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吟誦是中國式讀書法,是古代文人學習的主要方法之一。雖然它的影響力在新文化運動的沖擊下迅速衰落,但吟誦作為傳統(tǒng)國學的一部分,在學習古代文學中起著獨特的重要作用。中文系的大學生應該要重視吟誦,從而使自己的古文學習得到提高。
關鍵詞:中文系;大學生;吟誦;古代文學;重要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151-01
一、引言
在中文學習中,古代文學是絕對的重點和難點。由于古文語言艱澀難懂,與現(xiàn)在普遍的行文方式以及語言習慣有巨大不同。于是,背誦、理解成為了學習古代文學文藝作品的最大困難。在長期的古代文學教育實踐中朗誦、背誦體現(xiàn)出了獨有的優(yōu)勢。但古文朗誦有著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朗誦易對古音字的把握有偏差,一旦讀音或通假的把握不當,很容易曲解文意;其次,古文朗誦無法充分體現(xiàn)漢語音韻的美感,無法很好地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我們對于古文的學習和理解應該是多維度有深度的,所以對古文的學習也應該是多角度的,用古人的創(chuàng)作方式去解讀。
二、古人的方式就是吟誦
簡單地說,吟誦就是與文言文相互依存的讀書方法,它是中國古代王朝古詩文的讀法。
吟誦是幫助同學們學習古代文學的一大利器。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我們唱歌,跟著音樂很快就能記住歌詞,而且基本上是不會出現(xiàn)忘記的情況的。一首歌,就算我們不去專門記憶它的歌詞,只要能夠長時間聽到這首歌,也能唱,而且歌詞準確。過個幾年,它不流行了,我們依然能唱。歌唱就是這樣的神奇,吟誦也是這樣。用吟誦的方法學習古代文學,就像是把詩詞歌賦當成歌一樣唱出來。依照吟誦依字行腔、依義行調的規(guī)則,平長仄短,平低仄高地吟誦出來,用聲音來感受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與思緒,從而理解學習一篇作品。這樣,我們的古代文學的學習就變得有趣起來,同學不僅可以很快記憶詩詞,而且還不容易遺忘,同時,能自然而然地理解到了其中的思想感情,即便考試,在腦中吟誦一遍,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當代中文系與漢語言大學生學習的狀況
從歷年的招錄情況可以看出,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很受學生的青睞??墒钦嬲龑W好漢語言文學的學生往往不多。尤其古代文學,當代的大學生很難把這門學科學好,學精,學以致用。
那么,到底要怎么樣才能把古代文學學好呢?
古代文學既是古人的學習成果,是古人用他們的學習方法才創(chuàng)作的。而我們現(xiàn)在的學習方法—“讀背寫”僅適合我們學習現(xiàn)代文學。學古文必然要用古人的方式—“吟誦”。
四、什么是吟誦?
吟誦就是中國式讀書法。
吟誦是漢詩文的讀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的聲音。英語、韓語之類的語言,就是純音節(jié)的語言。而中文不同,中文能夠將音形意三者結合起來了,為了表達我們的不同的感情,我們會將字音有所變化。比如說,“媽媽”兩個字,這兩個字都是一聲,也就是陽平聲,我們念起來似乎就沒有什么感情色彩,很平淡,就像孩子在跟著老師識字一樣。但是,如果我們將之念成三聲(上聲)呢?是不是就有很撒嬌很可愛的感覺,我們從這樣的聲音中能夠看到一個可愛的孩子在跟自己的媽媽撒嬌。我們再將“媽媽”的第二個“媽”字念成四聲(去聲),是不是又有不一樣的情感呢?
沒錯,聲音是有意義的,吟誦就是通過聲音,把古詩文的意義表達出來。吟誦就像唱歌一樣,遵循著其相應的規(guī)律,來表情達意,來傳遞情感。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們學習。
五、是否有學習吟誦的必要?
我們的中國大學生,尤其是中文系的學生,應該學習并學好吟誦。首先,吟誦作為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中國人理應繼承傳遞并且發(fā)揚。再次,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更是中文系學生的專業(yè)所要求的。而且,中文系同學學習吟誦有利于提升自身內涵和修養(yǎng)。通過吟誦,學生能夠與古人的精神相連接,去感受到古人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這樣,中華民族的精神就在文字和吟誦中傳遞了。
六、吟誦對于學習古文的幫助
吟誦對于古文學習是很有幫助的。我們不需要死記硬背,就能很好的學習古文了。
比如說,我們拿《登鸛雀樓》來舉一例子。這首詩是經典而著名的五言絕句。按照我們平常的學習古詩文的方法,那首先是朗誦一遍這首詩,然后介紹一下本詩作者王之渙的時代背景,生平。然后依照著字義去解釋這首詩。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如果只憑字義去解釋,那么本詩的最后一句“更上一層樓”則成為一句很勵志的話了。但是,我們用吟誦的辦法去學習,才發(fā)現(xiàn),其實不是這樣的。
首先,我們用聲韻分析一下這首詩,“白”和“日”是兩個入聲字,短暫而急促,而后“依”“山”又是兩個平聲相連,吟誦規(guī)則有平長仄短,那個“白日”很短,而“依山”脫聲很長,突然又有一個仄聲“盡”打斷了“白日依山”,聲音的長短就把太陽不愿意離開山而不得不離開的那種感情表達出來了,太陽啊,不想走啊,但是還是沒有辦法必須走,因為時間已經過去了,太陽該下山了。同樣的,“黃河”是兩個平聲字,拖長念,“入?!必坡暥?,一個“流”字拉長,是不是能夠感覺到黃河濤濤流入海中從不間斷,那悠長的黃河一直前行,一去不復返。
我們這樣吟誦這兩句過后,是不是突然覺得很凄涼,時光匆匆,一去不復返。蒼涼的心情油然而生,我們一下就能體會到詩人的無奈與苦悶。再說后兩句,我們通常念到“欲窮千里目”這一句的時候,都會把聲音高上去,無論是吟誦還是朗誦?!坝焙汀澳俊倍际侨肼?,也就是仄聲,短促,吟誦出來,是不是能夠感覺到詩人內心有的那份更高的理想呢?想要看的更遠,站的更高?!案弦粚訕恰保鞯竭@句的時候,是上樓,我們往往會把聲音低沉下去,“樓”字拖很長,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不知足的心讓人不懂珍惜眼前而去追求更高,最后發(fā)現(xiàn),原來只有一層樓可以上。吟誦到這里,學習的同學就會明白,原來,“更上一層樓”不是一種美好的祝愿,它更多包含的是去時光逝去的惋惜和無奈。
通過一篇簡單五言絕句的聲韻分析,我們就能感受到,吟誦對古文學習的幫助是非常之大的。我們只需要通過聲音,就能夠去了解到作者的內心,也能夠解讀作品所表達的情感。
七、結論
吟誦讓古文學習變得簡單而有趣,讓我們的思想更豐滿。學習吟誦能夠將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揚,讓中華民族屹立在東方大地,萬年不倒!
參考文獻:
[1]徐建順《聲音的意義》
[2]徐建順《徐建順吟誦文集》基礎篇
作者簡介:李小芳,畢業(yè)于成都師范學院,接受了正統(tǒng)的吟誦課程學習,并善于結合韻律自創(chuàng)吟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