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寫作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讓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到極致,在寫作過程中,運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撰寫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寫出具有鮮明個性的文章。在初中語文寫作課堂中,教師要設置相對開放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個性天賦,讓他們在作文中可以自由地傾吐自己的真情實感。
一、潛入生活,積累素材
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藩籬大大抑止了學生的個性化寫作,教師往往將一些考試可能會寫到的內容整理出來,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模式來寫,以求獲取保險分,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和學生的真實生活感受無關。在教學中教師要將課堂變得開放,不要束縛學生的思想,讓他們潛入生活之中尋找素材,這樣才能寫出有真情實感的精彩的作文。在一次寫作的時候,筆者要求學生嘗試寫傳記,告訴學生:“大家不用著急落筆,可以先選定想要寫的人,然后嘗試對那個人做一次小小的采訪,收集一些素材,也可以采用觀察的方法,在生活中觀察那描寫對象的舉動,這樣才能讓作文寫得內容豐富?!苯處熃o了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能夠潛入生活,找到更多的素材,在寫作的過程中就有話可說,有事可寫。例如有學生以自己的媽媽作為傳記的主人公,坦言自己在和媽媽談心后才知道,原來當初媽媽生自己的時候是難產,媽媽吃了很多苦才生下了自己,媽媽在清醒后的第一句話就是問孩子怎么樣了。該學生在了解了媽媽的更多的事情之后,寫下了感人至深的文章,語句催人淚下,寫出了真情實感,也寫出了自己的個性特色。功利化的寫作教學將學生的寫作個性消蝕磨光,同時也使得學生的寫作興趣慢慢地淡化,教師要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找素材,進行個性創(chuàng)作。正如《語文課程標準》中所說,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得到啟發(fā),不拘一格地寫下見聞和感受,著重展示自己絕對最有意思的內容。
二、消除藩籬,自由抒寫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往往會讓學生仿造經典范文來創(chuàng)作,這對于初學寫作的學生來說的確是快速提高寫作能力的好方法,但是如果過于強調模仿,會讓學生漸漸地養(yǎng)成鸚鵡學舌的壞毛病,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會受到影響。因此,教師要消除藩籬,讓學生自由地抒寫自己想要寫的內容,體現(xiàn)自己獨有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一次寫作中,教師要求學生學習如何“狀物”,即不僅寫出事物的基本特征,同時還要寫出自己的情感,做到托物言志或者借景抒情。有學生在寫作中提出了疑問,他在小組討論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完成“狀物”寫作時寫的都是自己看見過的植物和動物等,但是他卻想寫一只碗,那只碗并非古董,但卻是奶奶小時候專門用來給他喂飯的,看到碗就讓他想起了奶奶對他的愛。但是他不知道在寫作時是否可以寫這樣的一個小物件。教師鼓勵他大膽地寫出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不可能寫好作文,如果能夠想到別人想不到的事物,寫出別人不曾有的情味,那才是好作文?!痹诮處煹墓膭钕?,學生開始了個性寫作,通過仔細描寫碗上的豁口來回憶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回憶奶奶對自己的關愛,并對奶奶的離世表示傷心。專家孫紹振曾經說過,一味模仿別人的作文會擾亂青少年的視線,讓那些真正生動的事物在他們的面前“視覺癱瘓”,讓青少年原本活躍的心靈變得麻木。教師要注意這一點,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寫作。
三、多元講評,百家爭鳴
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講評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教師要在課堂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自評和互評,讓講評也充滿個性,變得開放。在練習“說明事物的特征”的時候,學生要提高自己觀察事物的能力,還要學會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來進行說明,初步掌握說明文的寫法。在學生完成寫作之后,教師讓學生進行自主講評,可以暢所欲言,說出對自己或他人作文的看法。有學生說:“這篇文章寫的是保溫杯,但只是簡單地說保溫杯能夠保溫,卻并沒有具體說明保溫杯是如何保溫的。這樣的說明文寫得并不仔細。可以通過查詢資料或者是拆開保溫杯的方法來看看保溫杯到底是如何保溫的。”教師可以進一步啟發(fā):“大家覺得這位同學的觀點是否正確呢?如果是你的話,如何寫這篇文章?”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觀點進行評論,給學生做出必要的指導,這樣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寫作方法,從而寫出優(yōu)秀而富有個性的作文。
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過于封閉,對學生很難產生大的影響,因此要讓課堂變得開放起來,讓學生百家爭鳴暢所欲言,這樣有助于學生提高寫作能力。評論的個性化也可以促使他們的寫作向著個性化的方向發(fā)展。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性的課堂,要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體性、創(chuàng)新性、體驗性和真實性。個性化的寫作就是要學生寫出真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生命教育理論認為教育有人文關懷的一面,而在開放性的課堂中促使學生進行個性化寫作正好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
(林遠程 福建省泉州開發(fā)區(qū)實驗學校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