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鍇
尊重要從娃娃抓起,這是法國人的共識,因此,“尊重教育”便在該國的幼兒教育中大行其道,且收效明顯。
在法國父母眼里,再小的孩子也是有人格的,也是和大人平等的。所以,無論是在家庭中,還是在校園生活里,大人都能做到尊重幼兒。我就見過兩個五六歲的孩子在公園里打架,當時,雙方的家長沒有像國內的家長那樣沖上去一頓“理論”甚至“加入戰(zhàn)斗”,而是將自家的孩子拽到一旁,詢問打架的原因,給孩子充分的陳述時間和機會。聽罷原因,雙方家長還是沒有“對話”,而是各自給自己的孩子講道理,引導他們逐步認識事情的“對”和“錯”,最后,雙方家長才“敦促”自己的孩子去找對方自行“和解”??梢哉f,整個“調解”的過程,其實就是給幼兒上了一堂生動的社會課。這正是法國父母的高明所在。他們從不強迫孩子去做這干那,而是充分征求他們的意見;如果大人覺得孩子的想法是錯誤的,也不會當即制止,而是逐步加以引導,讓孩子沿著自己的“思路”設想下去,預測出虛擬的“結果”,然后讓孩子自己對這個“結果”的正確與否進行評判。
法國的父母們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須培養(yǎng)、尊重、維護他們的自由和個性。孩子的事情,大人很少插手,更不會越俎代庖,這一點讓國內的很多父母汗顏。在法國旅居期間我留意到:每一個幼兒都有自己獨立的房間,房間裝飾、擺布,也均由幼兒自己設計;家里來了客人,幼兒可先行上前“招待”;孩子買衣服、買玩具、買文具甚至是交友,都由孩子自己做主。當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家長會有意“憋”一下孩子,逼迫他們去開動腦筋,自己想辦法,而不是大包大攬。通過這種方式,去鍛煉、提高、增強幼兒的判斷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法國,孩子雖然年幼,卻可以獨立處理一些生活問題,如做飯、整理房間、清掃院子、約請小朋友來玩等。
在國內,孩子的“奇思妙想”往往被家長扣上“匪夷所思”的帽子,動輒遭到斥責。而在法國,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則往往被貼上“創(chuàng)意”的標簽。法國的父母們非??粗赜變旱膭?chuàng)新意識:孩子在房間的墻壁上亂涂亂畫,家長視之為一種“美術”,引導幼兒通過涂畫來搞清色彩、色調、構圖等之間的關系,然后再讓孩子按照自己的創(chuàng)意,去裝點墻壁。幼兒園每月都要舉辦一次幼兒自制玩具大賽,孩子們可以拿著自己制作的各種玩具去參賽、展覽。那些玩具可以是“高精尖”的,也可以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幼兒園會一視同仁,為每一個玩具設立一個展臺,并標上制作者的姓名,以此來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自由地創(chuàng)意。
(據(jù)《寧夏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