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晉商博物館,位于北京長安街東延長線建國路58號,占地約40畝,為仿古建筑群落。博物館始終秉承“展現(xiàn)晉商恢弘氣勢,傳承華夏商業(yè)文明”的宗旨,以“收藏保管、科學研究、宣傳教育、服務社會”為發(fā)展目標,厚積薄發(fā),開拓創(chuàng)新,致力于打造商人及商業(yè)文化交流平臺及研究重鎮(zhèn)。
北京晉商博物館是目前我國最大的關于商人和商業(yè)的博物館,館內收藏的晉商各個歷史發(fā)展時期的圖章、印鈔版、文書、銀票、契約、合同、賬本、書信、票貼、印章、簿記、老照片等藏品超過4萬件。目前,館內的基本陳列為 “華夏巨擘,風云晉商——‘萬里茶道主題文化展”大型展覽,以晉商的崛起、晉商與萬里茶道,晉商著名商號、票號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晉商成功的原因、晉商建筑的文化韻味等為主線展開描繪晉商成長發(fā)展的全過程,全面而深刻地展現(xiàn)出晉商“縱橫歐亞大陸兩萬里、雄踞商界五百年”的財富故事。
自2008年對外開放以來,北京晉商博物館作為晉商文化的重要研究和發(fā)展基地,受到了國家及省市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多次蒞臨博物館參觀指導。同時,來自世界各國的重要使節(jié)、知名學者、企業(yè)家等也紛紛到館參觀學習、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已成為傳播華夏晉商文化和開展交流活動的重要窗口。
元寶箱
該元寶箱原為祁縣喬家大德恒票號所有,體表上黑漆,箱體側面寫有“恒記”字樣。這是庚子之變時,喬家給慈禧太后借銀所使用的元寶箱。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打入北京,慈禧攜光緒皇帝和皇室西逃,途經(jīng)山西,由祁縣喬家的大德恒票號接駕。喬家把大德恒作為臨時行宮,使得慈禧太后非常滿意,臨行前還贈送30萬兩白銀給太后。
關于大德恒票號
大德恒票號創(chuàng)設于1881年,原是祁縣喬家三堂(德星、保和、在中)合股經(jīng)營,由于其他兩堂經(jīng)營不力,大德恒逐漸變?yōu)樵谥刑锚毤医?jīng)營。
1914年5月10日《申報》所刊《山西匯商一年之盛衰》一文中稱:“大德恒票號,昔為茶幫,嗣后改匯業(yè),財力雄厚,與三晉源等尤足稱者,壬子春間,各匯莊微顯動搖之兆,而該號掌柜陳照章早已于債權接洽,歷歷認可,同時聯(lián)號之大德通亦接洽成功。迨各幫或形難澀,或致破裂,而大德恒獨見優(yōu)裕,資力之雄固其一端也?!?/p>
大德恒票號總號設在祁縣城,自從在中堂成為大德恒專東之后,主管人是第十世喬映霞(總號掌柜閻維藩)。1920年以后由四少喬星齋接管,晚期由喬映霞的長子喬鐵漢接管。
護照文字
欽□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總理營務處忠。
為給發(fā)護照事,照得本處現(xiàn)據(jù)敬亨泰商民刑廷耀,稟稱鋪伙申永盛等帶雇駝只,前往西湖沙山子一帶販運白米。誠恐沿途阻滯,稟請給照,前來為此,給予護照,仰經(jīng)過地方臺卡□□驗照放行,不得攔阻。該商亦不得藉照滋事,各宜□遵,切切須照。
計開騎馬五匹,工人十名,駱駝□□□□
右照給商民申□□□□仰經(jīng)過等處□□□
光緒七年正月。
塔爾巴哈臺,即今天的新疆塔城。這份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總理營務處所發(fā)的護照,表明了光緒年間,中國商人前往新疆地區(qū)貿易的歷史事實。光緒初年,正是新疆多事之秋,到處是中外反清勢力。左宗棠于光緒二年收復新疆,光緒七年,中俄《伊犁條約》簽訂。當時,中俄就新疆問題,仍摩擦不斷。
“川”字茶磚
這塊磚茶生產(chǎn)于清中后期,距今有上百年的歷史。是晉商茶王“長裕川”茶莊所創(chuàng)立的名牌,中俄茶葉貿易時期的主要商品。不僅過去,即便在今天,俄羅斯人都還認這種磚茶。由于磚茶的制作是采用特定的發(fā)酵和壓制技術,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葉茶枝的營養(yǎng)成分,能經(jīng)久保存。時至今日,這種茶磚仍可飲用,被譽為“可飲用的文物”。另外,茶磚的壓制大大減小了體積,方便包裝,提高了運輸量?!按ā弊植璐u的另一大特色是,外觀和形態(tài)規(guī)格都一樣,在當時的草原上被牧民當作貨物交易的一般等價物,信譽度非常高。
合盛元賬本
這本珍貴的賬本為山西華商合盛元銀行神戶支店明治四十四年(即光緒三十三年)賬本。該賬本為褐色精裝封面,內部也采用與現(xiàn)代銀行業(yè)相類似的統(tǒng)計表格,采用阿拉伯數(shù)字記賬,與傳統(tǒng)山西票號的賬本截然不同。這表明當時合盛元票號已經(jīng)和近代銀行接軌了。
關于合盛元票號
合盛元票號,是1837年由茶莊改組而成,為“祁縣幫”最早的票號。財東是祁縣郭逢源、張廷將。主要經(jīng)理有梁壽昌、賀洪如。
合盛元票號起步早、發(fā)展快,在國內各大城鎮(zhèn)享有很高的信用度和知名度。曾加入“山西匯業(yè)公所”,在北京與戶部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等并列。合盛元創(chuàng)辦之初,主要為工商業(yè)鋪戶承擔匯兌、存放款業(yè)務,與商業(yè)發(fā)展保持密切關系。后來逐漸受到清政府的重視,許多官款都由合盛元承匯,客觀上起到“官辦銀行”的作用。
合盛元在國內占據(jù)重要位置后,遂往國外發(fā)展,成為第一家在海外開設分號的晉商票號。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在日本的神戶設立合盛元銀行神戶支行,后來又在日本東京、大阪以及朝鮮的仁川開設分號,從事國際匯兌和結算。
合盛元票號在日本開設分號以后,既擴大了自身的經(jīng)營業(yè)務,又為中國商人打入日本市場提供了便利條件。據(jù)合盛元日本分號經(jīng)理申培植說:“日本作匯兌,以天津上海為多……全年匯兌在2000萬元以上……每萬兩得匯水50兩。”如此推算,合盛元僅匯兌業(yè)務即可盈利10萬兩。
獨慎玉組照
榆次常家在1880年(光緒六年)設獨慎玉,并以獨慎玉字號在莫斯科設立分莊。這組照片是從常家后人手中收購而來。除了反映晉商的商號已經(jīng)抵達俄羅斯以外,還展示了晉商的致富足跡。
照片拍于光緒年間,記錄了獨慎玉在俄羅斯的情況。一幅是外景,招牌用的是俄文。從門側寫的“茗茶綠水”字樣,可知其主營業(yè)務為茶。一幅是柜臺近照,可以看到內有中國伙計和俄羅斯伙計。另一幅則是一張全家福。中間端坐的長者是一家之長,事實上他正是第二幅內堂照片里的一個小伙計。這個小伙計經(jīng)過奮斗衣錦還鄉(xiāng),不僅在家鄉(xiāng)建起了大院,晚年還子孫滿堂,家業(yè)興隆。
中國和俄國的貿易由來已久,可追溯到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之后《恰克圖條約》的簽訂,正式指定了恰克圖為中國貿易的集散地。經(jīng)驗豐富的常家近水樓臺先得月,參與了市場的創(chuàng)建。
喬家青云得路牌匾
該匾為木質結構,陽文雕刻。中間為行草“青云得路”四個大字,牌匾右側寫著“乾隆歲次壬子全義喬先生采芹”,左側寫著“親友程□恒、武□惠、宋永貞、劉朝棟、趙烈、程□善敬立”。
這塊牌匾最早懸掛于祁縣喬家大院,曾見證過喬家大院的興衰榮辱。其中的“全義喬先生”指的是在中堂主人喬致庸的二伯父喬全義。喬全義少年得志,16歲便中得秀才,這幅“青云得路”匾是親朋好友所贈,希望他日后平步青云、飛黃騰達。
關于祁縣喬家
祁縣喬家,從清朝乾隆年間在包頭經(jīng)商起家,歷經(jīng)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tǒng)、中華民國到全國解放,歷時200余年。據(jù)有關資料記載,喬家商業(yè)發(fā)展最興盛時,在全國各地的商業(yè)字號就有200多個,特別是大德恒、大德通票號更是聞名全國。喬家鼎盛時期,資產(chǎn)達數(shù)千萬兩白銀。
喬家從包頭起家,鼎盛時期商業(yè)字號遍及全國各地。其中最重要的,一是以復盛公為首的復字號系列店。經(jīng)營糧、油、菜以及皮毛百貨,大部分在包頭。另外的有在呼和浩特的百貨店、絨毛皮店、糧店,在祁縣有茶莊、當鋪、煙店等;二是總號設在祁縣的大德通、大德恒票號。
靈石鈔版和配套印章
山西靈石德順號所遺留下來的2塊印鈔版和9枚圖章,是“收藏里最來之不易的東西”。一些圖章已經(jīng)被轉手賣出幾次,甚至還有一枚被賣到了香港。為了收齊這套藏品,收藏者輾轉各地,耗時5年。
這是兩塊光緒年間的印鈔版,均由小塊角質拼湊而成,較之普通木質鈔版,更為珍貴。配套印章包括抬頭章1枚、押款章3枚、防偽章2枚、落地章2枚、提示章1枚,共九枚。這套印鈔工具,完整地再現(xiàn)了晉商印制錢帖的過程,對于研究舊式金融業(yè)具有重大意義。
大德興匯票文字:
(信匯)號務事宜,另信詳呈。茲咱在祁收會過蔚泰厚寶號現(xiàn)足寶銀一萬五千兩整,言定會至歸化城。七月十五日,本號見信照數(shù)無利交還,未立會券,即依此信為憑,公封厚記備五十兩錢法一副。至時繳信,照法給付是妥。余不宣,專此上。
此銀訂明交蔚長厚記經(jīng)收,倘信有失,作為廢紙。又批王皓掌柜清照。七月十八日,大德源付下銀九□。弟楊三德具捎,乙亥五月初七日祁沖(未列號)
(票匯)憑票收會到德興寶號撥兌寶銀一千兩整,言定會至化城冬標本號,見票照數(shù),無利交還。勿誤,此據(jù)。
其平公較去伊備五十兩錢砝一副,至日公拆比兌。光緒二年八月二十一日,京都大德興記立。
匯 票
匯票為票號出具的匯兌憑證,在執(zhí)行完匯兌之后,必須嚴格銷毀。從理論上說,匯票傳世的可能性很小,本館所收藏的大德興匯票兩張,是因為什么原因得以保存下來,至今仍是個謎。據(jù)業(yè)內專家透露,目前傳世匯票僅有4張。從這個角度看,存世匯票絕對稱得上是鳳毛麟角。
關于票號和匯票
匯票的書寫內容、款式是規(guī)范化的。有的有票根和騎縫線編號蓋章。為了防止假票和維護主客雙方的信用,有的匯票還有見證人的簽名蓋章。這意味著貨幣的經(jīng)營風險被大大降低。
明清時期,隨著商品貨幣經(jīng)濟的發(fā)展,商品交換逐漸打破地區(qū)和國家的界限。為了適應交換發(fā)展的需要,在全國各地市場稱量銀兩的天平砝碼極不統(tǒng)一的條件下,工商業(yè)按攜帶去的砝碼秤量兌付,按兩地不同砝碼折合的差數(shù)兌付。
有關信匯和票匯,據(jù)陳其田《山西票莊考略》,表述如下
(1)票匯,普通匯款以票匯為最多,由票莊開匯票一紙,交給匯款人,匯款人將匯票寄給受票人,受票人可拿票向該分號領款。(按:這張大德興匯票屬于舊式會券,新式為三聯(lián)單)
(2)信匯,匯款人將款項交給票莊甲,然后寫信給受票人,甲票莊寫信給乙票莊。受票人持信到乙票莊取款。需要保人,且由受款人出領款收條給乙,乙寄回收條給甲作為存根。
關于大德興票號(參見張鞏德《山西票號綜覽》)
大德興票號,是咸豐元年到同治元年間由茶莊改組而成,財東是祁縣喬家堡的喬錦堂(映霞)。喬家是前清下葉至“七七”事變前,晉中最大的商業(yè)資本家之一,商業(yè)字號遍布國內重要的商埠城鎮(zhèn)。大德興茶莊在咸豐年間開始兼作匯兌,大約是同治元年開始專營匯兌,到1884年正式改名為大德通票號。
兩枚防偽章
防偽章兩枚。方形章為雙線紋,印面文字為“蘭亭序”全篇。另一章為橫式卷軸式結構,印面文字為“醉翁亭記”全篇。
防偽技術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錢莊、票號的經(jīng)營問題。在古代社會的現(xiàn)有技術條件下,錢帖鈔票的制作都比較粗糙,很容易仿造。于是,配套印章的使用就為防偽提供了可能,尤其是防偽章的使用,確保了錢帖的唯一性和真實性。防偽章的制作可謂是精雕細琢,內容極其繁雜,然而絲毫不亂,這需要匠人極其精湛的雕刻功力。完整成熟的用印體制加上精美防偽印章,確保了銀錢存放、匯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