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軍華
課堂互動的有效性就是指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 新理念下的課堂互動不僅指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包括生生之間和群體之間的互動,是一種雙向、多層次的教學互動. 課堂互動的有效性要通過學生來表現,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為宗旨.
一、創(chuàng)建和諧的課堂氣氛——有效互動的保證
積極有效的課堂氣氛師生關系融洽,課堂紀律良好,學生積極思維,反應敏捷,課堂呈現熱烈活躍的景象,這種和諧的課堂氛圍是有效互動的有力保證. 比如多用描述性語言,少用評價性語言,多些鼓勵,少些否定;允許學生在課堂出錯,對學生多些熱情與寬容,以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遇到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平等對話,處理問題靈活,不死板、僵化;改變沉悶的課堂氣氛,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活”起來,可以說一個生動活潑、富有生機的課堂氛圍是提高有效互動的最有力保證.
二、創(chuàng)建探究的問題情境——有效互動的前提
《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因而教學時應結合教學內容設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思考的欲望,讓學生置身于問題情景中,體驗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如在教學《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整理與復習》時,設計以下問題情境:話說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回來之后,唐僧準備獎給三個徒弟每人一塊地,他拿出一根繩子說:“徒兒們,為師準備獎給你們每人一塊地,以便今后自食其力. 你們就用這根繩子各自圍一塊地吧. ”這時豬八戒急急忙忙地說:“我要圍成正方形. ”沙僧說:“我要圍成長方形. ”孫悟空說:“我要圍成圓形. ”師:“同學們,他們三人圍出的地大小一樣嗎?要是不一樣,那么誰圍出的地最大呢?”學生興趣盎然,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時教師因勢利導“你們是怎樣得到結論的呢?要知道誰的地大,必須用到什么數學知識?”這樣的問題情境充分調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實現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并自然導入下一環(huán)節(jié)——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及計算公式的教學.
三、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有效互動的重心
新課程倡導學習方式的轉變,要求學習方式由單一性轉向多樣性,因而作為班級教學形式的補充和改進的小組合作學習自然成為實現課堂互動的有效平臺,越是民主、開放的課堂越需要小組合作學習. 但小組合作容易產生有活動沒體驗,搞形式走過場. 因此,一定要注意要求學生明確做法程序和注意事項,同時學習的任務應是適合于小組合作完成的,并且有必要采用小組形式完成. 如在教學《數據的收集與整理》一課中,要求學生統計街上5分鐘內來往車輛中每種類型車各有幾輛時,依靠學生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完成. 此時,小組合作活動解決了問題,體現了合作學習的必要性與價值性. 通過實踐,我認為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創(chuàng)建:(1)必須組建合作小組:人數以4~6人為宜(特殊情況也可以2人結對子學習),學習能力以好、中、差搭配為宜,并評選出小組組長.(2)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合作學習的基本技能,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是交流技能的培養(yǎng),如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表達、學會接受、學會總結,等等.(3)給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合作學習的環(huán)境,以激勵手段促進學生合作學習. 如可采用小組得分制(A、由小組組長每節(jié)課后登記課堂發(fā)言等情況,并根據組員表現評出分數或做好記錄. B、由教師根據各組表現給予記錄. )定期評選出最佳組長、組員,并與學校評選“雛鷹之星”“三好生”“優(yōu)秀班干部”等榮譽稱號掛鉤,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完善小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從而實現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
四、重視課堂學習指導——有效互動的關鍵
課堂學習指導是指教師對課堂教學活動和課堂情境進行恰當的調節(jié)和引導,以便更好地完成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手段,教師對于學生課堂學習指導能力的強與弱,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教學任務的完成,是課堂互動的關鍵. 如教學“圓的周長”時,可以這樣引導:
師:同學們,什么是圓的周長?
生:圓一周的長度,叫做圓的周長. (或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圓的周長展開后,會怎樣?
生:一條線段.
師:那么如何測量計算圓的周長呢?今天我們共同研究這個問題,接著啟發(fā)學生動手實踐,在實踐中探索測量圓周長的方法.
師:你是怎樣測量出圓的周長的?
生:我用滾動法測量出圓的周長.
師:如果要測量的是大圓形水池,你能把水池立起來滾動嗎?(學生哄笑,齊聲回答:不能)
師:還有什么辦法測量圓的周長呢?
……
師:用滾動法、繩測法可以測出圓的周長,但是有局限性. 那么,能不能探討出一種求圓周長的規(guī)律呢?
師:圓周長的大小是由什么決定的?我們要找到這個規(guī)律,先做一個實驗,你能發(fā)現什么?
演示:教師把系著小球的細繩的另一端固定在黑板上,先后用力甩動兩個小球,形成大小不同的圓.
學生欣喜地發(fā)現:圓的周長的大小與半徑有關. 圓的周長的大小與直徑有關.
師:圓的周長到底與它的直徑有什么關系呢?(學生積極動手測量,得出結論“圓的周長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 )
這樣的引導點撥,層層設疑、激趣的師生互動過程在教學中體現為師生間的平等“對話”,這種“對話”的實質是學生成為數學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成為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使學生在自然狀態(tài)下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究之中,大膽發(fā)現,主動回顧與反思,交流他們真實的思考過程,在互動的課堂教學中,呈現真誠融洽的感情碰撞、和諧自然的師生交流,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動式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