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菲
“棗泥糕,香香甜甜的棗泥糕……”
叫賣聲逐漸遠去,我趴在二樓的窗邊,看著那個叔叔吃力地蹬著車子,我嘗過他的棗泥糕,不是記憶中的味道,不甜也不香。
孩童時期,每年最開心的事莫過于過年去外婆家了。那是一個比城里不知要熱鬧多少倍的地方,到處都是孩子,走到哪兒都有長輩給你壓歲錢。我喜歡趴在二樓的窗邊,看鄰居們的孩子在天氣好的時候放紙鳶。他們的紙鳶很漂亮,冬天微風吹來,紙鳶后頭的絲帶飛起來,我有時一看就是好久,耳朵凍紅了都渾然不覺。
我不會放紙鳶,但我也會時常下去和孩子們一起玩。
他們告訴我,有個爺爺會來這里賣棗泥糕,雖然他們沒錢,但爺爺還是會送給他們吃。我很羨慕,但母親卻囑咐我不能隨便吃別人給的東西。
大年初一的太陽特別暖和,像母親溫熱的手掌。外婆家的公雞早早地把我叫醒,我站在大門口,看著他們放紙鳶。
“棗泥糕咯,孩子們!”一句話說完,老人從三輪車上下來,把一塊塊棗泥糕遞過去。我站在老人身后,猶豫著是否要吃。突然老人轉過來,把棗泥糕遞給我,陽光透過樹葉斑駁地灑在他的臉上。那是怎樣一張臉!那樣的嚇人,老人蓬頭垢面,衣衫也有些破舊,手上深深淺淺的皺紋,臉上大大小小的疤痕,像個兇惡的壞人。我趕緊跑進家門。我的幻想從此破滅,那棗泥糕看上去也并不美好,黑漆漆的一團,沒有外婆那靈巧的手捏出的精致。我再也沒有向母親提起過。
出乎我的意料,母親居然把棗泥糕買回來給我吃,她說這棗泥糕香飄十里,怪不得你惦記。我不好意思告訴她,其實我早已不惦記了,只好硬著頭皮吃,豈知一入口,那味道便難以忘懷,歷久彌香。
第二年鳶尾花開,是我最后一次吃棗泥糕,那老人離開得靜悄悄,像一陣風似的吹走了。別人告訴我,他臉上的疤痕是為了救一個孩子。
我再也沒有吃過那樣好吃的棗泥糕了,也再沒見過那樣疼愛別人家孩子的老人了。
他是個“表里不如一”的人,他有兇惡的外貌,卻有菩薩般的心腸,他的棗泥糕同他一樣,黑漆漆的模樣,吃上一口卻難以忘懷。
怎么看待身邊的事物,取決于你的眼光,有些東西表里不如一,要靠自己去體驗,去嘗試,去分辨。
【老師贊】
小作者寫的是一段童年的回憶,讀來卻有一份厚重。文章寫了一位善良的老人,他的外貌不美,但有菩薩般的心,會給孩子們吃他親手做的美味的棗泥糕,結尾處點明老人“臉上的疤痕是為了救一個孩子”。讀來不禁讓人感動。作者采用倒敘的方式,顯得曲折有致。對老人的外貌采用了白描的方式,極寫老人外貌的丑來反襯他內心的善良。小作者用這個老人、用童年的這段回憶來點明文章的主旨——“生活中有很多事表里并不如一,需要我們自己去分辨”,形象而生動。
指導老師:鄭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