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厚梅
鶴類是依賴濕地環(huán)境生存的鳥類,有人把它們稱為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指示物種”。它們絕大多數(shù)種類,都生活在海拔較低的沼澤地帶,是沼澤鳥類群的代表種。但黑頸鶴卻與眾不同,它們生活在高原地帶,是鶴類中生活地理環(huán)境分布最高的種類,號稱“高原中的鶴”。春夏季節(jié),它們在青藏高原繁殖;秋冬季節(jié),則到云貴高原越冬。黑頸鶴是僅產(chǎn)于我國的特有種類,屬珍貴禽鳥,已列入一類保護動物。
目前,全世界共有15種鶴類,黑頸鶴是最后被發(fā)現(xiàn)的。它屬大型涉禽,鮮紅色的頭部,漆黑色的脖子,雪白色的軀體,長成了紅、黑、白異常鮮明的三色圖案,給人以色澤明快之感。黑頸鶴舉止端莊,踱步悠閑,別有一番典雅的風度。
黑頸鶴身高1米有余,體重約8千克,是季節(jié)性遷徙鳥類。繁殖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的沼澤湖泊地區(qū)。5月初,高原上冰雪剛剛?cè)诨?,風寒水涼,黑頸鶴就從南方飛到水草豐盛、人煙稀少的地方,雌雄雙方立刻吹響了“結婚前奏曲”。雄鳥異?;钴S,時常跑到雌鳥身邊,展開雙翅,踏著略帶節(jié)奏感的輕盈步子,翩翩跳躍起舞,并發(fā)出低沉地求偶鳴聲,雌鳥會意后,也會興致勃勃地跳起來,并一起引頸高歌,共慶美滿姻緣的結合。接著,它們在灌木叢中共同選擇滿意舒適的地方,夫妻合力建造“新房”。
黑頸鶴每窩只產(chǎn)卵1~2枚,雌雄輪換孵化,高原天氣變幻莫測,剛才還是晴天麗日,萬里無云,一會兒就會狂風大作,雨雪交加。正在孵卵的黑頸鶴,卻若無其事,穩(wěn)坐窩中任憑風吹雨打,堅守崗位力盡天職。一個月后,雛鶴破殼而出,它們天生性情好斗,出殼后僅2~3天,同一巢內(nèi)的兩只雛鶴,就會斗得難解難分,最終一定要斗得“一奶同胞”,一死一活。幸存的一只,有時也難逃夭折的命運。辛辛苦苦的雙親,到頭來膝下竟無一子女陪伴,這是造成黑頸鶴數(shù)量難以迅速增多的重要原因。10月下旬以后,黑頸鶴又陸續(xù)從繁殖地南遷,除一部分飛往不丹國外,大部分遷徙至云貴高原的一些淡水湖泊中越冬。據(jù)1985年調(diào)查,在我國境內(nèi)越冬的黑頸鶴共有800只左右。在貴州省咸海縣的草海,是該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面積大約25平方公里,每年這里都聚集著幾百只前來避寒的黑頸鶴。正因為這樣,草海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名,是鳥類學者研究黑頸鶴的重要基地。
黑頸鶴為什么選中海拔高、氣候條件惡劣的環(huán)境呢?原來黑頸鶴是一種懦弱的鳥類,雖然外貌與其他鶴類一樣,長腿、長嘴、飛翔力也很強,但本身性情膽小,缺乏與猛禽的抵抗能力和足夠的勇氣,自身都難以保障,更無法確保幼雛的安全。經(jīng)過多年來與環(huán)境斗爭的結果,它們毅然決然地選定了僻靜的高原,作為它們繁殖場所和越冬地區(qū),以求得家族的繁衍與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