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明
在內(nèi)蒙古伊金霍洛旗阿騰席熱鎮(zhèn)王府路西南側,有一座肅穆高雅的古代建筑,即原郡王旗的王爺府,亦稱郡王府。這是鄂爾多斯市現(xiàn)存唯一一座完整的王爺府,也是內(nèi)蒙古西部地區(qū)保存最完整的王爺府。1988年4月26日,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將其列為全旗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5月28日,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將其列為全區(qū)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初,鄂爾多斯部落首領額璘臣歸順滿清。順治六年(1649年),清王朝對鄂爾多斯部落分旗而治,額璘臣封為多羅郡王,并任伊克昭盟第一任盟長,其封地為鄂爾多斯左翼中旗,俗稱郡王旗??ね醺疄樵撈煸_克(即王爺,清代蒙古族地區(qū)對旗長的稱呼)的私邸,是王爺及其家眷、旗務官員、隨從及仆人們工作、生活的場所。由于歷代王爺世襲更替,其王府亦不斷遷徙??ね醺冀ㄓ谂_吉召,之后先后遷于昌漢伊力蓋召、吉漢特拉、獨貴希里等地,其邸多為蒙古包。光緒初年,王府遷于阿騰席熱鎮(zhèn)東南,距現(xiàn)存郡王府駐地約1華里的烏蘭木獨,當時建有五間正房,四頂蒙古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郡王旗第十四代扎薩克特古斯阿拉坦呼雅克圖襲位后,王府遷至今郡王府所在地,建有半磚木結構的9間正房和6間土建平房,名曰“大營盤”。
對這一王府私邸,史料典籍均有記載?!肚迨犯濉し咳份d“左翼中旗,一名郡王旗,駐敖西喜峰”?!兑量苏衙酥尽酚州d“扎薩克王府駐所為鄂錫喜峰,現(xiàn)通稱王子壕賴。前面是一片平坦的草地,后面是起伏的山丘。王府左側有小河一道,便是烏蘭木倫河的發(fā)源處,在西南方10余里處有水澡兩處,由王府門前望之如鏡。較大的名紅海子。”
據(jù)說,郡王府所在地是由當時鄂爾多斯地區(qū)的活佛選定,這個選址有著深刻的內(nèi)涵:王府北邊雄偉壯觀的都凌嘎山如二龍戲珠;東西對稱的雙諾古吉山與尚比山,如同文官和武將;南部的名章嘎錫里的小山丘極像檀香桌;東西紅海子如王爺面前斟滿奶酒的金碗;從南向北流入東西紅海子的9條溪水如同9條游龍注入“金碗”,寓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民國十七年(1928年),郡王旗第十五代扎薩克圖布什吉爾格勒多羅郡王,用重金從山西偏關請來宋二等五十多位能工巧匠,開始對郡王府進行大規(guī)模的翻新建設。經(jīng)過8年苦建,到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方竣工。建筑期間,曾有150匹馬,80頭牛,700多只羊全部為建設所用。整個工程耗費銀圓13800塊,相當于當時該鎮(zhèn)一年半的全部財政收入。
新建的郡王府規(guī)模宏大,富麗堂皇。《伊盟七旗志》中記載:郡王府“劃閣雕梁,龍文風采,備極富麗,為伊盟最新的王府”。
郡王府所設置的前后兩大院連成一個整體,為四合壁院落。總占地面積2105.79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040.44平方米。王府前后兩院分兩次修建完畢。前院于1931年建成,內(nèi)有13間住所。在大門臺基兩旁各蹲一尊口含石球的大石獅。正對大門口十米處的牌樓兩側刻有一副醒目的楹聯(lián):左聯(lián)是“一盟元首 統(tǒng)承福祿 全旗高明 世襲王基”;右聯(lián)是“屏衛(wèi)譚府 福星披照 司執(zhí)全旗 仁政施行”。王府后院于1936年建成,內(nèi)有16間住所。在正房王爺臥室內(nèi)的炕沿下有一暗洞,沿洞口進去,轉個彎,里邊出現(xiàn)一處拱式暗窯洞,洞內(nèi)曾經(jīng)儲藏過金銀財寶等珍貴物品。
當時,王府內(nèi)居住著圖布什吉爾格勒親王和長子巴圖吉亞公爺及其家眷,還有王爺?shù)挠H近奴仆,侍女和護兵等侍衛(wèi)近從??ね醺乃闹苓€修建有一米多寬、三米多高的土圍墻,內(nèi)建有王府家廟、庫房、糧倉、灶房、馬號以及駐扎保安隊的營房(俗稱局子)等16間土房屋。王府內(nèi)外占地總面積達三萬多平方米。
郡王府前后兩院均由兩丈多高的青磚墻(墻頂建有城垛口)連成一體。整體建筑屬磚、木、石結構的硬山頂與平頂相結合具有漢藏風格的建筑物,富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王府最有觀賞性和藝術性的是磚雕工藝,其圖案精美,技藝精湛,畫面栩栩如生。府院的多數(shù)房屋為飛檐斗拱,屋頂和墻面的磚、木、石上都雕刻著龍鳳、鹿鶴、山水、花草、人物、文字等圖案。檐供梁木都用油漆彩繪著龍鳳、云雷、花草等畫面,五顏六色,煞然成趣。
新中國成立以后,郡王府外的土圍墻和一些房屋陸續(xù)被拆掉了。“文革”期間,王府的牌樓被毀,石獅被砸,許多獸頭、花紋圖案被鏟。然而,經(jīng)過黨和政府的一再保護,王府的主體建筑總算較完整地保存了下來。1991年10月,伊金霍洛旗政府籌集資金10萬元,對王府前院進行了維修;2001年9月,旗政府投入70萬元用于維修王府后院。至此,王府前后兩院原貌基本得到恢復。2013年,旗政府又籌資百萬,布置18個展室,展出物品270余件,并對郡王府的生活場景進行了復原,重現(xiàn)了郡王府昔日的風采。
2015年7月11日,旗政府正式啟動對郡王府的第三次搶救性保護修繕工程。這次修繕工程共投資1000萬元,對郡王府主體磚、木、石構建和彩畫裝飾進行了原貌恢復。2015年年底,工程竣工并順利通過驗收。北京著名古建筑專家馬炳堅和蔣廣全對王府修繕工程給予了“遠觀近似、近觀有別”的高度評價??ね醺┪镳^于2015年12月上旬正式對外免費開放。
如今的郡王府不僅恢復了昔日的風采,更為鄂爾多斯這座現(xiàn)代化的城市增添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王府朱紅色的大門像雄偉的蒙古漢子張開有力的臂膀,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賓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