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娟
摘 要:博物館陳列展覽是思想傳播的重要載體,如何在固定的空間內,通過展品陳列方式來傳遞信息,讓觀眾感受大博物館展示所帶來的深邃文化底蘊和獨特精神魅力是博物館陳列展覽的精髓所在,這就涉及到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學術性和趣味性。基于以上,本文簡要探索了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學術性和趣味性。
關鍵詞:博物館;陳列展覽;學術性;趣味性
中圖分類號:G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1-0251-02
博物館陳列展覽是文化和知識傳遞的載體,其不僅要有著學術性,還要有著趣味性,學術性指的是較高的技術含量和藝術水平,趣味性則指的是較強的藝術感染力,以此實現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傳播職能和教育職能,同時充分吸引公眾參與,讓觀眾感受大博物館展示所帶來的深邃文化底蘊和獨特精神魅力?;谝陨?,本文簡要探索了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學術性和趣味性。
一、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學術性探索
(一)確定博物館陳列展覽的主題和特色
博物館陳列展覽要符合展覽的傳播目的,要符合展覽的主題,不同展覽主題其所展示的內容不同,傳遞的文化精神也有著一定的差異性,此外,博物館陳列展覽中,要有著特色化的內容,保證創(chuàng)意新穎,突出特點。在確定展覽主題和特色內容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術性,要對傳遞的知識和相關觀點進行考證。以湖南博物館為例,其主題為歷史藝術,強調博物館本身擁有的馬王堆文物資源的藝術性和歷史性,在陳列展覽的過程中以馬王堆漢墓為核心,并設置了書畫、考古發(fā)現、陶瓷以及青銅等展覽,充分體現了博物館陳列展覽的特色性和主題性。需要注意的是,科學研究質量對于博物館陳列展覽的水平有著重要的影響,這就體現了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學術性,對于博物館藏品的研究來說,要保證研究的全面性,不能局限于對一座博物館藏品文物的研究,要對整個相關藏品進行整體性的研究,拓展研究深度,發(fā)掘其文化內涵,以此來提煉出學術性強、特色性強的選題,從而保證博物館陳列展覽的水平。
(二)展品的更換和調整
博物館陳列展覽有著動態(tài)性和發(fā)展性的特點,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可能會不斷出現新的學術研究成果,這就需要博物館以此為基礎來更換和調整展品,不斷豐富展覽內容,以此來更好的展現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學術性。
以良渚博物館為例,2007年良渚古城被發(fā)現,這是我國考古研究的一個重要發(fā)現,良渚古城是同時期配置級別最高、出土文物最為精美的一個古城遺址,為了更好的吸收這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充分體現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學術性,良渚博物館對陳列展覽進行了重要調整,重新定位了展覽目標,豐富了展覽內容,在博物院前廳、尾廳以及第三廳都充分體現了良渚古城的重要地位和文化價值,陳列了眾多良渚古城中所發(fā)掘的精美的出土文物。
(三)注重陳列展覽內容設計文本與設計制作
對于博物館陳列展覽來說,陳列內容設計文本指的是有著可操作性的展覽內容腳本,其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要能夠體現出展覽的主題和傳播意圖,同時在展品的組合、形式設計以及介紹安排等方面有著眾多要求,是陳列展覽設計、布展等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指導方案,是博物館陳列展覽學術性的重要體現。
1.陳列展覽內容設計原則。首先,是科學性原則,策劃的內容要有著科學依據,傳遞的信息要充分尊重歷史事實,要有著堅實的學術支撐和科研背景;第二,是系統(tǒng)性原則,對于博物館陳列展覽來說,其陳列展覽內容設計是一項系統(tǒng)性的工程,涉及到眾多相互作用的要素,內容策劃要考慮各個要素,以系統(tǒng)性的思維來進行設計;第三,是創(chuàng)新性原則,在設計的過程中要才能夠情節(jié)、結構、視角等各個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要有著特色化的選題,通過合理的創(chuàng)新來獲得公眾認可。
2.陳列展覽設計模式。就目前來看,博物館陳列展覽設計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不同單位承擔設計和制作的模式,另一種是同一單位承擔設計和制作的模式。相較于建筑設計來說,博物館陳列展覽設計有著一定的特殊性,其不僅要設計,還要具體的施工,選擇同一單位進行設計和實施有利于組織協(xié)調性和便利性,博物館陳列展覽設計不僅涉及到版面設計、結構設計等設計環(huán)節(jié),還涉及到油畫、多媒體景觀以及雕塑等施工制作環(huán)節(jié),這就對承擔單位的學術性和專業(y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積極吸引各方面專業(yè)的人才,以此來保證陳列設計的專業(yè)性和學術性。在陳列設計中,陳列設備的設計至關重要,其關系到文物的安全性和文物使用的便利性,同時影響著觀眾的視覺效果,陳列設備應當與博物館整體的主題風格相互融合。此外,陳列設備本身也是一種藝術造型,不僅要注重陳列設備的實用性,還要注重陳列設備的藝術性,陳列設備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陳列服務,在設計的過程中,盡量不要使用繁復的雕刻和過于華麗的裝飾,避免產生喧賓奪主的負面作用,要遵循經濟性、美觀性和實用性的原則,通過陳列設備的合理設計來突出文物展品的美,營造出藝術氛圍。
(四)加強學術支撐,闡釋展覽內容
就目前來看,許多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學術支撐過于薄弱,展覽內容難以得到真正的闡釋,一些文物藏品的研究等工作滯后于陳列展覽工作,這就使得文物展品缺乏系統(tǒng)性和專業(yè)性,不能夠深刻的展示出展覽的主體內容和精神內涵,觀眾往往會失去參觀熱情。因此,在博物館陳列展覽的過程中,應當將文物展品的生命歷程與社會相互聯(lián)系,展現出搭載在文物展品中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智慧,揭示文物展品背后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故事,以此來加強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學術支撐。例如可以利用相關文字說明來增加展品的內涵,在設置展品說明的過程中,并非越詳細越好,但一定要保證專業(yè)性和學術性,用詞要準確、簡明、扼要,學術性要強,保證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學術性,實現教育功能。
二、博物館陳列展覽的趣味性探索
(一)博物館陳列展覽趣味性的作用
對于博物館陳列展覽來說,其并不是將藏品簡單的擺在那里供人欣賞,而是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在設計的過程中要考慮展品的展示效果和展示風格,以此來增加陳列展覽的趣味性,實現博物館的美育功能。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對物質文化生活的要求也隨之提升,博物館是文化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種博物館陳列展覽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由此可見,提升博物館陳列展覽的趣味性對于保證陳列展覽的藝術感和活力以及激發(fā)觀眾參觀興趣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博物館陳列展覽趣味性的方法
1.提升合理展現設計,減少參觀疲勞。激發(fā)觀眾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如何減少觀眾的疲勞感至關重要。在展現設計的過程中,應當以人們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為基礎,對參觀路線、展覽空間劃分、展品擺放等進行合理的調整,讓觀眾在參觀的過程中省時省力,提升參觀體驗。以參觀路線設計為例,要保證合理性,根據展線長度來合理設置展品之間的間隔,留給觀眾緩沖的時間,避免出現視覺疲勞和審美疲勞。此外,應對觀眾的體力消耗以及情緒進行考慮,避免路線的重復和交叉,保證參觀人流的暢通性,以此來保證觀眾一致保持著較高的參觀興致和興趣。
2.合理應用展陳藝術,提升展品吸引力。不同的展覽主題所展示的內容和傳遞的精神內涵有著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應當根據展覽主題的不同來進行展陳設計。
3.營造三維立體效果。三維立體效果能夠給觀眾以強烈、震撼的視覺沖擊力,從而調動觀眾的興趣。例如,可以采用3D投影技術、多媒體技術來一改傳統(tǒng)博物館陳列展覽二維平面視覺效果,通過三維立體效果的呈現來增加展覽的趣味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一個巧妙的博物館陳列展覽設計不僅能夠讓觀眾獲取大量的歷史文化知識,還能激發(fā)觀眾的興趣,讓觀眾得到美的享受,感受到藝術文化的熏陶。本文從學術性和趣味性兩個方面來探索了博物館陳列展覽,并提出了提升博物館陳列展覽學術性和趣味性的建議,旨在讓觀眾充分感受博物館陳列展覽所帶來的文化底蘊和精神魅力。
參考文獻:
[1]單霽翔.淺析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學術性與趣味性[J].東南文化,2013(02).
[2]周進.我國博物館陳列設計思想發(fā)展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3.
[3]李桂芳.從國家一級博物館運行評估談如何提高紀念類博物館的陳列展覽水平[A].湖南省博物館學會.博物館學文集9[C].湖南省博物館學會,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