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jié)期間,伴隨著“互聯網+”,各種新消費元素凸顯,不僅給群眾生活帶來了大便利,還催生了一些新經濟現象。
行李經濟
如今網購下單快遞到家使得“讓年貨先回家”成為一種流行。之前很多人每年春節(jié)要拎四五包年貨,下了火車轉汽車,經歷各種奔波才能到家。然而今年春運回家卻很輕松。因為通過網上訂購的年貨,乘坐“物流快車”就可以實現“人未至,禮先回”。
春節(jié)前,電商們各顯身手,推出各類“年貨節(jié)”活動,尤其是“讓年貨先到家”的承諾非常吸引人,有人將這一現象稱為“行李經濟”。阿里巴巴聯合第一財經商業(yè)數據中心發(fā)布的“中國年貨大數據報告”顯示,阿里巴巴“年貨節(jié)”期間,13.66%的訂單發(fā)生明顯遷徙,大約2.8億件年貨加入了春運的遷徙大潮。
此外,“年貨節(jié)”也掀起了城里人買“土貨”的熱潮。阿里“年貨節(jié)”期間,貴州辣椒醬5小時賣出8萬瓶,大別山黑豬肉9小時賣掉2噸,蘇北土雞蛋2小時賣掉3萬枚,洛川蘋果11小時賣掉18萬斤……有的土貨還賣到了香港,甚至走出了國門。
業(yè)內人士表示,“年貨節(jié)”不僅能實現中國農村的消費升級、縮小城鄉(xiāng)差距,還能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進一步拉動內需,是通過新思路、新舉措,深挖內需潛力的表現。“行李經濟”背后反映的是電商發(fā)展中物流供給能力的提升。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表示,春節(jié)前的網購對物流行業(yè)提出更高要求,今年的“年貨節(jié)”正是通過快遞供給能力的改善,滿足了人們節(jié)日前后的網購需求。
分享經濟
今年春節(jié)前,在某企業(yè)工作的市民小雷,通過朋友圈發(fā)來的分享信息,聯系上一個開車回家的老鄉(xiāng),約好了時間地點,順利拼老鄉(xiāng)的私家車回到了家。
像小雷這樣拼車回家的人不少。滴滴快的公司推出一種新的城際拼車服務,利用一種運算法則將乘客與車主聯系起來,并計算出旅程所需的費用。據滴滴出行統(tǒng)計,截至2月13日,滴滴順風車已運送27.5萬人次在春節(jié)后返程。加上節(jié)前81萬人次合乘返鄉(xiāng),今年春節(jié)通過滴滴順風車返鄉(xiāng)返程的人數已破百萬,約9%司機沒有收費。拼車這種“分享經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春運的巨大壓力。
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首次提出了“分享經濟”,指出這是在互聯網技術發(fā)展的大背景下誕生的一種全新商業(yè)模式,即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進行資源匹配,整合重構閑置資源,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成本,并最終打破原有的商業(yè)規(guī)則。
目前,在美國,以uber、airbnb為代表的“分享經濟體”給用戶帶來了出行、住宿的高度便捷;在中國,以滴滴快的、wifi萬能鑰匙為代表的“分享經濟”也在高速發(fā)展過程中受到廣泛關注。在拼車、拼房等“分享經濟”的背后,是節(jié)約、便利、環(huán)保的生活縮影。期待更多人乘著“互聯網+”的東風,從“分享經濟”中捕捉到更多的創(chuàng)業(yè)機會。
冰雪經濟
銀色的冰雪經濟讓冬季到南方來滑雪不再是一場夢。自北京攜手張家口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后,滑雪市場迎來井噴。除冰雪旅游大省黑龍江、吉林等地外,湖北神農架、四川峨眉山等南方地區(qū)也陸續(xù)建成一批設施完善、風景靚麗的滑雪場。冰雪經濟吸引的不僅是國內游人,還有國外游客。在目前唯一保留的蒙古族最原始捕魚方式的查干湖上,美國人凱蒂·霍爾感慨道:“第一次見到這種捕魚方式,這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很好,魚也非常好吃?!?/p>
多家旅行社的數據印證了冬奧會帶動冰雪旅游。北京舉辦眾多冰雪嘉年華活動,河北冰雪旅游迎來大爆發(fā),張家口崇禮假期前三天就接待游客20萬人次,同比增長27%;東北三省、新疆、內蒙古等地滑雪場游人如織。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表示,冰雪經濟是旅游供給側改革的一個典型案例。通過人工造雪和溫控技術,滿足了當地人潛在的消費需求,而且,相關滑雪設施和項目的投資又誘發(fā)新的消費需求,讓滑雪者由動態(tài)消費變成習慣性消費。
休閑經濟
除了旅游,在不少國人的年貨清單中,演出、教育、健身等休閑類消費開始攀升?!爸袊曦洿髷祿蟾妗憋@示,流向一線城市的年貨中,酒店、旅行、門票、演出等休閑類商品很受歡迎,反映出一線城市的消費理念。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資金辦數據顯示,2月8日猴年大年初一,全國電影票房達6.6億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攜程網有關負責人表示,對于高星級酒店的需求逐年增長說明國內游客對旅游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旅游觀念也正在逐漸改變,不再是走過、路過、看過,享受型需求正成為國內游客旅行方式的主流。
運動經濟
“互聯網+體育”催生了眾多運動類APP,線下運動、線上分享,在社交圈曬運動成果,逐漸開啟全民健身“新模式”,在這個春節(jié)引人注目。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國民在跑步和健身的參與度上有明顯的上升趨勢。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內消費者購買智能手環(huán),一大主要用途就是監(jiān)測個人運動數據和健康數據。
走親戚,聚餐……對于猴年“無肉不歡”的小伙伴們,做運動成為新風尚。除了智能可穿戴設備帶動的運動外,多地體育館春節(jié)期間的開放被網友贊為“好福利?!痹谏虾?,分布在全市各個區(qū)縣的700多個體育場館,近千所學校體育場地、部分社區(qū)文化活動中心的體育健身設施、社會體育場所春節(jié)對市民開放,讓市民可以在家門口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
國家體育總局去年的一份調查顯示,中國城鄉(xiāng)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增強,人均體育消費水平大幅度提高,“花錢買健康”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瑞銀證券消費品研究分析師梁裕昌表示,目前實物型消費仍是運動消費的主要方式,體育消費價格水平偏高。應在供給側推出更多健身服務產品和時尚項目,引進國際流行的健身方式,滿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