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璐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據(jù)檔案史料記載,端午節(jié)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對于端午節(jié)名之由來,很多人認為端午節(jié)在五月初五,為何不稱為五月初五節(jié)呀?在中國古代漢語中,按照字面,其實端午節(jié)就是五月初五節(jié)的意思。“端”與“初”意思相同,因之“端五”即為“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故稱“端午”。在很多地方,端午節(jié)也會被稱為“端陽節(jié)”,若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有地方習俗認為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或“重午”。端午節(jié)是繼春節(jié)之后又一重大的節(jié)日,我國各地對端午節(jié)都非常重視,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地方風俗。比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shù)、白芷,喝雄黃酒等等。那么舊時京城的人們是如何過端午節(jié)的呢,讓我們翻開史料,看看京城古人如何過端午節(jié)。
一、櫻桃桑葚紅棗棕,玫瑰花餅鎮(zhèn)五毒
(一)食粽子
說到傳統(tǒng)節(jié)日,似乎每個節(jié)日都有其特殊的飲食文化,比如正月十五要吃元宵、立春吃春餅、八月十五吃月餅等等。端午節(jié)在我國各地都要吃粽子。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而設(shè)立的節(jié)日,五月初五,屈原在楚國行將滅亡之際,懷著一腔幽憤投汨羅江而死。當?shù)匕傩杖ソ厬{吊屈原,為了不讓河里的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將糯米裹在菰葉之中投入江里;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尋找,打撈他的真身;醫(yī)者將雄黃酒倒進江里,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此后形成傳統(tǒng),每到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日子,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以紀念這位愛國詩人。京城地處北方,少河湖,因此賽龍舟的習俗在京城并不盛行,但是京城百姓在端午節(jié)用吃粽子的方式紀念屈原。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據(jù)史料記載,春秋時期,粽子是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在南方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晉人周處在《岳陽風土記》中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粽子作為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食品,最初只是在民間流行,直到晉代,粽子才被正式定為端午節(jié)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也更加豐富,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粽子在此時也作為交往的禮品進行饋贈。唐代,粽子形狀出現(xiàn)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有“大唐粽子”的記載。宋代吃粽子已成為了流行的時尚,詩人蘇東坡還寫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可知宋代已出現(xiàn)了新品種的粽子——“蜜餞粽”,即在粽中包入蜜餞果品。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皮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后來又出現(xiàn)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餡料也有了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品種也更加豐富,南北方的差異也愈加明顯。北方在粽子中多喜愛用小棗做餡料,比如北京的棗粽;而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此外,吃粽子的風俗不僅在我國盛行不衰,而且隨著中華文化的傳播,還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吃粽子在民間的習俗中,不僅在端午節(jié)為紀念屈原,而在科舉考試的早晨也流行吃紅棗粽子。紅棗粽子就是粽子中以紅棗作為餡料,這樣的粽子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考試入圍就叫“考中”。封建時代,如果讀書人想入仕,必須在科舉考試中“考中”才行,一旦“考中”對于寒門子弟就如鯉魚躍龍門一般,從此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所以在考試的當天早晨,去參加考試的考生為取吉利,都會吃棗棕,為的是可以早中狀元。時至今日在考中學、大學等重要的入學考試日的早晨,有的家長還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二)食果品、五毒餅、玫瑰餅
端午節(jié)正是北方櫻桃、桑葚上市的時節(jié),舊京端午節(jié)吃食自然也少不了水果。清代的《燕京歲時記·端陽》中就有記載:“每屆端陽以前,府第朱門皆以粽子相饋飴,并副以櫻桃、桑葚、荸薺、桃、杏及五毒餅、玫瑰餅等物?!薄兜劬q時紀勝·端陽》亦載有:“家堂奉祀,蔬供米粽外,果品則紅櫻桃、黑桑葚、文官果、八達杏?!睆倪@些記載可知,端午節(jié)時家家還要舉行祭祀活動,而櫻桃、桑葚等時令水果不僅作為禮品相贈,還會作為祭祀時的供品。
端午節(jié)前后,京城食鋪還會出售五毒餅,五毒餅是北方端午節(jié)特有的節(jié)令食品。所謂五毒餅就是一種酥餅點心,在餅的外皮上有五毒的圖案。古人以蛇、蜈蚣、蝎子、蜘蛛、蟾蜍為五毒,認為初夏時節(jié)正是這些毒物滋生活躍的時候,吃了五毒餅可以增強人的抵抗力,滅蟲免災。做五毒餅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將酥餅放入用棗木做的模子里磕出五毒的圖案來,然后上吊爐烤熟,出爐后提漿上彩,表面上再抹一層油糖,這樣點心上就有凸凹的五毒花紋了;另一種是將翻毛酥皮餅做好后,再蓋上鮮紅的有五毒圖案的印子。五毒餅有杏蓉、棗泥、綠豆蓉、黑芝麻蓉等餡兒。每到端午節(jié)之際,京城百姓走親訪友時都會提上裝有五毒餅的點心匣子送給親友,祝愿他們消病強身,祈求健康。
老北京的富貴人家認為端午節(jié)吃上玫瑰餅是非常吉利的事。農(nóng)歷四月正是京城玫瑰花開之時,經(jīng)常有小販沿街喚賣,一般人家買來玫瑰大多是裝飾屋舍,若用玫瑰花做成玫瑰餅就堪稱奢侈了。玫瑰餅就是用玫瑰花和以蜂蜜拌勻做餡,制成餅,上火烙成,名曰端午餑餑,分為酥皮、硬皮兩種,是高檔細點,價格很貴。在玫瑰餅中又以京西妙峰山當年產(chǎn)的玫瑰花制成的餅最為高貴,一般人家是吃不起的。
二、菖蒲艾蒿配香囊,更備雄黃酒一壺
(一)插菖蒲、艾蒿
清代的《帝京歲時紀勝》記載:“五月朔,家家懸朱符,插蒲龍艾虎,窗戶貼紅紙吉祥葫蘆?!倍裰V亦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之說。有人說端午節(jié)就是古代的“衛(wèi)生節(jié)”,因為在端午節(jié),家家都要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楣,懸于堂中。艾蒿,又名家艾、艾,其莖、葉都含有揮發(fā)性芳香油具有奇特的芳香,可驅(qū)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y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葉片也含有揮發(fā)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古人認為端午節(jié)正是各種毒蟲出動之時,人若受毒蟲之害便會生病,而插艾蒿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所以在端午節(jié)就要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以達到殺菌防病的作用。
(二)佩香囊
應劭在《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xù)命縷,一名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民俗中,端午節(jié)的早晨,各家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據(jù)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由此可以保安康?!堆嗑q時記》亦記載有“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綾羅制成小虎及粽子、葫蘆、櫻桃、桑葚之類,以彩線穿之,懸于釵頭或小兒之背?!睆倪@些對于地方風俗習慣記載的史籍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端午節(jié)最普遍的配飾就是婦人、孩童要佩戴制作成粽子、葫蘆、老虎等各種不同形狀的香囊,用以驅(qū)瘴、避邪、除瘟。
(三)點雄黃酒
雄黃是一種藥材,據(jù)說能殺百毒。對于雄黃酒大家一定不陌生,《白蛇傳》的故事里,白娘子飲雄黃酒現(xiàn)出真身的情節(jié),是給雄黃酒能夠破解蛇、蝎子等害蟲之毒做得最好的廣告。雄黃酒是將雄黃磨成粉末狀后,倒入白酒或黃酒中稍加浸制而成。很多人認為雄黃酒是用來喝的,其實喝雄黃酒不僅達不到驅(qū)邪、解毒的目的,反而可能會中毒。雄黃是一種礦物質(zhì),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雄黃酒外用尚可,飲則有害,必須慎用。古人使用雄黃酒不僅為了飲用,更多是用來“點”的。據(jù)《帝京歲時紀勝》記載,端午節(jié)時,會將蒲根切成細末,伴上雄黃在太陽下曝曬,然后泡在酒中,這樣做好的雄黃酒除飲用之余,還會沾上它在小孩腦門畫個王字,然后用雄黃酒抹在孩子的耳朵、鼻子、手腕、腳腕等處,并將雄黃酒灑在床帳之間。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以驅(qū)邪避害。
三、家家戶戶貼黃紙,道是端陽有朱符
舊時京城過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還要在門上貼天師符。據(jù)《燕京歲時記·天師符》記載:“每至端陽,市肆間用尺幅黃紙,蓋以朱印,或繪畫天師、鐘馗之像,或繪畫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士爭相購買,粘之中門,以避崇惡?!痹趹糸T上貼天師符的習俗源于漢代,據(jù)《后漢書·禮儀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桃符,為門戶飾,以止惡氣。”明劉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中載有:“插門以艾……家各懸五雷符。”清代的《清嘉錄·五月貼天師符》亦載有:“朔日,人家以道院所貽天師符,貼廳事以鎮(zhèn)惡,肅拜燒香,至六月朔,始焚而送之。有貽自梵氏者,亦多以紅、黃、白紙,用朱墨畫韋陀鎮(zhèn)兇,則非天師小戶又多粘五色桃印彩符,每描畫姜太公、財神及聚寶盆、搖錢樹之類。受符者必至院觀拈香,答以錢文,謂之符金?!?/p>
據(jù)史料記載,天師原本是道家之祖,是軒轅黃帝對老師岐伯的尊稱,后世也將有道者稱為天師。在古代,天師通常具有起死回生、治病救人的能力。古代醫(yī)學不發(fā)達的時期,百姓迫切地希望能夠有醫(yī)者保佑全家安康。鐘馗是我國民間傳說中能打鬼驅(qū)除邪祟的神仙,民間常以鐘馗像作為辟邪除災的保護神,據(jù)說在端午之時,鐘馗就是斬除五毒的天師。當然無論傳說如何,端午節(jié)在門上貼靈符,為古代禳鎮(zhèn)之一種,實際就是百姓對驅(qū)除疫病毒蟲,保佑全家健康的一種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