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雷芹
摘要:課堂教學少不了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的回答,然而有時候這個課堂答問的環(huán)節(jié)卻漸漸缺失了,這不得不讓教育工作者反恩。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答問能力成為我們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關鍵詞:課堂答問;讓說;敢說;會說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7—0063—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7.022
課堂答問是課堂教學中常見的一種互動模式,是教師和學生思維交流的紐帶,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時候卻只有教師的問,沒有學生的答,整堂課就像是教師自己一個人在自編自演一樣,學生則淪為了純粹的觀眾和聽眾。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面對這樣的現狀,不得不進行深思探討。
一、尋找原因
1.學生被動接收,思考與答問時間缺失,“不讓說”
縱觀目前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教師講、學生記的模式,仍為不少教師所承襲。他們認為教師講得越多,學生記得越多,成績也就越好。于是他們往往過分強調自己的主導地位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堂課基本上都是教師在講,“這個知識點要記住,那個內容很重要,要記牢,這是??嫉念}型要記熟......”為了節(jié)約時間能夠多補充點內容,教師就減少了提問這一環(huán)節(jié),或者提出了問題,也是自問自答。
比如,在講解配平這一內容時,要配平CO+Fe2O3→Fe+CO2,氧原子比較難配,學生一時無法解決,老師提出了著名的“333”原則,也就是Fe2O3中有一個“3”還有就是CO和CO2前有“3”,學生一配,3CO+Fe2O3=2Fe+3CO2果然平了。教師進一步深化,還有CO+Fe3O4→Fe+CO2,CO+FexOy→Fe+CO2的配平就是“444”、“yyy”。教師設計與傳授的知識點是到位了,可答案來得太容易,學生忘得也快,每次考試考到總有不少學生還是不會配平。
2.學生缺乏自信,擔心遭受他人嘲笑,“不敢說”
在學校生活中,有些學生常常會覺得自己比別人差,各方面都比不上人家,處處矮人一截......他們自尊心較強,又比較敏感,但缺乏自信力,不能發(fā)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甚至有的學生還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問題。
在課堂上,雖然他們聽得也相當認真,幾乎不開小差??擅慨斀處熖釂?,他們的頭多數時候會默默地低下去。有些人真恨不得彼時自己會隱身術從而消失不見。他們不是怕誰,而是怕自己出洋相——萬一回答錯了,會被其他同學嘲笑。而有些學生明明心里知道正確的答案,可就是不想也不敢舉手,萬一“很不幸”被喊起來回答,他(她)立馬會面紅耳赤,說起話來也是結結巴巴的,讓人聽了心里著急。
3.學生知識匱乏,不知如何回答,“不會說”
部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夠清晰、全面與透徹,教師在課上提出問題,他們被點名站起來后不是沉默,就是說不知道,甚至有時還搞出了笑話。
比如,最常見的一個題目:水是純凈物,銀也是純凈物,那么水銀屬于什么呢?有生如此回答:“混合物!因為有兩種物質水和銀?!闭媸亲屓恕坝趾脷鈦碛趾眯Α?。
由于認知水平的不同,接受能力的差異,似乎每個班級都有那么一些學習上感覺較為吃力甚至困難的學生。當被老師提問到時,他們很多時候會“卡殼”。而對于一些有點難度的題目,這部分學生們就更加是“一問三不知”了。漸漸地,這部分學生做起了觀眾與聽眾,失去了主動說話的機會。
除了以上所說的幾點以外,自然還有其他一些導致學生不舉手發(fā)言的原因,比如:師生關系的不和諧、教師課堂問題設計的不新穎、學生學習情緒的波動等等。
二、解決對策
1.留出時間,由學生自主思答,“讓學生可說”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既然是主體,那整個課堂應該是學生的,我們應該將課堂還給學生。雖然很少有學校能像如東中學那樣還得徹底,但至少作為教師的我們可以在自己的課堂上多留點時間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思考,讓他們自己去將解題方法和過程說出來,讓他們自己去總結歸納,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那么以后遇到再復雜的題目他們也能自己解決了。
還說CO+Fe2O3→Fe+CO2的配平,當學生自己解決不了的時候,教師是不是可以讓他們小組討論幾分鐘呢?“人多力量大”,說不準他們還真有好方法呢?一次,當我把時間留給學生后,沒過多久就有一組學生講了這樣的一種方法:在每個化學式前面添上系數,xCO+yFe2O3=mFe+nCO2,再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量不變列方程組:
代人后化簡即得:3CO+Fe2O3=2Fe+3CO2。
突然又有學生舉手說,可以再簡單一點的:前面鐵原子個數是2,所以后面鐵的系數也是2:CO系數設為X,根據碳原子數目相等,CO2前系數也是X,因此可以設化學方程式為xCO+Fe2O3=2Fe+xCO2,根據氧原子個數相等列出方程式:x+3=2x,解出X=3,從而配平此化學方程式。
學生自己找到了方法解決了問題,還以此舉一反三,再配CO+Fe3O4→Fe+CO2還有誰不會做呢?“條條道路通羅馬”,解題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但只要是學生自己找到的,那這種方法他是永遠也不會忘記的,那你還擔心以后遇到類似的題目了嗎?請不要吝嗇那幾分鐘時間,大膽地留給學生吧,他們是不會讓你失望的。
2.創(chuàng)造機會,去激發(fā)學生自信“讓學生敢說”
既然某些學生在課堂上不肯舉手,有的即使知道答案,也沒有自信,生怕回答錯誤,所以索性不舉手。那我們能否幫助學生甩掉自卑的包袱,逐步建立自信呢?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要讓學生逐漸獲得成功的體驗,讓他們嘗一嘗學習上快樂的滋味。
作為教師,我們要千方百計地去為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不斷激發(fā)與培養(yǎng)其自信心。譬如,特意設置一些簡單的問題、常識讓這些學生來回答,使他們嘗試到回答正確的喜悅;如果實在答不上來,也不要任意批評,要積極鼓勵,期待他下一次能回答正確。
另外,在課外,也要及時幫助這些學生解決遇到的難題。久而久之,學生肯定會有所進步。學生一旦認識到學習原來是可以很輕松的,自己努力學是會不斷進步的......那他們課堂上積極發(fā)言的欲望就會不斷被激發(fā),他們也會因此而逐漸活躍起來的。
總之,老師要多為學生搭建一些展示自己的舞臺,讓學生拋棄自卑,建立自信,品味成功。
3.因材施教,關注每位學生,“讓學生會說”
化學是初三的起始學科,每位學生的起點都一樣。剛進初三的學生都想抓住最后的機遇,學好這門科目,從而把總分拉上去一點。可沒多久,隨著內容的增多,難度的加深,學習的激情沒有了,惰性卻恢復了。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學生的學習能力肯定會存在差異。因此,對待不同的學生,教師應用不同的方法和態(tài)度。比如,教師設計問題時的難易程度,就需要科學適度,不要有沒難度或者難度太大的問題,這樣會使學生失去思考和探究的動力。教師還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題目,也可以針對同一道題目,設置由簡到難的梯級坡度,以充分調動起每位學生積極的探究欲望和解答的主動性。
我們只有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才能做到真正的因人而異。只有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性,使學生“跳一跳”能夠摘到果子,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他們學習起來才會越來越有勁。
教師一個人講的課堂不是好的課堂,只有學生們都參與進來融人進來,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了,那才是真正的教學課堂!我們應該盡自己的一切努力,打造一個師生共同發(fā)展的教學新模式,多方面的來培養(yǎng)學生大膽發(fā)言、敢于質疑的學習習慣。
讓我們的課堂因學生的“說”而精彩起來吧!