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彩玉
摘 要: 近年來,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成為教育者關注的重點。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沒有引起教育界的足夠重視。這一環(huán)節(jié)過于薄弱,有缺位,對農村小學生健康成長和國民素質提高都會產生深遠影響。正確分析當前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尋找矯治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有效對策,對加強小學生健全的人格教育十分重要。
關鍵詞: 小學生心理健康 影響因素 對策
對小學生及時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又是學校和社會面臨的一個緊迫任務。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必須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加強對小學生進行不健康心理的預防和矯正,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人格健全發(fā)展。
一、當前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1.心理承受能力差。
農村小學生是學生群體中最易產生負面心理的群體之一,他們在面對挫折與不順時,自我調控與自我解壓的能力是很難自覺形成的。在教學中,常常會發(fā)現,一些學生一旦出現失敗與挫折,就自暴自棄,容易走極端,或沮喪,或失望,有的甚至絕望,不能正確面對挫折。一些學生有過敏傾向,容易為一些小事而煩惱,表現為愛哭、膽怯、擔憂、小心眼。有些學生還具有攻擊行為,他們在覺得自己吃虧時,往往采取報復行動,或罵人,或打人,有的甚至對玩具有虐待行為。
2.人際交往能力差。
現在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是一家四口的小太陽,家里的成人對他的關心、愛護和包容可以稱得上溺愛。無形當中,這種溺愛成了自私自利、心胸狹隘的沃土。這讓他們形成了“唯我獨尊”的思想,不善于在集體分享自己的快樂,不會和他們維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此外,小孩從小以爺爺奶奶為伴,以致不知道如何和同齡人交流?,F實中確實存在一些小朋友因為一點小事就開始爭吵,直到自己滿意為止。他們彼此之間的交流也是有障礙的,很多小朋友感覺很難找到一個可以傾訴交談的好朋友。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孩子們會感覺這個社會很不友好,從而不愿意和別人結交朋友。這種微妙的心理往往被家長和老師忽視,最終成為自閉癥、抑郁癥的致病因素。
3.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模糊認識。
在農村,相比學生的身體健康來說,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是相當模糊的。在素質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廣大農村的多數教育者仍然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思想束縛。在教學中,將學生當做沒有思想、情感、人格并等待被填充的物體。教育者與學生之間是沒有平等和民主的主客體關系,彼此缺少溝通與交流,忽視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厭學、缺乏興趣、情感脆弱、意志怯懦、不能克服挫折、自控能力差、個性得不到健康發(fā)展,心理問題增多。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1.把心理教育融入到學科教學之中,實現心理教育的常態(tài)化。
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各學科中都包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都蘊藏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所以,教師要有目的地挖掘各學科教材中潛在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通過課堂教學活動,相機點撥,增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效應,減少或消除負效應,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提高。通過創(chuàng)造“尊重、信任、理解、關愛、激勵、愉快”的課堂氣氛,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潛能發(fā)掘、展示的場所。同時,讓學生的自信心、團隊精神、競爭意識、情緒調控力和堅強勇敢等意志品質均得到發(fā)展,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2.必須教會小學生如何面對挫折,培養(yǎng)他們的自強精神。
老師要幫助小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使他們認識到實現理想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經受挫折是在現實生活、學習中不可避免的正?,F象,使小學生對挫折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老師要教育小學生將個人理想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想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對國家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正確對待升學、社會輿論、個人成敗、榮辱,使小學生做到“勝不驕”、“敗不餒”,通過有意識地為他們創(chuàng)設適度的挫折情境,培養(yǎng)他們堅強的意志和堅韌的毅力,從而提高學生抗挫折的能力。
3.調動家庭教育配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教育家長改變溺愛孩子的教育觀念。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最初環(huán)境,家庭的一切影響著孩子行為觀念的形成。沒有了溺愛,孩子才能獨立,才能在困難面前鍛煉意志力,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其次,和老師要正確教育孩子。比如家長要教育孩子如何分享,如何與他人交流與合作。要教孩子如何交際:遇到什么情況,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意思,用什么稱呼等,這些都是家長要教的。同時,學校老師應該對孩子們進行溝通與合作的教育。教師發(fā)現學生有一些異常舉動,應該及時和家長聯系,向家長說明問題的重要性,使家長積極行動起來,一起幫助孩子克服心理問題。教師經常性的家訪是必要的,這樣可以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掌握孩子的脾氣秉性;家長應該同班主任保持緊密聯系,隨時關注孩子的學習表現和心理狀態(tài),對于有問題的孩子,積極采納教師的意見,促使家長改變不良教育的方式方法,對孩子進行正確而必要的家庭教育??傊W生的心理教育需要家長和老師的配合才能順利進行。
總之,為使小學生身心健康地全面發(fā)展,就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有針對性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有效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高艷華,王敏.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研究[J].健康心理學,1995,04:41-43.
[2]謝世容,鄭紹紅.淺談我國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匯(下半月),2006,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