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娜
【摘 要】:在21世紀的當今社會,信息經(jīng)濟文化交流速度不斷加快,各種新思潮的涌入使得當代人們的思想更加多元與開放。建筑設計作為建筑學專業(yè)的核心所在,需要對其教學方式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為我國的建筑行業(yè)注入新的活力。建筑結構設計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應以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理論與實踐并重,并注意兼顧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建筑設計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然后對建筑設計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的具體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設計;教學方式;改革
【引 言】
隨著科技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步入了信息社會,人們的思想受到很大的沖擊,社會變得更加開放與自由。建筑設計本身就是一門極為開放的課程,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和形象,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建筑學專業(yè)教學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zhàn)。為了迎接這一挑戰(zhàn),高校應對建筑學專業(yè)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使其符合社會發(fā)展形勢的需要,更符合當代學生學習的需求,為學生創(chuàng)造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設計潛力,促進我國建筑業(yè)的發(fā)展。
1、當前建筑設計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
1.1 存在“輕過程、重結果”的教學理念
教師在教學時“輕過程、重結果”的教學理念也對教學方式產(chǎn)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教師在教學時缺少對學生的深入引導和嚴格規(guī)范,等到正式交圖階段,學生才草草的做出設計圖,一些高年級的學生甚至簡單的抄襲或模仿了事,設計圖紙中往往會出現(xiàn)很多細節(jié)性的錯誤。
1.2 建筑設計教學模式傳統(tǒng)滯后
建筑設計教學內容與理論知識更新的速度緩慢,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與社會的需要,設計理念教學較為滯后,建筑設計教學方法比較保守。此外,建筑設計教學中還普遍存在教學模式傳統(tǒng)化,建筑設計教學發(fā)展不平衡,過多傾向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導致建筑設計專業(yè)學生的設計實踐與經(jīng)驗明顯不足等問題。
1.3 缺少對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在進行課堂講解時忽視對建筑文化及背景方面的闡釋,對于建筑設計的功能要求和特性與環(huán)境關系缺少深入的講解。這就使得學生在進行建筑方案設計時大多只停留在形式,功能等顯性層面,很難繼續(xù)深入下去,在設計理念,設計深度上做文章。
2、對建筑設計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的具體措施
2.1 建立“師生互選”的教學機制
建立師生互選的教學機制,符合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的要求,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化為主動的學。師生互選機制主要指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班級教學不再只有1名教師,而是存在多名教師,每位教師代表一種不同的教學內容與設計主題,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薄弱點以及興趣程度選擇教師以及設計主題。這樣的教學機制將班級學生分為了不同的小組,組員一般要控制在5-10人左右,這要根據(jù)建筑學專業(yè)的實際水平所決定。但是,小組成員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師的教學水平自由選擇。這樣的教學機制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增加教師的競爭意識,有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另外,學校與教師積極鼓勵促進學生參與設計交流活動、競賽、展覽、工作坊以及設計考察活動等,逐漸形成成熟開放的學校設計交流機制。建立國內或者國際間的職業(yè)學校建筑設計交流與聯(lián)合機制,高頻率舉辦設計聯(lián)合交流活動,加強不同地域學生間的建筑設計溝通往來,拓寬學生設計建筑的視野與眼界,推動國際化開闊的建筑設計理念的形成。
2.2 采取“互動研討”的教學模式
“教”與“學”是影響教學效果最為重要的兩個因素,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過度注重了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認為教師的教學水平是取得好教學效果的唯一關鍵性因素。但是在素質教育理念深入推進的今天,廣大的教育者都應該深刻的認識到在教學中,學生才是課堂中的主體,而教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需要積極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因此,在建筑設計教學時要形成“互動研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通過不斷的交流與合作,從別人的意見和教師的指點中汲取營養(yǎng),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建設設計能力。同時,教師不要一味的進行知識的“灌輸”,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要為學生留有一定思考的空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3 輔助以相關理論教學的配合充實實踐與訓練
當前職業(yè)院校中精通建筑設計理論的人才有很多,但是真正能夠將設計理念與知識運用到實際的人才卻十分缺乏。建筑設計教學中要加大設計實踐與訓練的深度與密度,形成的合理綜合設計訓練體系,一方面,技術性課程與設計題目緊密結合,把技術性課程學習情況與設計題目成果與建筑設計專業(yè)成績掛鉤,類似于光學與建筑設計,物理環(huán)境與小區(qū)規(guī)劃的結合;另一方面,課程教學中加入建筑實際案例討論分析及建筑結構選型設計的環(huán)節(jié),例如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桁架結構、薄殼結構、網(wǎng)架結構等實例,將每個學生案例分析與選型成果納入到建筑設計教學考核標準中去,通過輔助的設計訓練,實現(xiàn)更好的建筑設計教學效果。
2.4 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豐富教學方法
由于建筑學學習內容的特點,課程中需要有大量的圖片輔以說明,建筑學專業(yè)的高校應十分重視并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和方法,從最早的投影幻燈片到現(xiàn)在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豐富教學手段,并且對教學內容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更新和增加,時刻保持教學資料的先進性,以及教學資料的熱度,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方法上,根據(jù)基礎理論課的自身特點,避免枯燥無味的講述理論知識,建筑設計理論課要打破單一教學形式,采用多種教學形式。通過課上講授與討論,啟發(fā)學生的綜合創(chuàng)新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能力,總結和設計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多種教學形式結合的應用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充分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體現(xiàn)了教學相長,不斷豐富教學內容,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結束語
總而言之,當前我國的建筑設計教學方式中存在著一些顯著的問題與漏洞,在新的時期需要從多個方面出發(fā)對建筑設計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改革建筑設計教學體系對于建筑設計職業(yè)教育,城市建設以及建筑設計專業(yè)學生就業(yè)都有重要意義,為建筑設計教學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魏媛.關于建筑設計教學方式改革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2:51.
[2]施文嬋.建筑設計課堂教學改革探索——以《建筑施工圖設計》為例[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03:34-35.
[3]李月紅.關于建筑設計教學方式改革的探索[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6,05:113-114.
[4]邵蓮芬.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天中學刊,2016,04: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