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爽生長在一個長壽家族,母親今年99歲,幾位姨媽也年過九句,老人們?nèi)绱烁邏?,除了遺傳基因,恐怕也和子女們承蓑家族敬老孝老的傳統(tǒng)不無關系。劉爽對老人除了體貼入微地照料,在精神上也給予傾心的撫慰。
劉爽的姥姥曾先后在舅舅和姨媽家居住,晚年得到了很好的照料。1972年,因為三舅中風偏癱臥床不起,劉爽幫母親把92歲的姥姥從天津接到北京,協(xié)助照料了4年。姥姥97歲高齡時無疾而終。
劉爽的父母曾上過干校,回京后,劉爽與他們一起生活了6年,雖然工作很忙,但她總是抽空為父母修腳、理發(fā)。父親患有慢性腸胃病,她就為父親縫制了絨布兜肚,編織了毛絨護胸。
父親故去時,73歲的母親被二弟接去同住。劉爽回到自己的小家后,不管工作多忙,即使出差在外,每天上下午都必給母親各打一個電話,她說:“聽到母親愉快的聲音,工作起來就特別帶勁!”劉爽覺得豐富母親的精神生活也很重要,為方便母親與親友聯(lián)絡,她幫母親整理了通訊錄并打印成冊;母親的親戚朋友遍四方,她每年都幫母親備足賀年卡、郵票、信封,還經(jīng)常陪母親拜訪父母的老戰(zhàn)友、老同事、老同學;母親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校慶日時她都會陪同母親返校;節(jié)假日期間,她還想方設法帶母親一起出游……父親遺留下來數(shù)百萬字的文稿和不少有傳統(tǒng)教育意義的文物,劉爽退休后,和弟弟們一起協(xié)助母親整理了父親的文稿,撰寫了《劉季平夫婦要事年表》和一些回憶文章,經(jīng)四方奔走聯(lián)系請教,出版了《劉季平文集》。
2010年4月,母親不慎摔倒致牙槽骨骨折,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由于二弟妹身體不好,劉爽和二弟就安排了一應保姆日夜陪護母親。后來,她干脆將母親接到自己家中親自照料。母親咀嚼不便,劉爽每餐精選魚、肉和蔬菜,剁成細末,做成可口的營養(yǎng)粥,保證母親三餐營養(yǎng);餐間則為母親準備好酸奶和時令水果。母親夜尿多,她就與母親睡一張床,以便在母親起夜時照料。母親不習慣使用便溺紙巾,劉爽就自己設計縫制了使用舒適、換洗方便的純棉尿布。
劉爽從早到晚地忙碌著,她說:“能照顧母親向百歲進軍,在老媽彈電子琴的背景音樂中做事情,真的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