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凡
【摘 要】當今世界愈發(fā)呈現出區(qū)域乃至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為減少各國經濟貿易往來中的阻礙,會計準則的國際化已經成為形成“地球村”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各國國情、國民素質、經濟體制的內在不同,會計準則國際差異的存在也具有合理性。本文以資產減值會計準則為切入點,深入分析我國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在資產減值確認標準、對現金流量的預測機理、計提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資產減值損失轉回、資產減值披露五個方面的差異,并闡釋差異產生的原因。
【關鍵詞】資產減值 會計準則 國際比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85
雖然不可否認國際會計準則趨同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但畢竟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中國與成熟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情與經濟市場運作程序不盡相同。因此,在充分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的基礎上,探索更加貼近中國特色的會計準則,做到“求同存異”、“大同小異”,是我國在變幻莫測的國際經濟市場中立足的必要環(huán)節(jié)。筆者認為,新會計準則在這一方面做得十分到位。下面在中國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極少差異中選擇資產減值會計準則進行比較分析。
一、資產與資產減值定義
2006年發(fā)布的《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賦予資產如下定義:資產是企業(yè)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yè)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如果說資產是一種可以在未來帶給企業(yè)經濟利益的資源,那么當這種資源因各種因素(如市場價格變化、技術進步、固定資產破損)而不再具有與原來相等的預期價值時,就會出現其公允價值低于賬面價值的情況,即發(fā)生資產減值。我國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對資產與資產減值的定義基本相同。
二、資產減值準則比較分析
(一)資產減值確認標準的比較
國際會計準則第36號《資產減值》規(guī)定:“如果存在資產可能減值的跡象,應估計單個資產的可回收金額。如果不能估計單個資產的可回收金額,則企業(yè)應確定資產所屬的現金產出單元的可收回金額?!边@里,國際會計準則把資產分為單項資產與現金產出單元兩部分。而我國在新會計準則中則引出了資產組的概念,這在本質意義上其實是和“現金產出單元”的概念是一致的。二者均規(guī)定企業(yè)應在資產負債表日對有減值跡象的資產進行減值測試,其中特別說明對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和企業(yè)合并中形成的商譽,無論是否有減值跡象,都要對其進行減值測試。因此,筆者認為,在資產減值確認標準上,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是基本一致的。
(二)現金流量預測的差異比較
關于如何確定已減值資產的可回收金額,國際會計準則和我國新會計準則均規(guī)定了企業(yè)應采取預計現金流量現值與公允價值孰高法作為確認依據。二者的不同之處在于:首先,我國會計準則對計算預計現金流量現值過程中折現率的選取未有明確規(guī)定,而是籠統(tǒng)地說“選擇恰當的折現率”對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加以確定。在這一點上,國際會計準則中的要求就較為明確。國際會計準則第36號《資產減值》規(guī)定:“計算資產使用價值所采用的折現率必須是一個(或多個)稅前的比率,該比率能夠反映當前市場對貨幣價值以及與該項資產特定風險的評估?!奔矗瑢τ诓煌Y產應根據其特定的風險采取不同的折現率,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三)計提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差異比較
國際會計準則規(guī)定,在進行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時,應采用未來適用法,而我國會計準則則明確了追溯調整法的合法性。追溯調整法即針對特定的交易或事項,當與其相關的會計政策發(fā)生變化時,視同該交易或事項初次發(fā)生時就采取此種會計政策而對會計報表進行追溯與調整的會計處理方法。而未來適用法是指僅將變更后的會計政策用于變更當期及以后各期,不對之前的財務報表項目進行調整的會計處理方法。二者的施行具有很大的差異,這也折射出我國經濟證券市場以及業(yè)績考核機制的特性。
(四)資產減值損失轉回問題比較
資產減值損失轉回是指企業(yè)在針對某項資產在以前年度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不再存在或資產減值數額減少時重新確認單項資產或資產組的能帶來未來經濟利益,并把單項資產或資產組的賬面價值調整為其新的公允價值的金額。對于資產減值能否轉回的問題,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相差較大?!秶H會計準則第36號——資產減值》規(guī)定:“當企業(yè)針對資產可收回金額所做的估計發(fā)生改變時,轉回以前年度所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資產的賬面價值應增加至其可收回金額?!倍覈聲嫓蕜t規(guī)定,對于企業(yè)的非流動資產(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減值準備,一經計提,不得轉回。筆者認為,這兩者截然不同的規(guī)定都存在其內在的合理性。
國際會計準則的合理性體現為,轉回減值損失后的資產價值反映了該項資產的公允價值,使企業(yè)的各利益相關方對企業(yè)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有了更加客觀的認知,體現了會計信息質量標準中的客觀性原則。而我國新會計準則“不得轉回資產減值準備”的規(guī)定也是從我國國情出發(fā)、從我國長期以來對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謹慎性考慮而制定的。我國經濟市場尚未完全成熟、企業(yè)管理人員素質不到位、不具備歐美資本主義市場長期發(fā)展形成的完善的監(jiān)管制度,在這種現狀下,如果允許在后期轉回已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就容易造成企業(yè)利用資產減值準備的轉回認為操控年度損益的情況。新會計準則發(fā)布前,我國就頻頻發(fā)生企業(yè)管理人員前期大量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在以后各期分別轉回,達到粉飾財務報表、逃避納稅的目的。禁止轉回資產減值損失有利于相對提升企業(yè)財務報表的可信度,為企業(yè)投資者、稅務部門等利益相關方提供相對真實的財務信息。
(五)資產減值披露方式比較
會計報表是企業(yè)經營者與利益相關者溝通的主要媒介,對利益相關者做出各項經濟決策提供了信息上的依據。準確、客觀地進行會計披露是國際會計準則與我國新會計準則對企業(yè)共同的要求。國際會計準則要求企業(yè)對每項單項資產和現金產出單元分別計提減值準備,要求企業(yè)對各單項資產和現金產出單元的性質、范圍以及減值的數額做出公示。而我國新會計準則規(guī)定的資產減值披露內容主要包括資產減值金額、預計可回收金額的確定方法以及導致資產減值的因素。在對后者的披露上我國會計準則較國際會計準則更加規(guī)范和細致。
總之,本文在充分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的基礎上,探索了更加貼近中國特色的會計準則,有助于我國會計體系的完善,對于我國在變幻莫測的國際經濟市場中立足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保嬋.資產減值會計處理規(guī)范的國際比較[J].商場現代化,2007(1).
[2]劉春江,肖璐.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下資產減值準則比較研究[J].財政監(jiān)督,2013(1).
[3]黃世忠.資產減值準則差異比較及政策建議[J].會計研究,2005(1).
[4]董美霞.會計準則雙向趨同:我國會計準則體系解析[J].財會通訊,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