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萬美元
石雕回歸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一件公元2世紀時期的佛陀足印石雕,在幾十年前遭到盜取并被走私到美國之后,已經在4月27日重新歸還巴基斯坦政府。
一般預料,這件將近500磅的佛足印石雕可能在市場在上賣到100多萬美元。但紐約檢察官將這件具歷史價值的佛教文物,歸還給巴基斯坦駐紐約大使館副館長謝克(RizwanSaeedSheikh)。謝克表示,這是巴基斯坦文化史上的重要文物,但它暫時還會留在紐約,也許會在美術館展出。
1.72億美元
希特勒祈禱雕塑被成功拍賣
曾鞏《局事帖》
《局事帖》是迄今發(fā)現的唯一一件曾鞏傳世墨跡,是曾鞏62歲那年寫給同鄉(xiāng)人的一封信。當時的曾鞏已是花甲老人,外放12年遲遲未能回歸京城,因此,這封書信中闡發(fā)了作者內心苦悶沉郁的心境,讀來意味深長。寫完《局事帖》不久,曾鞏終于得召返京。但僅過了三年,他便離世了。以下為《局事帖》全文:
“局事多暇,動履禔福。去遠誨論之益,忽忽三載之久。蹌處窮徼,日迷汩于吏職之冗,固豈有樂意耶?去受代之期雖幸密邇,而替人寂然未聞,亦旦夕望望。果能遂逃曠弛,實自賢者之力。夏秋之交,道出府下,因以致謝左右,庶竟萬一。余冀順序珍重,前即召擢。偶便專此上問,不宣。鞏再拜運勾奉議無黨鄉(xiāng)賢。二十七日。謹啟?!?/p>
《局事帖》全篇包括上款、日期,總共124字。以此次成交價格計算,單字價值167萬元,可謂一字千金。
明銅鍍金道教水將像
此像的基本特征。水將頭戴通天冠.頭頂束高發(fā)譬,發(fā)髻上插有一只如意頭發(fā)簪。雙耳對稱豎立。耳輪分明,面部寬大。額部高廣,顴骨高隆,下頦圓凸,雙眉呈倒八字斜立。怒目圓瞪,五官刻畫極度夸張,充分彰顯了護法水將的威武和彪悍。兩鬢及下頜蓄有濃密的鬚髯,下巴上又有一小撮山羊胡子,又使它平添了幾分威嚴。身著鎧甲,雙臂、胸前、腹部及兩胯皆有甲片護身。腰間束革帶。鎧甲做工精致,裝飾繁復。邊沿嵌有寶石。鎧甲內外又穿有里襯和罩衫。里襯于下身可見垂下的下擺。罩衫罩于鎧甲之外。于腹都中央打有團葵結。里襯和罩衫衣紋寫實。衣褶大起大落。有極強的立體感。身后披倒U字形大帔帛。突出其不同于一般武士的宗教神性;帔帛沿身體兩側蛇形垂下,至足部尾端向外飄起。極富裝飾意趣。足蹬云頭高靴,全身威然而立。兩手均置于胸前,右手置上,左手在下,手中握一長柄旌旗(已失)。足下為巖石形臺座,臺座呈深褐色,形態(tài)逼真,造型碩大厚重。整體造型完美,形象威猛,風格壯偉。雕工精細,體量巨大,氣勢非凡,堪稱一件世間罕有的古代雕塑藝術珍品。
綜上所述,我們對這尊道教水將像的價值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點:其一,體量巨大,質量超常??芍^煌煌巨制,是迄今為止市場上所見最大和最重的一尊金銅造像,其二,造型完美,風格壯偉,雕工繁復,鑄造精美,在現知的古代道教造像中獨—無二,堪稱古代金銅雕塑的稀世珍品,其三,在體量、質量、鑄造技術和雕刻手法等諸多方面,展現了皇家恢弘博大的藝術氣象,體現了元代宮廷造像的鮮明特點,填補了元代宮廷造像中道教造像的空白,對于研究元代宮廷造像藝術和鑄造工藝具有重要價值。其四,它是元代道教造像的重大發(fā)現,填補了元代道教金銅造像的空白,堪稱我國道教重要文化遺產,對于研究元代道教造像藝術具有普遍意義,特別是對于研究和鑒別道教造像的時代和風格具有標型器的重要價值。
說明節(jié)選自:《煌煌巨制 皇家氣象》作者:首都博物館研究員 黃春和
黃賓虹《高閣清話》
鈐印:黃賓虹、冰上鴻飛館
題識:包安吳創(chuàng)論六法,研幾文字,隱括畫學,求真內美,藻采碉繪,不囿于工。觀其為楊季予畫筵,以參與楊論文,融會貫通,俱發(fā)前人所未發(fā)。擬似德芬先生。癸巳之秋,賓虹年九十。
《高閣清話》乃系特別定制,黃先生創(chuàng)作時琢磨得相當精細。黃賓虹先生在80多歲以后眼疾愈甚。
黃賓虹是20世紀中國畫的一個高峰。黃先生是大器晚成型,所以他藝術生涯漫長,直到虛齡92歲,一直都在不輟地創(chuàng)作。
這件作品是他在90歲畫給香港新聞界名人鄭德芬先生的作品。上款人“德芬”即鄭德芬,系香港著名書畫收藏家。鄭氏任職報界,雅好藝術,與書畫界名家多有往來,故所獲貽贈甚多。其室號“余學齋”橫匾出自張大千手筆。黃賓虹曾途經香港小留,游跡處留下不少寫生作品,又與當地藝文界相敘甚歡,即使返回內地以后,仍然保持著書信往來,對于索畫的要求也時有相應,鄭德芬即有多件畫作得其送贈。1961年,香港大公報編印《黃賓虹先生畫集》,匯聚本港各家所藏精品。其中即收入這件山水橫幅,令人印象深刻。(說明:本文根據梅墨生先生錄音整理。)
明何朝宗制德化窯白釉觀音坐像
此件觀音通體施白釉,中空,背后戳印陰文篆書“何朝宗”三字葫蘆形印章款。觀音低首垂目,面形長圓,飽滿豐潤,神情慈祥,似在俯瞰塵世眾生。其發(fā)髻高束,正中插如意形頭飾,身披長巾,胸前瓔珞珠佩亦作如意形。雙手隱于衣衫下,一足半露,一足屈掩。其衣紋自然,透過垂拂流轉的衣褶,隱露出觀音的肢體形態(tài)。觀音像是德化窯的常見題材之一,是人們賦予想象和期待美善與圣潔的化身。作為福建德化窯瓷塑藝術的代表人物,何朝宗特別強調對人物神情的刻畫,他所創(chuàng)作的佛教人物瓷塑,如達摩渡海像、觀音像等吸收了魏晉南北朝以來佛教造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使之超凡脫俗。同時,又根據各種神祗的不同特性,從現實生活中加以提煉。其藝術成就令人驚嘆,觀此件作品,可知其然。
此件作品為海外藏家珍藏,其藝術水平之高可與故宮博物院、法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藏品相媲美,僅風帽、衣褶細節(jié)刻畫略有變化。其中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德化窯觀音像與本品姿態(tài)神韻高度一致,藝術造詣不相伯仲。
傅抱石《山鬼》
鈐?。罕罄⒂“V、蹤跡大化
題識: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帶女蘿。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桂旗。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后來。獨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留靈修兮澹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采三秀兮于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夜鳴。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此予所寫山鬼第三幀也,即似立勛、載文賢伉儷同賞,亦足志客川一段因緣也。丙戌中秋后,重慶金剛坡下記。傅抱石。
簽條:山鬼。傅抱石作。
鈐?。喉n、韌石
明成化御窯斗彩蓮池鴛鴦紋墩式碗
傳世成窯斗彩滿池嬌碗尚見于兩岸故宮收藏,共有四例(皆無款,圖1、2、3、4),分別為無款高足碗,無款大碗(口徑19厘米和21厘米),但沒有墩式碗造型,故于當今公私典藏而言,本品堪稱孤品。而在珠山御窯遺址所出成化墩式碗中,目前發(fā)現有斗彩折枝瑞果及青花海馬紋等(圖5、6),但尚未見蓮池鴛鴦。墩式碗,為洪武永宣時期宮里經典造型,口徑大小各異,本拍品應為成化朝最小口徑的墩式碗。
明成化御窯斗彩滿池嬌墩式碗承襲宣窯之工藝,燒造時間上限為成化四年,是成窯燒造的第一批御瓷,其功用與宣德斗彩蓮池鴛鴦碗一樣,乃滿足當朝皇帝敬奉藏地密宗尚師之需,雖是無款,卻難掩此位佛心天子的片至誠。
明成化御窯斗彩滿池嬌墩式碗當屬國內拍賣逾二十年之久首次出現的成窯斗彩珍品,可謂空前,展望日后,難言何時方可出現超越者。如此機緣,百載不遇,如今寶物重返藝壇,是為鑒藏界之幸事,今春與眾人共賞。
(編輯/雷煥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