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水
2002年12月的一天,病榻上的侯登科在電話里虛弱地說:“來吧,快來吧!把東西整理一下吧”,這是他最后的時間。在他臨潼的家里,我和李媚與他相處了最后一段時光。資料整理的過程,在他的病痛之中艱難地進行。底片的信息不完整,我們只能盡量地做些補救工作。他那時說話已經比較困難了,為了盡量給影像留下一些翔實的背景,我們把所有的底片一張張地看,讓他辨認、核對拍攝的時間、地點、背景、事件。我們工作了七天,他就這樣的撐著、撐著。當把所有工作做完,全部東西裝箱封存,七八個紙箱堆起來的時候,感覺到他有一種特別釋放的感覺。看著堆在那里的底片和文稿,他疲倦地問女兒小瑾:“這是什么?”小瑾輕輕地說:“這是你多年的心血!是你一生最看重的東西?!焙畹强茡u了搖頭,說:“我脫掉了身上所有的重負,可以自由地跳向大海了”……。那天晚上,我們很晚才離開他的家,冬夜里的臨潼,堅硬、冰冷。昏暗的路燈下,雪花無聲地飄落著……
他給我們表達了他的心愿:“這些東西,如果能發(fā)揮點作用的話,就用來支持那些像我一樣,在基層用攝影關注社會現實的年輕人”。這是他最后的托付。
其實,應該承擔這種職能的“攝影博物館”國內還沒有?!澳戏街苣碑敃r的整版報道:“他走了,他的影像留給誰?”準確地道出了我們面臨的困境。半年之后,在銀川,有了第一次關于這件事的探討,由王征組織并主持,李前光、劉雷、梁力昌、李勝利、李媚和我,就創(chuàng)辦“侯登科紀實攝影獎”的可行性進行了討論。
其后的工作進行得并不順利。兩年后由李媚與EPSON機構商議,在北京東方廣場的影藝坊,為侯登科做一個專題性的紀念展。在老候的攝影里,關于女人的主題一直是他的一個側重點?!饵S土地上的女人》展覽是繼聞丹青、陳小波、李江樹、李媚以及我共同編撰的《‘受難者的光榮—侯登科紀念文集》之后,又一次紀念活動。開幕那天的研討會,除京城攝影界外,各地也來了不少人,而且都是專程來的。
在進行各種嘗試的過程中,平遙攝影節(jié)最早做出了支持的動作,山西的王悅在文廟代表組委會為侯登科基金資助了第一筆資金。雖說是象征性的,但還是令我們倍受鼓舞的。
2006年中國的藝術市場開始萌動,以作品進入市場的方式有了可能。北京的啟雅視覺文化傳播公司,是較早介入影像領域的文化機構。經了楊小彥聯(lián)絡的通道,與啟雅的幾次相談后,形成共識并有了結果。雙方以協(xié)議的方式把侯登科作品的代理權交給啟雅,由他們進行市場運作。啟雅承諾了要做的兩項工作,一是把侯登科留存下來的底片全部數字化,二是創(chuàng)辦“侯登科紀實攝影獎”并兩年一屆地持續(xù)運行?!皢⒀拧甭男袇f(xié)議,做了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投入了人力和財力,將老侯全部留存的底片進行了數字化,這個工作花了將近兩年時間才做完。對啟雅的創(chuàng)始工作,至今我們還是心懷感念的。從無到有,萬事開頭難,為后來奠定了基礎。開創(chuàng)的第一屆“侯登科紀實攝影獎”正式成型推出。新聞發(fā)布會在首屆的連州攝影節(jié)上舉行,并于2007年如期舉辦了—作為國內第一個民間性質、以攝影家個人命名的紀實攝影獎。我們?yōu)檫@個獎項定性為一個民間的項目獎。目的是資助紀實攝影家,推進紀實攝影在中國的發(fā)展。獎項對年青的新生力量傾斜,鼓勵和扶持攝影的民間力量生長。側重于在基層而且經濟困難,需要幫助的年輕人,是一個“雪里送炭”的獎項,不去錦上添花。這樣的定位,出于對當時紀實攝影狀況的判斷,具有一定的針對性。雖然在后來的操作中,尤其是對年齡及作者經濟狀況等有不同的聲音,但當時社會業(yè)界給予的積極回應,還是令人感受達到了預期目標的價值。多年的努力也終于有了現實的成果。
情況卻是很快又有了變化。到2009年第二屆的時候,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對藝術品市場產生了沖擊,啟雅遇到了資金的困難。二屆獎項出現了延期的可能,為保證正常運行,我們就協(xié)商啟雅,讓其他機構參與進來,以保證第二屆的如期進行。這樣做其實對啟雅很艱難,但啟雅最終還是同意了。谷倉當代影像館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了很高的姿態(tài),不要求具名,不圖回報,出資金來救場。正是因為谷倉的介入,才得以讓第二屆的獎項順利進行。谷倉作為地處甘肅大西北唯一的一個影像藝術館,與侯登科和他的影像的表現地域,除了有著自然的聯(lián)系之外,還在于其對這個項目的理解與贊同,以及谷倉創(chuàng)辦人王西野的眼界與情懷。
和“谷倉”的正式合作,是從第三屆開始的。雙方簽署了十年(“谷倉”資助五屆的獎項運行)的合作協(xié)議。作為回報我們給谷倉提供200張侯登科作品。谷倉為了更為長遠的持續(xù)發(fā)展,為“侯登科紀實攝影獎”成立了一個開放型的“理事會”,面向社會公開,個人、組織都可以參與進來。這種方式,不僅解決了獎項的一些具體問題(例如:由楊延康、白由祥資助解決了將全部底片置放銀行保管箱問題),更重要的,是在推動將“侯登科紀實攝影獎”轉化成:一個開放的社會性的文化公益項目的嘗試。
“侯登科紀實攝影獎”這些年的支持力量,來自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每一個申報作品的參與者和歷屆的評委們。由于獎項的思路是要把有限資金最大限度地用來支持作者,當李媚提出所有參與這項工作的人包括評委,都做無償奉獻志愿者的想法后,一開始我是覺得難以做到,沒想到一經提出,所有的人都無一例外地表示愿意做志愿者,這更是給了我們足夠的信心。自第二屆開始,志愿者的工作方式一直保持到今天。很多做服務工作的志愿者熱情,不僅是來源于工作同時的現場觀察,在評選的整個環(huán)節(jié),看到每個評委的觀點和意見,不同觀點的現場爭論,而是在于為之貢獻了一份力。評委之外,每屆評選的義工志愿者很多都是那些名家大腕。同時從二屆開始實施的“裸評”。也得到了業(yè)界的積極反響,評選的過程,委托雅昌攝影網和后來的無忌、蜂鳥網,進行全程記錄、全程公開,公布入圍作品、提名獎、最終獲獎等等。這樣做既是出于侯登科一生持續(xù)不斷地關注社會的現實、呼喚公平的草根屬性,同時也是希望讓人看到,這是一個嚴肅的獎項,這個獎是干凈的,是公平公正的。以這樣的方式樹立一種價值觀和一種精神。多年堅持下來,也是“侯登科紀實攝影獎”在中國尤其年輕一代的群體中贏得尊重的理由。
和谷倉的合作,還只是限于“侯登科紀實攝影獎”。不是老候托付的全部。那些一大堆的資料,這些年還一直堆在那里,沒有得到完整的整理與呈現。對于中國攝影的整體來說,侯登科攝影實踐的特定年代,其對于影像與社會關系的探究歷程,以及影像生長的力量、思想發(fā)展本土化方式,個案的完整性和典型性,不失為一個觀察和了解,乃至研究中國攝影發(fā)展的人物代表,具有一定的史學個案價值。多年來,我們一直也想尋找到一個專業(yè)機構,把侯登科影像相關所有的東西,全部托付保存,包括研究、代理所有的權利,全部的委托。以一種完整的、永久的方式,讓這些東西能持續(xù)的發(fā)揮作用。形成一個社會性的、開放性的,能持續(xù)運轉下去的一個文化公益的機制。這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契機出現在2014年,李媚應邀參加深圳“越眾歷史影像館”專家論證會時,向越眾菫事長應憲提出了舉辦“侯登科回顧展”的想法。 越眾歷史影像館幾經了解,終于在2015年步入了實質性的協(xié)商。我和李媚在當年的11月份到深圳越眾進行了考察與商談。這家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yè)自覺擔當社會責任,十多年下來已經具有了令人感佩的社會成就,他們舉辦了一系列頗有影響的歷史文化活動,并且具有較為完善的硬件設施和良好專業(yè)素養(yǎng)的青年團隊,給了我們決定的信心。短短的三天,我們就與越眾達成了“侯登科攝影回顧展”的實施方案和聯(lián)系出版侯登科全集的策劃,以及最終接收代管實物史料的意向。我們之所以選擇越眾,也是因為侯登科大女兒侯小瑾在深圳,便于她今后的工作的接續(xù)。
從深圳返回鄭州的途中,我有一種即將完成托付和任務的輕松。而這個時間,也是老侯為我們設定的最后時限了。當年老候給我們的委托書上簽的是12年的時間。記得當時他把我叫到一邊說:“我想了想,到時候你們年齡也大了,都會有自己的事,我不能老纏著你們,老壓在你們身上也不好。就12年吧。到時候如果有機構接手就委托出去,沒有的話就撂給孩子們吧……?!?/p>
終于,老候放在我和李媚肩上的擔子,就要放下來了。
作者為攝影家,曾任河南省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