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佳佳 唐慧(實習生)
組稿/汪洋(長沙市明達中學辦公室主任)
校園記者/ 譚騰帆(長沙市明達中學186班)、劉竣文(長沙市明達中學185班)吳炯(長沙市達材中學184班)、卓鵬浩(長沙市明達中學 183班)等
攝影/辜鵬博(瀟湘晨報攝影記者)
與長沙市明達中學校長面對面 曹建新:順勢而上,用“全能教育”開啟百年名校
文/武佳佳 唐慧(實習生)
組稿/汪洋(長沙市明達中學辦公室主任)
校園記者/ 譚騰帆(長沙市明達中學186班)、劉竣文(長沙市明達中學185班)吳炯(長沙市達材中學184班)、卓鵬浩(長沙市明達中學 183班)等
攝影/辜鵬博(瀟湘晨報攝影記者)
曹建新
4月,長沙市黃興鎮(zhèn)春意盎然。在藍田工業(yè)園,百里花木長廊與山間湖泊相映成趣,田間地頭不知名的小花開得正盛,長沙市明達中學嶄新的校舍便坐落在這青山綠水間。
明達中學前身是知名高考復讀學?!L沙市達材中學。秉承著“跳出‘復讀模式’辦復讀”的理念,達材屢創(chuàng)佳績:一本升學率高達36%,二本以上升學率每年穩(wěn)定在90%左右,領跑全省復讀界。2014年至2015年,依托八年辦學積累的深厚基礎,學校投資1.5億建成集全日制普通初中、高中及高考復讀為一體的完全中學,并將學校正式更名為長沙市明達中學。
從一所創(chuàng)造高考復讀奇跡的“明星”學校到一所嶄新的完全中學,明達中學如何應對這種變化?與明達中學校長曹建新面對面的交流解答了我們的困惑。
2016年,先是長沙市中小學“公辦不擇校,擇校到民辦”的招生政策改革為民辦教育提供新的發(fā)展契機。再是湖南省“3+3”模式的高考改革方案,對中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更高要求。曹建新認為,目前中學教育的一系列變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湖南省民辦教育的佼佼者,曹建新順勢而為,在長沙市明達中學進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讓明達的學生“活”起來。
在入學選拔中,曹建新堅持“活”用標準,全面對接高考改革。想進入明達中學的初升高學子除了中考成績要達到省級示范性高中要求,還要向學校遞交自薦資料和入學申請,在進行相應的文化測試后,學校會對每位學生進行性格和體能測試,之后再進入面試環(huán)節(jié)。明達初中部同樣全面采用綜合素質評定選拔新生。
“我校一直重視全能教育,強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所以我們在招生過程中,不僅看重考生的考試成績,同時也希望招收到更多契合我校教育特色和教學優(yōu)勢的可造之材?!卑床芙ㄐ碌睦砟睿粌H僅憑成績錄生,更要錄取綜合能力強的學生。明達初中將實施“面試+筆試”的全新考核評價模式,促進學生的口頭表達與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符合時代需求的全面人才。
在日常教學中,曹建新堅持“活”用課堂,發(fā)展特色社會實踐。明達中學與湖南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學院合作開展心理課堂,在心理游戲中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并為每位學生建立專屬心理檔案。學校積極支持學生社團發(fā)展,開展特色社會實踐。明達中學共有九曲文學社、“唯漫”動漫社等學生社團23個,在“第二課堂”中明確和發(fā)展興趣愛好。自2015年招收第一屆高中生以來,明達中學已舉辦過暑期農(nóng)村社會實踐調研、苗木基地學農(nóng)實習、千龍湖拓展訓練等多項社會實踐活動。曹建新說:“沒有穩(wěn)定興趣愛好的人生枯燥而單調,明達學子們定期走出校園,多想、多看、多實踐,形成穩(wěn)定的興趣愛好,拓展生命的寬度,這是一種讓自己幸福的能力,也是我希望每一位學子在明達學習后能夠獲得的能力?!?/p>
校園風景。
從一所復讀學校到完全中學,“新”是明達中學的一大特色:先進的數(shù)字化校園管理系統(tǒng)、科技活動室、心理輔導室等現(xiàn)代教育教學設施齊全……“我希望明達可以成為一所百年民辦學校,所以辦學更注重文化沉淀?!辈芙ㄐ抡J為校園不僅要“新”,更要有校園文化的“厚”度。
長沙市明達中學由百年名校明德中學托管,二者間資源共享、強強合作、無縫對接。明達中學秉承“人文明德,山水達材”的辦學理念,在教學理念上承明德之精神傳統(tǒng),施人文管理,重生命教育,涵人文素養(yǎng),養(yǎng)自由精神。明達中學的核心管理團隊來自明德中學,寄宿制全封閉管理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聯(lián)生導師制度讓老師全方位關注學生學習、生活、心理的發(fā)展,每天1小時的運動讓學生學習一門體育技能。在師資配置方面,學校組建了以趙雄輝、王沛清、劉鐵芳等為核心的專家顧問團隊,定期進行教育督導;成立了以劉建瓊、朱泌太、何太山、戴國良、喻祿平等為核心的特級教師指導團隊,全程進行教學調度。
“學校的厚度,在于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寬度和深度。”曹建新說。近年來學校尤為重視學校自身師資力量的培養(yǎng)。通過八年辦學,明達中學吸引、凝聚并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教師。學校現(xiàn)有專職教師181人,平均年齡不到41歲,同時特級教師3名,高級教師35名,中教一級教師83人。不久前,學校專門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師徒結對儀式”,標志著培養(yǎng)年輕老師的“青藍工程”正式啟動。曹建新說:“我們啟動這項工程,就是要充分依托名校的名師資源、發(fā)掘社會各個方面的力量,促進年輕教師健康順利成長,增強我校的發(fā)展后勁。”
在談及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教育時,曹建新笑道:“先賢有言,日日新,茍日新,又日新。所以,理想既是目標,也是過程。我們正在為百年民校(或者說名校)奠基,同時,讓每一個學生找到他們的人生坐標,獲得幸福,實現(xiàn)他們的理想,那么我的理想不也在其中日臻圓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