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奕
摘 要:版畫原為文史、宗教以及文化作品中的插圖和年畫,同時也作為紙幣、包裝等現實功用,這些都是為了滿足那個時代的社會群體需求,正因為如此,版畫被賦予了較為特殊的文化身份。版畫具有視覺美感和藝術語言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不會因為邊緣性或者繪畫的共性等原因而消失,隨著藝術綜合化、分工化的發(fā)展趨勢,版畫將會向更高層次的藝術層面躍進。
關鍵詞:版畫藝術;視覺美感;創(chuàng)作表達;特殊性
中圖類分號: J2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394(2016)03-0068-04
版畫的英文詞匯是Print,它的含義既包括由個人繪、制、印等一系列工序所完成的平面藝術作品,同時也泛指一般的印刷。根據版畫的早期意涵可知,它指的是幾乎所有能夠從某一實物中刻制出來的一切痕跡,無論這種痕跡是形象抑或聲音,皆可稱之為Print。在國際上,“版畫”一詞大約有三個方面含義:第一,作為復制技術的版畫。也就是所謂的大眾版畫,這是一種歷史頗為悠久的傳播手段,它主要原理就是復制藝術品的原作,這種作品多是藝術家學習參考的對象,多服務于實用主義的印刷技術;第二,作為特定功能的版畫。這是近代社會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版畫技術,多指集繪、畫、刻、印一體的創(chuàng)作版畫;第三,指廣泛意義的版畫。隨著當代藝術觀念發(fā)展,自由化、多元化發(fā)展趨勢較為明顯,這使得版畫“技藝”層面的絕對要求降低,而綜合媒材以及跨領域創(chuàng)作的作品越來越多。
一、版畫藝術固有之美感
(一)概括與簡練
這是版畫本身所具有的首要藝術品質。所謂概括、簡練,即是盡量以少的形象展現盡可能多的藝術涵量和造型藝術,這是為藝術家所廣為推崇的藝術準則。這種原則至今仍為版畫界所重視,主要在于它具有“以少勝多”的展現方式。通常所說的“版畫效果”就是用來指代那些概括性的藝術畫面。
雖然,版畫在當今社會確有繁簡之分,甚至一些版畫就是以繁復見長而獲得成功,但不得不承認,版畫所運用的藝術語言仍然以崇尚單純、濃縮、提煉為主要原則,它不是以物象總體為觀察重點,而是抽出其諸種造型因素的部分為觀察依據。版畫藝術不同于“照片”,它與照片存在諸多不同,與其他繪畫也不同,其他繪畫常常是為了塑造事物的多種形象。因此,與其說版畫是一種藝術再現,反而不如說它是一種藝術表現。梳理人類藝術造型與發(fā)展的歷史脈絡,我們可以清晰地發(fā)現:藝術的表現力總體由簡單趨向復雜,最終由歸結為簡單,按這樣的發(fā)展模式進行。從哲學意義上講,“這種發(fā)展稱之為‘螺旋式上升的軌跡。按照這種哲學邏輯,后一個‘簡單較之前一個‘簡單早已發(fā)生質變?!杂斜M而意無窮才是真正的藝術美。這句話的內涵是,盡量用少量形象來說明更多問題,這就是繪畫所講求的簡練,即用少量筆墨來表達藝術造型,這是繪畫量的簡練。其實,能夠做到簡練、簡潔,是藝術家有修養(yǎng)、有才能的表現?!盵1] 藝術提煉的功能是讓作品純化、簡單化,精品是通過加工提煉而成?!澳切┧囆g性高的優(yōu)秀作品,無不經過細致的藝術提煉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盵2]上述可知,藝術上的簡練絕非“偷工減料”的輕而易舉,它是在掌握藝術造型特殊規(guī)律的基礎上,精心剪裁的結果?;舅悸肥?,將版畫中整體構思、構圖上從簡要的基本要求出發(fā),遵循“去粗取精”的原則。
(二)純凈與明澈
除了概括、精練這一特征外,版畫藝術的另一固有特質就是是它的純凈、明澈。在不同的作品中,版畫可能扮演著各種不同角色,這些角色也有共同特點,即追求那些既不浮夸也不失色的特色。因此可知,版畫的一大特色就是追求高品位的藝術格調。有人甚至認為,國民文化興盛與否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版畫藝術的發(fā)展程度。
黑、白二色通常被稱為色彩兩極,而版畫鮮明體現了這一特色。所以,一些畫家對此情有獨鐘,在這方面進行研究的藝術家也很眾多。版畫家在這方面展現出鮮明的職業(yè)性偏愛。版畫家之所以推崇黑白,主要是因為其對版畫基礎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黑白色彩能夠最能鮮明地展現出版畫純凈、明澈的藝術特性。至于黑白之間的黑白關系,以及由此衍生出來各種概念,比如黑白結構、黑白布局、黑白節(jié)奏,等等,它們都各自成體系。
在整個版畫發(fā)展史上,許多著名藝術家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發(fā)揮黑白藝術表現力的方面卻各不相同,對于那些從事黑白藝術的有志者,可能最要緊的莫過于他們要有一種黑白意識。
(三)剛健與有力
藝術表現力具有力度是版畫藝術的重要標志之一。自中國版畫發(fā)軔之際,它就同那些“竟尚高簡變成空虛”的藝術風格嚴格區(qū)別開來,以及與其他藝術形象鮮明劃清界限。對此,盡管當時版畫還不夠成熟,還不免幼稚,但魯迅先生仍稱贊其為“剛健分明”、“充滿著新的生命”。
就版畫的其他方面而言,它似乎先天就是一種優(yōu)秀的藝術。一些負面詞匯似乎同它毫不相關。版畫藝術擁有自己特殊的藝術手段,這些手段具有明確、肯定和有力的特點。例如,它不同于木雕,木雕第力度要求較高,“控刀向木,直刻下去”這是基本要求,這體現了力度。版畫語言的力度也有內、外的差異。這種特性決是很難效仿的,正如篆刻石章之效果不能依靠繪畫表現一樣。這在版畫展現形式美感的特有優(yōu)勢,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畫有著變化多樣的筆墨,版畫的刀法通常也是種類繁多,與木刻不同,刀法的組織方式經常多種多樣、美不勝收。它們表現力度絕對不會等齊劃一。
二、版畫藝術獨特的創(chuàng)作語言
(一)版畫表現形式的間接性
版畫作品有三個構成要件:稿、版、成品,三者之間距離很大,使得人們很難構想出作品原來的樣子。就其他作品來說,完成畫面形象也就意味著完成一切,但版畫不同,版畫還要進一步加工,把“版上的形”轉換成其他平面上的形象,這個程序反而是更重要的,“形的轉化”也即是形的具體、充實和落實等一系列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那些本來設想必定發(fā)生改變,新的效果也會隨之出現??偟膩碚f,所有畫稿、版面等造型,甚至對于構圖、構思的把握成都,這些都會影響到最終效果。由此來看,間接效果對最終效果影響很大。。
印在某個平面上的一個手印可以被看做一張版畫。若在宣紙上用毛筆畫出這個手印,或者在油畫布上用油畫顏料畫出這個手印,雖然手印完全一樣,卻有著不同的藝術效果。就國畫而言,手印展現了筆墨功夫以及紙張性能;對油畫來說,手印體現的是色彩塑造形象的能力;但是版畫的手印,則體現著某種材質所帶來的間接視覺效果。面對這張版畫,除卻感受手印的具體形象內涵外,我們還可以品味到各種不同的視覺趣味。
版畫創(chuàng)作有時候會在“間接性”上面大做文章。就制作過程而言,影響版面造型的因素很多,這些因素會帶來作品風貌的變化。比如說水印,在制作過程中,所選顏色、紙張、壓力、程序、疊加次數的不同,變畫面的面貌會有非常鮮明的差異。對于這些因素,只有融入到制作過程才能解決。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會此時出現,甚至這種情況能夠持續(xù)到已經完成問世之作,乃至于再加印過程中。對版畫創(chuàng)作者來講,間接性過程的特殊價值需要注意。所以,如果印刷由別人來代替,創(chuàng)作者可以節(jié)省很大力氣,但若放棄再創(chuàng)造的話,無疑是個更大的損失。
(二)版畫創(chuàng)作的材質性
之所以說是間接性,這是因為對印刷媒介有所依賴,這是因為對媒介物質材質有所依賴,這也正是版畫的材質性。對于這種對材質的高度依賴,也就成為版畫的局限性。雖然繪畫功能非常多,也不可能和對象完全相等。作品與對象的這種絕對距離,由此成為藝術生存的價值??梢哉f,這種距離所產生的表現性,正是所有藝術品與客觀現實都存在必然關系。藝術作品的各種表現,固然與家自身的精神和心理因素密切相關,比如說藝術家對生活、藝術的重視,以及對自己的理解與認知,等等。從這種意義上說,只有對版畫材質性達到自覺,才能夠真正用材質來進行創(chuàng)作和思考,也就是所謂的版畫創(chuàng)作。
依靠版為媒介,通過展示版的印痕,這是版畫創(chuàng)作不同于其他畫種的關鍵特征所在。版畫應最直接體現自然萬物本身的特性。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作為藝術家的材料,比如說樹皮、木、石、樹葉、沙土、紡織品等不同紋理,材料質地的不同,都可以為藝術家提供素材和靈感。這是版畫所特有的,也是其他藝術形態(tài)所難以代替的。一旦對認識了某種材料,或者對材料產生了心理感應,并嘗試來運用它,就會產生靈感。
版畫中優(yōu)良的顏料、紙張往往是收藏家及國際版畫展覽評價一幅版畫作品的標準之一。優(yōu)良的材料還會增加作品的高貴感。西方的版畫家在這方面都有潛心的研究。對不同質地、紋理、色澤的紙張的選擇又往往與不同畫家個人的風格有著密切的關系。
材料中也普遍存在著形式法則,一經被人們發(fā)現、認識、提煉、并加以有目的的主觀強化,運用到藝術中就會產生一定的意味,并被人們所欣賞和接受。這時人們所欣賞和接受的已不再是某材料本身而是材料經藝術家主觀處理后的“意味”或意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材料經處理都能產生同樣的“意味”或意象?!坝袝r人們把這種情況說成玻璃與木頭有著不同的情感,它們包含甚至支配了完全不同的形式,當然也包含和支配了不同范圍的生命意義。”[3]這里玻璃和木頭的“情感”,其實質是人的感情,是人格化的體現。
正是因為材料的局限才使版畫的各版種以各自不同的風格面貌被人們接受。從而發(fā)展了各版種特殊的技巧。由于這些特性產生的區(qū)別,不僅僅是表面的膚淺的現象,它必然把我們引向更深入的研究中,即到事物的本性中去。技巧手段有意和有目的的提出的問題,絲毫也不比在“物質”世界和在“精神”世界中的其他現象少?!凹夹g也就為藝術創(chuàng)作能夠提供機會。當它成為激發(fā)細膩描繪的誘因,成為抽象幻覺的第一形式的表達者時,技藝實際上已在培養(yǎng)著情感藝術?!盵4]
(三)版畫作品的印痕
印痕從廣義來講它是通過媒介物轉化成為印刷的痕跡,故稱為印痕,在客觀事物中能轉化和產生印痕的媒介物是包羅萬象的。從無規(guī)則印痕產生過程來看,雖然它沒有特定的制版,但它已充分體現了版畫的藝術特征。
版畫是一種間接性繪畫,它具有自身獨特的藝術風格。它形成的畫面借助于媒介物形成一連串印痕,因此印痕也就成為版畫藝術的一大特征。
版畫所呈現出來的印痕形式具有鮮明的規(guī)范性和重復性,使得各版種都脫離不開它所產生的藝術效果。目前世界上出現的版畫名目眾多,但不外乎四類版種:以木刻為主的凸版、以銅板為主的凹版、以石版為主的平版和以絲網為主的孔版,而其他版畫的名目基本上是從這四類版畫中衍生出來的。眾多版種都要求創(chuàng)作者通過一定的媒介,使創(chuàng)作意象借印刷而產生畫面印痕。版畫的創(chuàng)作意念,不論采取何種版來制作,最終都難免通過印刷來體現,而通過印刷就必然產生印痕形式的畫面。因此眾多的版種是脫離不開印痕這一版畫的基本藝術特征的,在各類版種中通過印刷而呈現的印痕畫面,雖是異曲同工,但它所展示的畫面效果卻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同樣一幅版面創(chuàng)作稿若分別用木板、石版、銅版或其他版材來制作印制,其所留下的印痕是風格迥異的,所以印痕作為版畫的這一大特征,有著極大的拓展性和極強的表現力,也具有深刻的審美意味。
三、結語
當代版畫藝術走到了一個多重交叉的路口,傳統的制作方法依然影響力很強,而另一方面,科技進步也使得無限擴展成為可能,這種可能性極大地豐富了版畫藝術的創(chuàng)作形態(tài),卻也會顛覆版畫的傳統概念,就藝術發(fā)展而言,破壞還是保留、拒絕還是接受總是會帶來新的文化收獲。
參考文獻:
[1] 顧黎明. 當代藝術問題[M].濟南: 山東美術出版社, 2000:15.
[2] 楊勁松.重疊機理[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2002:20- 23.
[3] 石玉翎.版畫[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32.
[4] 蘇新平.版畫技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46- 48.
Abstract: The print has played the role of illustration and posters in the filed of religion, cultural exchange and popular fashion; and acted as the paper banknote and packing in the practical areas as well.The print feeds the need at that time in certain areas and shows the unique cultural meaning at the same time.the virtual beauty which is only explained by the print will never merge into the common sense of the fine arts as the whole.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int will be raised at the higher level.
Key words: the print; virtual beauty; creational expression; speciality
責任編輯 張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