?!敝袊畲筢撗芯繒骸独畲筢撊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年,第2頁。

毛澤東也深受“問題與主義”之爭的影響。他在1919年9月起草了“問題研究會章程”,擬出了中國社會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71個問題。他還特別提出:“問題之研究,須以學理為根據(jù)”,“問題不論發(fā)生之有大小,只須含有較廣之普遍性,即可提出研究?!薄皢栴}之研究,有須實地調(diào)查者,須實地調(diào)查之?!敝泄仓醒胛墨I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澤東早期文稿》編輯組 :《毛澤東早期文稿》,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第368-369頁。這表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批早期馬克思主義者開始自覺思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1922年,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的機關報《先驅(qū)》在《發(fā)刊詞》中強調(diào)要“努力研究中國的客觀的實際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實際的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反對“不諳實際的傳播一種高調(diào)的主張”,從中也可以看出“問題與主義”之爭的影響所在。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室:《中共黨史參考資料》(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12-313頁。循著“問題與主義”相結(jié)合的思想軌跡,1930,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提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jié)合”,“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的情況?!泵珴蓶|:《毛澤東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1-112、115頁。毛澤東的這篇文章,初步闡發(fā)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jié)合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突破。

綜上,自由主義者胡適提出的外來學理和“主義”要適應“中國今日的時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先導,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題。胡適在外來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jié)合方面提出的創(chuàng)造性思想,促使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思考如何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進行有機結(jié)合的問題。正如論者所言:“‘問題與主義之爭表達了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所持的科學態(tài)度,包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初意識”,王素莉:《問題與主義之爭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的地位》,載《學習時報》2006年4月17日。自由主義者發(fā)起的“問題與主義”之爭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理應占有一席之地。

二近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對自由主義的超越

1批判個人主義,倡導集體主義

個人主義是自由主義的核心價值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個人主義即是自由主義的代名詞。在近代中國,自由主義倡導的個人主義對于反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爭取民族解放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者逐漸認識到,作為與資本主義相適應的一種價值理念,個人主義無法與中國救亡圖存的時代任務相適應。在革命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主旋律的背景下,集體主義不僅僅是革命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的一種斗爭策略,更應當成為每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基本價值觀。救亡圖存的歷史任務和民族獨立的迫切要求使得集體主義超越個人主義成為新型道德理念和價值觀,成為歷史的必然。馬克思主義者一方面堅持反對個人主義和極端自由主義,主張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另一方面也強調(diào)保障個人的正當利益,尊重個性的健康發(fā)展。

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以毛澤東為首的馬克思主義者逐漸認識到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的危害,并對其進行了批判。毛澤東在1929年就將報復主義、小團體主義、雇傭思想、享樂主義、消極怠工、離隊思想等列為個人主義的表現(xiàn)形式。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92-93頁。劉少奇在《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中,也批判了無原則糾紛、派別斗爭、宗派主義和本位主義等個人主義思想。劉少奇:《劉少奇選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38-140頁。

1939年,毛澤東發(fā)表了著名的《反對自由主義》,全面分析了黨內(nèi)和革命隊伍中存在的自由主義的11種表現(xiàn)形式、產(chǎn)生的根源及其危害。對于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的階級根源,毛澤東深刻指出:“個人主義的社會來源是小資產(chǎn)階級和資產(chǎn)階級的思想”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93頁。,“自由主義的來源,在于小資產(chǎn)階級的自私自利性,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因此產(chǎn)生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自由主義?!标P于自由主義的性質(zhì),毛澤東指出:“自由主義是機會主義的一種表現(xiàn),是和馬克思主義根本沖突的?!睂τ谧杂芍髁x的危害,毛澤東分析指出:“革命的集體組織中的自由主義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種腐蝕劑,使團結(jié)渙散,關系松懈,工作消極,意見分歧。它使革命隊伍失掉嚴密的組織和紀律,政策不能貫徹到底,黨的組織和黨所領導的群眾發(fā)生隔離。這是一種嚴重的惡劣傾向。”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360-361頁。

鑒于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給革命事業(yè)帶來的危害,毛澤東多次強調(diào)指出:“共產(chǎn)黨員無論任何時候都不應以個人利益為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民族的和人民群眾的利益”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522頁。,“必須反對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本位主義的傾向”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24頁。。劉少奇也要求每個黨員都必須“用無產(chǎn)階級的、人民的、黨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去同自己的個人主義思想進行斗爭”劉少奇:《劉少奇選集》上卷,第121頁。。

必須指出,盡管個人主義受到馬克思主義者的無情批駁,但反對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并不意味著對個人正當利益和個性解放的否定。相反,馬克思主義者在肯定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前提下,堅持尊重個人正當利益,尊重個性的發(fā)展。在這方面,艾思奇、胡繩、張申府等人在1936年下半年發(fā)起的新啟蒙運動影響最大。新啟蒙運動將思想解放、思想自由和尊重個人上升到了民族救亡和大眾解放的高度,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五四”啟蒙精神相結(jié)合,在工農(nóng)群眾和革命洪流中推進思想解放,從而確立了思想解放、思想自由和尊重個人在革命道德中不可動搖的地位,堅持了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辯證統(tǒng)一。

可見,近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堅持將個人主義、個性解放納入民族獨立的歷史洪流中,既倡導集體主義,又不壓抑個性的正當發(fā)揮,從而正確處理了革命整體利益和個人正當利益的關系,合理地解決了個人主義、個性解放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實現(xiàn)了以集體主義對個人主義的真正超越。

2摒棄資本主義民主,落實人民民主

自由主義在政治法律層面即是要求民主、憲政與法治。近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充分認識到,資本-帝國主義、封建勢力是阻礙中國人民獲得民主、自由的最大障礙,只有推翻資本-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統(tǒng)治,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民主與憲政。

近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從建黨伊始,就將實現(xiàn)最廣大人民的民主憲政作為自己努力的目標。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國民族完全獨立”的革命綱領,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者以革命追求民主的政治理念。1931年11月通過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明確規(guī)定,蘇區(qū)政權的性質(zhì)是“工人和農(nóng)民的民主專政國家。蘇維埃政權是屬于工人、農(nóng)民、紅色戰(zhàn)士及一切勞苦大眾的”。這是馬克思主義者在中國首次以法律形式確認人民的民主權利,在中國民主憲政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它表明馬克思主義者已開始從政治運作層面保障工農(nóng)群眾的民主權利。

抗戰(zhàn)時期,中華民族面臨著嚴重的危機。為了團結(jié)全國人民共同抗戰(zhàn),馬克思主義者高度重視民主的作用。1937年5月,在延安召開的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代表會議上,毛澤東提出:“對于抗日任務,民主也是新階段中最本質(zhì)的東西,為民主即是為抗日??谷张c民主互為條件,同抗日與和平、民主與和平互為條件一樣。民主是抗日的保證,抗日能給予民主運動發(fā)展以有利條件?!壳半A段里中心和本質(zhì)的東西,是民主和自由?!泵珴蓶|:《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274-275頁。

為了爭取民主,馬克思主義者利用國民參政會和報刊輿論批評國民黨的一黨專政,督促國民黨改革政治,擴大人民的民主權利。在實踐層面,馬克思主義者在陜甘寧邊區(qū)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權,將民主權利真正落實到廣大人民手中。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民主政權構(gòu)想,指出它既不同于歐美式的、資產(chǎn)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的共和國,也區(qū)別于蘇聯(lián)式的、無產(chǎn)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的共和國。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675-677頁。在同年2月延安憲政促進會成立大會上,毛澤東在講話中揭批國民黨實行所謂憲政的欺騙宣傳“是在掛憲政的羊頭,賣一黨專政的狗肉”,他提出要實行幾個革命階級聯(lián)合起來對漢奸反動派進行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的憲政”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736、733頁。。

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毛澤東更明確提出了新民主主義國家的構(gòu)想,即“在廣泛的民主基礎之上,召開國民代表大會,成立包括更廣大范圍的各黨各派和無黨無派代表人物在內(nèi)的同樣是聯(lián)合性質(zhì)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領導解放后的全國人民,將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tǒng)一和富強的新國家?!边@個國家是“一個以全國絕大多數(shù)人民為基礎而在工人階級領導之下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民主聯(lián)盟的國家制度”,即“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制度”。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29-1030頁。中國共產(chǎn)黨提出的新民主主義憲政為馬克思主義者勾畫了在新中國實行民主憲政的藍圖。1949年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的發(fā)表表明馬克思主義者的新民主主義憲政思想趨于成熟。隨后,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召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者真正實現(xiàn)了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愿望。

縱觀馬克思主義者追求民主憲政的歷程,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者拋棄了自由主義者向往的資產(chǎn)階級自由民主制度,批判了國民黨的一黨專制和獨裁統(tǒng)治,將對民主憲政的追求與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結(jié)合起來,依據(jù)現(xiàn)實國情和歷史狀況,創(chuàng)造性地在根據(jù)地、解放區(qū)開展了民主制度建設的嘗試,最終形成了“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制度性成果。

3反對漸進改良,堅持革命道路

自由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最顯著的區(qū)別在于社會改造的方法與道路上。自由主義者大都反對階級斗爭與暴力革命,主張漸進的社會改造方案。馬克思主義者堅持社會改造的革命立場,主張通過階級斗爭與無產(chǎn)階級革命,建立無產(chǎn)階級專政,實現(xiàn)社會主義或共產(chǎn)主義。自由主義者的改良立場不同程度地遭到馬克思主義者的批判。

胡適從實驗主義出發(fā),極力鼓吹“點滴改良”。他說:“實驗主義注重具體的事實與問題,故不承認根本的解決。他只承認那一點一滴做到的進步”。胡適:《胡適文集》第3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365頁。1922年,胡適、蔡元培等在《努力周報》上公開發(fā)表《我們的政治主張》,倡導“好政府主義”。此舉立即遭到馬克思主義者的批評。周恩來以“革命救國”的觀點駁斥胡適的改良主張,批評胡適對帝國主義列強和軍閥統(tǒng)治抱有幻想。他指出,割據(jù)的“群盜”只迷信自己的武力,根本不信什么“民意”“制憲”與“和談”。在不觸動軍閥統(tǒng)治的情況下幻想“建立‘好人政府,實現(xiàn)其政治主張,這不是做夢么?”周恩來:《周恩來同志旅歐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年,第256、257頁。周恩來的批評直擊“好政府主義”的要害,并最終為“好政府主義”的失敗結(jié)局所印證。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后,自由主義者既反對國民黨政權的專制主義,又不贊同馬克思主義者的革命立場,反對一切以暴力變革現(xiàn)實社會的主張。1929年,胡適公開否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是中國革命的對象,提出中國真正的敵人是“貧窮、疾病、愚昧、貪污、擾亂”。打倒這五大敵人必須“集合全國的人才智力,充分采用世界的科學知識與方法,一步一步的作自覺的改革,在自覺的指導之下一點一點地收不斷的改革之全功?!焙m:《胡適文集》第5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361-362頁。馬克思主義者對胡適的主張進行了批駁,中共中央公開聲明:“一切改良主義者漂亮的空談與革命口號,只不過是欺騙民眾的煙幕彈與把戲!”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34-1935),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第89頁。

抗戰(zhàn)期間,自由主義者一面繼續(xù)反對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和暴力革命,一面站在民族主義立場上,呼吁中共放棄武裝斗爭策略,呼吁國共合作,并逐漸認同國民黨而指責共產(chǎn)黨。毛子水說:“就令共產(chǎn)主義是中國現(xiàn)在的出路,現(xiàn)在中國所謂共產(chǎn)主義的行動,我亦不敢贊成。我想,無論如何,用兵力來革命,是永遠難得到真正的成功的;非特不能成功,而且還要達到大違初意的地步。”《獨立評論》第18號,1932年9月18日。蔣廷黻也譴責革命,認為“在我們這個國家,革命是宗敗家滅國的奢侈品”《獨立評論》第80號,1933年12月10日。。出于全民抗戰(zhàn)的需要,馬克思主義者一方面繼續(xù)批駁其改良立場,另一方面也將自由主義者作為統(tǒng)戰(zhàn)對象而試圖加以聯(lián)合。

抗戰(zhàn)勝利后,自由主義渴望走中間道路,對馬克思主義者的革命立場仍持批判態(tài)度。儲安平指出:“我們在原則上是反對一個政黨蓄養(yǎng)軍隊,以武力奪取政權的,為中國的元氣設想,我們也不希望共產(chǎn)黨采取武力革命的方式。”《觀察》第2卷第2期,1947年3月8日。施復亮說:“中間派在行動上的態(tài)度應當是和平的,改良的,不造成暴力的革命的行動”,“改良道路是今天中國一切中間派所要走的道路,因為中間派本質(zhì)上是改良派?!薄段膮R報》(上海),1946年7月14日。胡適強調(diào),漸進改革,一是可以和平地轉(zhuǎn)移政權;二是可以用立法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做具體的改革。而暴力革命“只能浪費精力,煽動盲目殘忍的劣根性,擾亂社會國家的安寧,種下相殘害相屠殺的根苗,而對于我們的真正敵人,反讓他們逍遙自在,氣焰更兇,而對于我們所應該建立的國家,反越走越遠”胡適:《胡適文集》第5冊,第361頁。。上述言論表明:自由主義者不理解馬克思主義關于民主、自由的主張,他們與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隔膜仍然十分嚴重。

針對自由主義的改良立場,馬克思主義者先后發(fā)表《論所謂“畢其功于一役”》《要民主就要“造反”》《關于“第三條道路”的破產(chǎn)》《論中國的自由主義者》等文章,批駁了自由主義者的中間路線和政治主張,敦促其拋棄幻想,尤其是反對革命的立場。馬克思主義者指出,由于自由主義者不贊成革命,自然就不可能推翻大地主、大資產(chǎn)階級的既成的統(tǒng)治秩序。他們所追求的民主立憲,只能是對既有的統(tǒng)治秩序給以若干限制;他們所向往的“民主”也決不是人民大眾的民主,而只能是資產(chǎn)階級的改良主義的民主。自由民主與革命密不可分,“在中國,如果不通過人民大眾的革命斗爭(其中必然地包括武裝斗爭和土地革命),就永不能實現(xiàn)真正的民主?!鄙蛴压龋骸兑裰骶鸵霸旆础薄?,載《自由叢刊》(香港),1947年12月1日。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與自由主義在反對專制制度、爭取民主自由、改造傳統(tǒng)文化、注重外來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jié)合等方面均有會通之處。在改造中國社會的實踐中,馬克思主義者以集體主義改造自由主義與個人主義,以無產(chǎn)階級民主取代了資產(chǎn)階級民主,以革命立場批判自由主義的漸進改良,從而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結(jié)合起來,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飛躍,最終將自由民主真正落實到人民手中,實現(xiàn)了對自由主義的歷史性超越。

Understanding and Transcending:on the Relationship of

Marxism and Liberalism of Modern China

FENG Xia-gen

Abstract:Marxism and Liberalism have much in common: opposing autocracy,fighting for freedom and democracy,reform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and focusing on combining foreign thoughts with national conditionsof chinaIn the practice of reforming Chinese society,by employing collectivism to remake the liberalism and individualism,replacing the bourgeois democracy with proletarian democracy,and criticizing the progressive improvement of liberalism by standing in the revolutionary position,Marxists eventually realize the sublation and transcendence of liberalism

Key words:Marxism;Liberalism;freedom;democracy;revolution

【責任編輯陳雷】

猜你喜歡
自由自由主義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必須宣布新自由主義已完結(jié)。下一步何去何從?
英語文摘(2019年8期)2019-11-04 00:57:36
嚴明黨的紀律,克服自由主義——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導讀
反對自由主義
關于現(xiàn)代民主的幾點思考
好民主 壞民主
學習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6
至善自由主義和政治自由主義
欲望的位置:論兩種慎議民主取向之爭
美國壟斷不了“自由”“民主”
樟树市| 平武县| 辽中县| 明溪县| 通州市| 农安县| 吉安市| 繁峙县| 勐海县| 闽侯县| 融水| 无棣县| 西乌珠穆沁旗| 镇赉县| 屯昌县| 都兰县| 福安市| 张家界市| 阳高县| 石城县| 桃江县| 阳江市| 皋兰县| 蒙城县| 宜城市| 兰考县| 宝应县| 武邑县| 城市| 云林县| 报价| 香港 | 旺苍县| 饶阳县| 柯坪县| 木兰县| 华蓥市| 读书| 临汾市| 寻乌县| 监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