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季,你是不是時?;孟肽苡幸粔K“記憶面包”?當我們在一大疊需要記憶的復習內容中背了又忘,忘了又背,持續(xù)燒腦的時候,要是哆啦A夢跳出來說:“要考的內容都記不???沒關系,來塊記憶面包!”這場面想想都令人激動和感動……快回到現(xiàn)實吧!我們沒有隨叫隨到的哆啦A夢,也沒有包試包靈的“記憶面包”。
為啥記憶力在關鍵時刻總會疲軟?除了幻想中的“記憶面包”,還有什么拯救記憶力的錦囊妙計?
@陳前:碰到喜歡的內容,我就會瞬間“最強大腦”附體;但假如碰到不喜歡的內容,那記憶能力就直線下降了。這種“任性”的記憶方式所造成的后果就是“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心有靈犀一點通”可以信手拈來,而球體表面積公式永遠也掰扯不清楚,更不要說是針對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了。所以說,記憶和興趣真的很有關系!試問假如你的記憶內容是韓國明星宋仲基,難道你不會把他的生辰八字、星座血型、興趣愛好翻個底朝天嗎?
@董越:我聽過太多所謂“記憶大師”的講座,也嘗試過很多記憶方法,但是后來想想,我們是不是太把記憶當作一回事了呢?畢竟很多人還沒有“克己”到能夠按照記憶曲線去做事。我們常常被“背誦全文”“聽寫黑體單詞”這樣的命令式語句所嚇倒,背負上了強迫記憶的枷鎖,才會覺得既勉強又無奈吧。站在比記憶的內容更高的地方俯視它,無需太過刻意重視也許是一種不錯的方法呢。你能記住身邊熟人的名字、記住經常走過的道路,這不也是一種記憶嗎?
@心理老師張月燕:
你有見過擁有一整座鉆石礦的富翁對故事里的一枚銅錢艷羨不已的嗎?沒錯,你就是這樣一個富翁,大雄的“記憶面包”和你的大腦比起來,實在就像拿一枚銅錢在和一座鉆石礦比,其實真的不必羨慕。有一個基于實證研究的推論認為,正常人腦的記憶容量約為6億本書的知識總和,相當于超大型計算機儲存量的120倍。而且,雖然人類一直致力于大腦潛能的開發(fā),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大腦仍處于低度開發(fā)的狀態(tài)。有一個大家比較認可的普遍說法,人對大腦的利用比例只有5%~10%。所以,你該深信,沒有什么是你的大腦記不住的。
當然,大腦潛力的發(fā)掘并非唾手可得,是必須通過鍛煉來實現(xiàn)的。這里給大家介紹兩種增強記憶的方法及一種避免遺忘的技巧。其中最容易學會也最有用的就是集中注意力和過度學習。當你在記憶時排除雜念,專注于當前學習對象,那么大腦皮層上關于該部分的記憶痕跡會更為深刻、不易遺忘;而過度學習是指不要僅停留在“記住”的水平,而應該在此之上,再多記幾遍,同樣有助于記憶痕跡的加深。記憶的困難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因遺忘而起的,因此,避免遺忘也是提升記憶力的關鍵。心理學上認為,記憶有一個前攝抑制和后攝抑制,通俗地說,就是同樣的材料,兩頭的會對中間的產生干擾,導致中間的內容容易被遺忘。為了克服這種抑制,可以采用間隔法。即打斷記憶的序列,人為地增加開頭和結尾,中間部分減少,抑制就大幅度削弱了。對于記憶,與其集中時間打突擊,不如分而治之,或者是把不同學科的學習交替進行,避免過多地接受單一刺激,也可提高記憶功效。只要你能認真做到這三點,你想要的“記憶面包”,你的大腦都會給你的哦!
@櫻花斑菇:我無時無刻不在祈求能有一塊“記憶面包”。理由很簡單:天生沒有個好腦子,記憶曲線定律在我這兒也不適用??泻颂?,喝營養(yǎng)液之類的行為,也就是起個心理安慰作用。有時候,明明筆記都牢牢記住了,用的時候一個恍神又錯亂了。老爸老媽總會略帶失望地說我是“榆木腦袋”,永遠記不住事。講真,我實在是太討厭需要記憶的事情啦!
@凌懌晗:其實我覺得那些為記憶所煩惱的同學,需要的不是“記憶面包”,而是“走心”二字。假如一個人全身心投入,認認真真,勤勤懇懇,怎么可能會有記不住的東西呢?人家郭靖老師時常被黃藥師、歐陽鋒嘲諷為“笨小子”“大傻瓜”,但那么復雜深奧的降龍十八掌,最后還不是都學會了嗎?
@周沁怡:盡管我偶爾也會在歷史考試中鬧出1912年和1921年互換的笑話,但我從來不抱有諸如“給我塊記憶面包”之類的幻想 ?!白约簞幽X”,方能“豐衣足食”??偠灾痪湓挘鹤约阂车臅?,跪著也要背完!
@邵燁程:復習的時候切忌一字一句地背誦原文。首先,應該對復習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其次,根據(jù)中心延伸開來,概括相關的每一個知識點,在把握邏輯關系的前提下盡量做到精簡。如果是理科的內容,那么就可以清晰地畫出知識脈絡;除此之外,我們應該盡量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甚至不同學科的相關知識點之間,都有許多可以相互印證的地方。
@三穹:針對不同學科,我會自制不同的記憶方法。比如我會用“rap說唱法”來記憶文言文;用“巧妙拆排法”來記憶化學公式;用音標和中文意思來記憶單詞。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應該善于找到適合自己的記憶方式,比如聯(lián)想法、圖像法等,以此來實現(xiàn)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此一來,記憶就不會讓你那么憂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